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学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主动担负起国学传承的重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激发创造力,不断提高自我的见识与修养,使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更具生命力,薪火不灭,万代相传。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共同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另外,也要不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提升自我修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交融,能够使学生真切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丰富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充满趣味,能够为语文课堂添加光彩。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初中语文已经涉及简单文言文的学习,但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难度依旧较大,学生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与背诵枯燥,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时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影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充满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了解历史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增强语文课堂的层次感。
1.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眼界,有效促进学生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学习,经过长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强化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还可以将知识点的历史背景、特点等联系起来,使学生文化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比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斜(xiá)”,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学生肯定会读成“xié”,就会使古诗意思理解差生偏差。传统文化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极大的帮助学生开阔了思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
1.3提升个人修养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与道德意识,利于培养学生个人气质,让学生谈吐不凡,增强个人魅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文化的继承,能够促进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独具的品质传承下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成语、典故等蕴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与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修养,修身养性。
2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具体对策
2.1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新课改以来,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中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做了特别强调,故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在这一点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教学决策者的角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并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以保障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对学生丰富的同理心以及充分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等,才能在教学中依靠自身优秀的教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讲解和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对答如流,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学中。例如,在教學《木兰诗》时,学生也许会好奇为什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木兰织布会“唧唧复唧唧”,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解释:我国古代传统的织布工艺中需要用到织机,而织机就会发出唧唧的声音,这是拟声词。由此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织布工艺以及织机的工作原理等。
2.2挖掘古诗文中的有趣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外,还需要通过部分具有趣味化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并将教材内容与教材充分结合来进行教学,由此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桃花源记》中记载的武陵人奇遇来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开头,教师可将文言文进行简单翻译,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细节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在此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桃花源人问清武陵人来路后要设酒杀鸡招待他?”由此可以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热情的待客之道,使学生明白诚恳热情,让客人宾至如归的待客之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3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是给初中生讲授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语文教师能够将诗词、风俗等熟记于心,课堂上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学到较多的传统文化,对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厚,文化教育渗透会更自然。另外,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文化教育的创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自我素养及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消化及吸收。
2.4探索语文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帮助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情境之中,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教师便能借此为学生扩展与故宫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优质的故宫博物院相关纪录片或是综艺节目,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以及《国家宝藏》等。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认识故宫文化以及传统文物,更加了解文物保护和长久以来不被关注的文物修复等传统文化中的冷门知识,从而对我国目前文物保护现状以及文物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深思,由此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
结束语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诞生了无数优秀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但近年来,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社会文化良莠不齐,对于社会公德和公民素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陈修德.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88.
[2] 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3] 王芳.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0):106.
[4] 王礼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功用[J].教书育人,2018(25):51.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经开区长田学校)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共同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另外,也要不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提升自我修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交融,能够使学生真切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丰富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充满趣味,能够为语文课堂添加光彩。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初中语文已经涉及简单文言文的学习,但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难度依旧较大,学生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与背诵枯燥,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时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影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充满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了解历史与文化的关系,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增强语文课堂的层次感。
1.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眼界,有效促进学生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学习,经过长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强化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还可以将知识点的历史背景、特点等联系起来,使学生文化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比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斜(xiá)”,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学生肯定会读成“xié”,就会使古诗意思理解差生偏差。传统文化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极大的帮助学生开阔了思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
1.3提升个人修养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与道德意识,利于培养学生个人气质,让学生谈吐不凡,增强个人魅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对文化的继承,能够促进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独具的品质传承下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成语、典故等蕴含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与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修养,修身养性。
2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具体对策
2.1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新课改以来,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中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做了特别强调,故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在这一点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和教学决策者的角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并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以保障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对学生丰富的同理心以及充分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等,才能在教学中依靠自身优秀的教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讲解和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对答如流,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学中。例如,在教學《木兰诗》时,学生也许会好奇为什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木兰织布会“唧唧复唧唧”,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解释:我国古代传统的织布工艺中需要用到织机,而织机就会发出唧唧的声音,这是拟声词。由此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织布工艺以及织机的工作原理等。
2.2挖掘古诗文中的有趣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传统文化,除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外,还需要通过部分具有趣味化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并将教材内容与教材充分结合来进行教学,由此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桃花源记》中记载的武陵人奇遇来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开头,教师可将文言文进行简单翻译,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细节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教师在此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桃花源人问清武陵人来路后要设酒杀鸡招待他?”由此可以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热情的待客之道,使学生明白诚恳热情,让客人宾至如归的待客之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3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是给初中生讲授传统文化的主体,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素养及育人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语文教师能够将诗词、风俗等熟记于心,课堂上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学到较多的传统文化,对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厚,文化教育渗透会更自然。另外,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文化教育的创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自我素养及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消化及吸收。
2.4探索语文教学新手段、新方法,帮助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情境之中,并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教师便能借此为学生扩展与故宫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优质的故宫博物院相关纪录片或是综艺节目,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以及《国家宝藏》等。使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认识故宫文化以及传统文物,更加了解文物保护和长久以来不被关注的文物修复等传统文化中的冷门知识,从而对我国目前文物保护现状以及文物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深思,由此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
结束语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诞生了无数优秀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但近年来,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社会文化良莠不齐,对于社会公德和公民素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陈修德.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88.
[2] 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16+173.
[3] 王芳.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0):106.
[4] 王礼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功用[J].教书育人,2018(25):51.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经开区长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