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多元文化竞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点。各学科都应该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数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立足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借助名人故事,激发文化自信,引入数学古诗,激发兴趣热爱,借助古代趣题,连接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文化认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学教学;教材;名人故事;古诗;趣题;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68-0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需要世代传承。新课改也对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任务,为学生打造坚实的民族文化教育阵地。在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传统文化元素。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树立数学文化教育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传承传统文化。本文对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论述。
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渗透数学文化常识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显然契合了这一教育要求,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学科教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科的文化魅力,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这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有助于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方向。在此背景下,各个学科都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应在通过数学教学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立足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到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在带领学生认识带有阿拉伯数字的钟表之后,向学生介绍中国日晷、漏壶、油灯钟等传统计时装置,告知学生中国古代采用的是十二小时计时法(子丑寅卯的计时方法)。这样的传统文化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的贝币、刀币、铜币、白银和黄金,让学生了解到早在千百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尝试制造货币进行商品交换,这也是现代人民币应用的起源。这样的传统文化渗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知货币变迁的过程中,丰富对货币文化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内容,合理引入传统文化知识。
2.借助名人故事,激发文化自信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历史的变迁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伟大的古代先哲凭借他们的智慧与勤奋,为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古代数学名人故事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我国伟大数学家的创造智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对于圆周率的提出,教师就可引入以下知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过关于“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而在1 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位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祖冲之所得出的这一伟大数学结论,要远比西方国家数学学者早出一千多年。这样的数学名人知识的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3.引入数学古诗,激发兴趣热爱
只要细细品味,教师就会发现很多古诗中隐藏着数量关系和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有效应用古诗内容,就可使课堂充满意想不到的趣味,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北宋邵雍所写《山村咏怀》这首古诗。这首诗只有20个汉字,却把1~10的数字全都用上了,是数字诗的典范。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古诗的引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妙趣。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就可引入唐代骆宾王的《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中“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一句,就含有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并使这首诗极具审美意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这首诗进行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探索年、月、日的换算关系。此外,很多的古代诗词中都蕴含着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如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就表达了陷于局部最优而无法得到全局最优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引入,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
4.借助古代趣题,连接传统文化
很多古代趣题都体现了古人对数学的探索,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解答这些古代趣题,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数学思想和智慧,从而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数学四年级数学广角课中的一个探究问题,这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问题描述为: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在这个笼子之中,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法,《孙子算经》中提出了“砍足法”的解题思路,通过将每只兔子变成“双脚兔”,从而将兔子与鸡归为一类进行计算,这其实就体现了现代数学中“划归”的解题思想。学生在解古代趣题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思维感到叹服。而类似这样的古代趣题还有很多,如“鸠占鹊巢”问题、“曹冲称象”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教师都可以引入。
5.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文化认识
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传统文化专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例如,“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对“算盘”这种充满智慧的古代计算工具进行了介绍。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计算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开展“算盘”资料搜集调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尝试制作算盘。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如,在教学“对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对称建筑”数学板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古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中国独特的数学美学,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认知。
三、结语
总之,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使数学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数学史,引入数学名人故事,借助趣味题目,利用数形之美,开展数学文化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君林.渗透中国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提升数学学科魅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江萍.让传统文化滋养数学课堂——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
[3]王威.数学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J].辽宁教育,2018(15).
[4]陈润红.让数学教学散发出传统文化的气息[J].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5]景秀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4).
[6]严坤.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内蒙古教育,2019(36).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学教学;教材;名人故事;古诗;趣题;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68-0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需要世代传承。新课改也对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任务,为学生打造坚实的民族文化教育阵地。在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传统文化元素。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树立数学文化教育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传承传统文化。本文对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论述。
一、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渗透数学文化常识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显然契合了这一教育要求,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学科教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学科的文化魅力,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这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有助于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方向。在此背景下,各个学科都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应在通过数学教学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立足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到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在带领学生认识带有阿拉伯数字的钟表之后,向学生介绍中国日晷、漏壶、油灯钟等传统计时装置,告知学生中国古代采用的是十二小时计时法(子丑寅卯的计时方法)。这样的传统文化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的贝币、刀币、铜币、白银和黄金,让学生了解到早在千百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尝试制造货币进行商品交换,这也是现代人民币应用的起源。这样的传统文化渗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知货币变迁的过程中,丰富对货币文化知识的认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内容,合理引入传统文化知识。
2.借助名人故事,激发文化自信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历史的变迁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伟大的古代先哲凭借他们的智慧与勤奋,为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古代数学名人故事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我国伟大数学家的创造智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对于圆周率的提出,教师就可引入以下知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过关于“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而在1 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圆周率应该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位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祖冲之所得出的这一伟大数学结论,要远比西方国家数学学者早出一千多年。这样的数学名人知识的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3.引入数学古诗,激发兴趣热爱
只要细细品味,教师就会发现很多古诗中隐藏着数量关系和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有效应用古诗内容,就可使课堂充满意想不到的趣味,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北宋邵雍所写《山村咏怀》这首古诗。这首诗只有20个汉字,却把1~10的数字全都用上了,是数字诗的典范。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古诗的引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妙趣。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就可引入唐代骆宾王的《乐大夫挽词五首》。其中“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一句,就含有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并使这首诗极具审美意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这首诗进行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探索年、月、日的换算关系。此外,很多的古代诗词中都蕴含着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如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就表达了陷于局部最优而无法得到全局最优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引入,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
4.借助古代趣题,连接传统文化
很多古代趣题都体现了古人对数学的探索,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解答这些古代趣题,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数学思想和智慧,从而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数学四年级数学广角课中的一个探究问题,这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问题描述为: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在这个笼子之中,到底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法,《孙子算经》中提出了“砍足法”的解题思路,通过将每只兔子变成“双脚兔”,从而将兔子与鸡归为一类进行计算,这其实就体现了现代数学中“划归”的解题思想。学生在解古代趣题的过程中,势必会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思维感到叹服。而类似这样的古代趣题还有很多,如“鸠占鹊巢”问题、“曹冲称象”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教师都可以引入。
5.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文化认识
在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传统文化专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例如,“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对“算盘”这种充满智慧的古代计算工具进行了介绍。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计算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开展“算盘”资料搜集调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尝试制作算盘。这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如,在教学“对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对称建筑”数学板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古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以及中国独特的数学美学,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数学文化的认知。
三、结语
总之,应用传统文化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学科的魅力,使数学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数学史,引入数学名人故事,借助趣味题目,利用数形之美,开展数学文化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君林.渗透中国数学史与传统文化提升数学学科魅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江萍.让传统文化滋养数学课堂——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
[3]王威.数学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J].辽宁教育,2018(15).
[4]陈润红.让数学教学散发出传统文化的气息[J].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5]景秀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4).
[6]严坤.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J].内蒙古教育,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