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8453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占了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很努力地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怎样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
  一、提高认识,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老师让写的,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个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
  在这种愿望驱使下,学生就会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会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而是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和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再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学生的作文心理,要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写作教学。
  三、学生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最后,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内容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
  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呢?这就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四、加强阅读,从阅读中唤起写作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要使学生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教材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一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优秀作文选之类,让学生在写作上接受启示;三是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为学生的习作准备材料。
  五、抓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该努力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少点批评;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既充分肯定他们作文的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提出诚恳的批评,让学生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可经常挑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欣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
期刊
★情景描述案例  这学期接手的是初一新生,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个小男生,上自习课时头上蒙了块红布,弓着腰环视全班同学扮鬼脸。我简直哭笑不得,因为两个星期内我已经给他调了五次位!有时自习课上管不住嘴巴,总想找人说话,有时偷偷摸摸传纸条吃零食做小动作,有时向家长撒谎要钱花,有时拖拉懒散不写作业……  几乎所有同学都看着我怎样收拾这个调皮蛋。怎么办?上次调位时他就说过“我到哪儿都适应!”看来单靠调换座位并
期刊
通常读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也好,看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好,感觉上总会与“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刀光剑影”“伤残死亡”“惨烈沉痛”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孙犁的《芦花荡》同样写的是战争故事,却没有这样的凝重,多了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的唯美。这种艺术感觉的比较之下恰恰给了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切入口:诗化小说特点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呈现方式,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一、比较之中看情节  《芦花荡
期刊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动力。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第斯多惠曾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
期刊
写作教学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有的家庭更早就开始了孩子的写作训练,但是直到高中毕业,仍然不能写出如意的好文章。总结起来,原因有两点:一是无内容可写,二是不知怎么写。前者属于生活积累、认识水平的厚薄高低问题,后者属于方法技巧的掌握运用问题。而作文教学的低效率,是造成学生作文功底不深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增强作文命题的有序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最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
期刊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教师如能坚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味,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是新课程的最重要实施者,新课程理念对班主任意义更加重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多管齐下,创建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首先,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创造温馨的班集体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汇聚全体学生智慧是前提条件。班级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扩大识字量、准确书写祖国的文字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搞好语文教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得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新认识、新感悟,用笔把它们捕捉到笔记本上,写作文就不会无米下锅了。  二、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期刊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常规。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逐渐淡化了,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加上一些心理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便“只动手,不动口”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于一点问”。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敢于提问,善于提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对学生的语文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深刻领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综合性学习”有着中肯的指导,说“综合性”一是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尤其把写作、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