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以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工作的关键点,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点,依托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广西教育厅、财政厅组织实施的2017年度第一批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获得了建设项目资助经费500W支持。历经2年多的探索实践,专业与多家企业、公司合作,工学结合,在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中深入实施了“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满足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和实训教学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中职学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中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养模式有其特殊性,与本科教育的不同是突出职业技能性,而高职教育要求专业理论、职业管理水平又提高了,中职教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与企业的衔接功能,可以是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因此,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从就业市场、用人位的需求作为着力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此为出发点。
1、電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1.1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通过对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智嵌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飞瑞飞瑞敖公司、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20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大体得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就业方向有三个。
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面向电子信息类企业、电子产品维修部门等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调试、检验、维修、销售及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工作。
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面向企业、商业、财税、金融等单位,从事现代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一体化机等)的装配、调试、维护、维修与营销工作。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门化方向:面向中小型物联网设备销售、集成、维护与系统开发等相关公司,从事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作,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
1.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定位
结合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示范特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专家研讨论证意见,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追踪几届毕业生的实践发展历程,我校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岗位人员。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事业单位、物联网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服务、销售、技术和管理;从事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1.3创新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和职业院校调查和分析,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物联网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和发展思路。围绕“四位一体教学服务平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综合成效”架构设计思想,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以实训基地为四位一体教学服务平台,依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实施“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嵌入式”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嵌入”到工作中,即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分段循环,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两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共为2 个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教学和顶岗实习的学习时间共为1个学年,这两个阶段安排在第2学年或第3年顶岗实习之前,根据企业生产和教学需要,第二个阶段的生产性教学实习可在1至5个月之间调整,顶岗实习可在5至7个月之间调整,生产性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时间为一学年。
第一阶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阶段):
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训练。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进行职业认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培养。
第二阶段(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学习阶段):
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教学实习,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践训练,通过学生在不同的操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掌握工艺流程和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内容是学习的转变。
第三阶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阶段):
在校内综合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电子产品制作项目、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安装调试和生产性实训为主,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开设电子新技术讲座,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介绍电子技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操作能力。
第四阶段(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阶段):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校外顶岗实习,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践能力,实现顶岗与工作过程的无缝结合。
2、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
2.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结要求,在“扎根国土,面向社会,突出育人,强化技能”办学方针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行业、企业在生产中遵循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模拟与仿真为主的教学资源库。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物联网就业岗位分工、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新建立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课程内容与工作技能对接、强训实习与项目实战及职业认证对接、人才能力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的“三对接”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来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按照“項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开发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了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习题集、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建设了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教学团队建设是关健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以优化“双师”结构和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教师实践和实训指导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名师传帮带、教师轮换下企业锻炼、教师服务社会等制度实施,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既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实践操作业务,又能指导学生技能比赛、服务社会的专业教师,开成一支“教学、科研、服务”结构合理、德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示范特色及实训基地建设以来,我们注重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充分利新大陆、智嵌等大型企业培训环境,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职教先进理论,以“双师型”教学团建设为重点,建立了一支由3名带头人,12名专业教师及5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已由单纯的学历职称梯队型逐步向“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转变。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提升。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体系构建、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及学生实践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实训室建设是保障
坚持“对接产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改革与发展主题,以电子技术应用示范特色专业为龙头,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综合实践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走向重点突出、兼顾全局、资源搭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集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产学研合作开放平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依据学生所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提供教学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为目标,以培养区域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线,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紧贴社会需深圳市,加强对内对外服务,发挥地区的辐射作用。新建校内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生产性实训基地五间实训室: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国土资源智慧监测实训室、智能家居体验室,满足物联网技术方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师生创客工作室和技能比赛训练的区内独具代表性的“四位一体” 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融“教、学、做”这一体,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和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实现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3.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实践表明,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是明显的,在学生培养上,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各类大赛上成绩显著,本专业招生对口升高职、本科、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前景广阔。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服务等能力增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获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在自治区教育厅验收中获得优秀。通过产学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教学团队,创新并完善了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以技能就业,以素质立业。
参考文献:
[1] 桂教职成〔2016〕6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 桂教规范〔2016〕1号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4]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教务科)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广西教育厅、财政厅组织实施的2017年度第一批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获得了建设项目资助经费500W支持。历经2年多的探索实践,专业与多家企业、公司合作,工学结合,在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中深入实施了“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满足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和实训教学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中职学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中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养模式有其特殊性,与本科教育的不同是突出职业技能性,而高职教育要求专业理论、职业管理水平又提高了,中职教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与企业的衔接功能,可以是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因此,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从就业市场、用人位的需求作为着力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此为出发点。
1、電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
1.1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通过对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智嵌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飞瑞飞瑞敖公司、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20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大体得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就业方向有三个。
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面向电子信息类企业、电子产品维修部门等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调试、检验、维修、销售及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工作。
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面向企业、商业、财税、金融等单位,从事现代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一体化机等)的装配、调试、维护、维修与营销工作。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门化方向:面向中小型物联网设备销售、集成、维护与系统开发等相关公司,从事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作,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工作。
1.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定位
结合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示范特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专家研讨论证意见,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追踪几届毕业生的实践发展历程,我校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我校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岗位人员。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事业单位、物联网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服务、销售、技术和管理;从事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工程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1.3创新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企业、毕业生和职业院校调查和分析,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电子产品生产与维修、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物联网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和发展思路。围绕“四位一体教学服务平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综合成效”架构设计思想,结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以实训基地为四位一体教学服务平台,依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实施“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嵌入式”工学结合是将学习“嵌入”到工作中,即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通过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分段循环,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在校内实训基地的两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共为2 个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教学和顶岗实习的学习时间共为1个学年,这两个阶段安排在第2学年或第3年顶岗实习之前,根据企业生产和教学需要,第二个阶段的生产性教学实习可在1至5个月之间调整,顶岗实习可在5至7个月之间调整,生产性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时间为一学年。
第一阶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阶段):
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训练。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需求,进行职业认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培养。
第二阶段(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学习阶段):
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教学实习,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践训练,通过学生在不同的操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掌握工艺流程和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习内容是工作,工作内容是学习的转变。
第三阶段(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阶段):
在校内综合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电子产品制作项目、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安装调试和生产性实训为主,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实训环节中。开设电子新技术讲座,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介绍电子技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操作能力。
第四阶段(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阶段):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校外顶岗实习,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践能力,实现顶岗与工作过程的无缝结合。
2、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
2.1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按照人才培养的总结要求,在“扎根国土,面向社会,突出育人,强化技能”办学方针指导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行业、企业在生产中遵循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模拟与仿真为主的教学资源库。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物联网就业岗位分工、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新建立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课程内容与工作技能对接、强训实习与项目实战及职业认证对接、人才能力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的“三对接”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来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按照“項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开发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了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习题集、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建设了专业教学资源库。
2.2 教学团队建设是关健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以优化“双师”结构和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教师实践和实训指导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名师传帮带、教师轮换下企业锻炼、教师服务社会等制度实施,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既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实践操作业务,又能指导学生技能比赛、服务社会的专业教师,开成一支“教学、科研、服务”结构合理、德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专业示范特色及实训基地建设以来,我们注重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充分利新大陆、智嵌等大型企业培训环境,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内外职教先进理论,以“双师型”教学团建设为重点,建立了一支由3名带头人,12名专业教师及5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已由单纯的学历职称梯队型逐步向“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转变。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提升。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体系构建、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实训室建设及学生实践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实训室建设是保障
坚持“对接产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改革与发展主题,以电子技术应用示范特色专业为龙头,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综合实践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走向重点突出、兼顾全局、资源搭配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集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产学研合作开放平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依据学生所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提供教学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为目标,以培养区域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线,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紧贴社会需深圳市,加强对内对外服务,发挥地区的辐射作用。新建校内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方向)生产性实训基地五间实训室:物联网基础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国土资源智慧监测实训室、智能家居体验室,满足物联网技术方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师生创客工作室和技能比赛训练的区内独具代表性的“四位一体” 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融“教、学、做”这一体,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过和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实现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3.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实践表明,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是明显的,在学生培养上,近几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各类大赛上成绩显著,本专业招生对口升高职、本科、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前景广阔。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专业教师教学、实践、服务等能力增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获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在自治区教育厅验收中获得优秀。通过产学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打造教学团队,创新并完善了能力递进的“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以技能就业,以素质立业。
参考文献:
[1] 桂教职成〔2016〕6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 桂教规范〔2016〕1号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4]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教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