95.6%的渎职者被法外开恩?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披露了一份《检察机关立案查处事故背后渎职犯罪情况报告》。《报告》中的一个数据令人不解:渎职犯罪轻刑化问题严重,在已经做出的刑事判决中,判处免予刑事处罚和宣告缓刑的比例竟高达95.6%。
  法治社会里,司法的职能在于定纷止争。对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公众本应尊重和接受。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曾说过,“并不是因为我们绝对正确我们的裁判才是最终的决定,而是因为我们的裁判是最终的决定我们才绝对正确。”但渎职罪高达95.6%的免罚和缓刑率无论如何都让公众难以接受——可曾见过那些以普通公众为犯罪主体的如盗窃、诈骗等案件中,法院的免罚率与缓刑率有如此之高?难道在今天这样一个经由宪法宣示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时代,我们的司法还沿袭着威权时代的“刑不上大夫”?不然,这些数据如何解释?
  数据显示,免予刑事处罚的渎职罪案超过了半数。检方认为需追究刑事责任并诉至法院的案件,法院竟然认定超过半数均应免予刑事处罚。检、法两家如此大的分歧,不免让公众担心: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在很多时候因人而异。
  最高检《报告》中所举的一个例子,也许可说明一些问题。2006年山西左云矿难造成56名矿工死亡,检察机关将12名渎职官员诉至法庭,法院的判决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9人被判处缓刑,3人被判免予刑事处罚。在媒体和公众强烈质疑下,法院通过改判对部分涉案官员加大了处罚力度。左云矿难渎职者的改判,有其特殊因素,且主要来自舆论的推动而非司法制度的自我校正。于左云矿难之外,那些默默无闻的渎职罪案呢?那些并未引起媒体关注的渎职者呢?法律上有没有类似可校正的空间?不得而知。
  对检察官而言,他们是法院依法裁判的监督者,拥有法定的抗诉权,对渎职者量刑畸轻的案件,如果不依法抗诉就是渎职;对法官而言,他们是公平与正义的保护者,依法审判是其神圣职责,任何对渎职者的法外开恩也是渎职。要想让渎职者罚当其罪,就不要忘了那些对渎职者渎职的法官。
其他文献
有两部新书颇值得一读,一是“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的女儿林利的《往事琐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一是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芳的《王芳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这两部书,由于作者特殊的身份,以及所忆及的“特殊”往事(前者外界称之为“江青‘女官’的回忆录”,后者被书界称作“抗战版的‘无间道’),极具可读性。  关于高层人物的回忆,一向是最能吸引读者的读物,而在“宏大叙
期刊
从长征的最终结局看,当然是红军胜利蒋失败,但就当时来看,倒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    前几年,李辉翻译出版了彼德·兰得著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从这儿开始,他进一步研究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写成了《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一书。不久前出版的《封面中国》,副题是“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看来他是从外国媒体来看中国的历史事件了。  这本书的构
期刊
中国古代两大哲学家难耐“天堂”寂寞,乃有下文一番袒露心迹的政治哲学对话。不要以为这仅系“夫子求道”、学究议政,细看下去,还真有点“资政”、“资治”的味道呢。  ——编者    老子 (公元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思想家,故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说。  孔子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二思想家,故其雅号为“孔老二”。
期刊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沈宝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顾问、本刊编委)  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到了今天,又面临新的情况。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经济已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民的教育程
期刊
韩国“新村运动”与台湾“农业奇迹”齐名亚洲,究竟哪一个更适合中国大陆借鉴?台湾著名农业专家许文富认为:可参考韩国的做事精神,而学习台湾的制度与技术,如能双管齐下,必可事半功倍。    許文富 1931年出生,台湾农业奇迹的见证人。台湾大学农学士毕业,后负笈美国,获宾州州立大学农经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农经系教授、系主任及台湾大学总务长。1970年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72年出任台湾“省政府委员
期刊
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诸君可曾注意?中学语文教科书就像一个大功率的扬声器,谁的作品选入,谁的作品就会不胫而走,熏染一代人。因此,中学教科书对作者的遴选可谓慎之又慎。近日,为儿子辅导作业时,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2002年版),选收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感慨万千。  对胡适的人生之旅,仅从20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等辞典式文字中,似不易领略其生命的春夏秋冬,以“新文化中
期刊
19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效应迅速改变着城乡面貌。城市化加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而随着制造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农民工愈来愈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20年来,女农民工从1980年代外出的第一代走到19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新生代女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验却快速地接受了城市生活带来的新潮。她们强烈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也面临种种困惑与危机:低工资、超负
期刊
2001年7月25日至9月3日,我们进入某地进行了40多天的考察和访谈,了解到在该地城镇打工的女孩多来自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小乡村。文化程度多是初中刚毕业或没有毕业。一般跟随朋友、老乡来到大城市,想见见世面,也想挣些钱回去,改变家中贫困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状况。  刚从乡下进入城市,她们往往身上带的钱不多,又没有明确的工作可做。然而她们胆大、勇敢,思想独立,对自己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能力有信心。但城
期刊
陆学艺:中国社会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刘开明: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社会责任国际(SAI)亚洲董事    《同舟共进》: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中约1/3是女性,在有的地区,外来女工的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近两年来,女农民工的现状如何?  陆学艺: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为1.3亿,但男女农民工各有多少、比例如何没有确切的数据,因为各
期刊
获选“中国12个最伟大人物”的胡适,回国之始曾发誓“20年不谈政治”,但他终究按捺不住,政治成了他的“不归路”。也恰恰是在政治上,胡适被年轻人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潮流视为反动。1925年,时代落选了胡适,胡适输掉了青年。     “一九二五年我应韦莲司教授的邀请,到他家里茶叙,曾与这位奇女子相见。她恳切地向我探问胡先生的近况。我就我所知道的报告她。她听了赞美地说:‘他正在创造历史’。”  这是留美博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