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们家养的狗喜欢吃屎,也许你会形成一种“狗喜欢吃屎”的印象。这个时候,你发现朋友家的那只狗也喜欢吃屎,然后,你继续发现,白狗、黑狗,很多狗都对屎有共同的爱好,于是你就会得出“(所有的)狗喜欢吃屎”这一结论。
以上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用的是“归纳法”,即:这只狗喜欢吃屎,那只狗喜欢吃屎……从而,所有的狗都喜欢吃屎。看起来没有问题,历史上,很多的科学结论,都是靠这个方法推导出来的。
但哲学家休谟发现,这不对啊。这只狗喜欢吃屎,那只狗喜欢吃屎,这只是“单称陈述”,只能说一只狗如何如何,可是,你的结论是“(所有的)狗喜欢吃屎”,这是“全称陈述”或“普遍陈述”,是说所有的狗怎样怎样。那么,除非你考察了所有的狗,否则你怎么可能从这只狗那只狗,甚至N多的狗喜欢吃屎推出所有的狗喜欢吃屎呢?这个方法,只能在你的心理习惯上成立,在逻辑上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休谟的这个“归纳法问题”在哲学和科学上叫作“休谟问题”。在整个18和19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但始终没有人能够解决。到20世纪,维特根斯坦和罗素又加以补充,更使它像一个“天问”。其间,哲学家卡尔纳普曾想解决,但后来发现此路不通。这个问题被一个叫布劳德的人称为“哲学的家丑”,意思是,这么多高手都玩不了这个问题,也太窝囊了吧。
就在众人尴尬地面面相觑之时,有个人说,我来玩!
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卡尔·波普。1902年7月28日,波普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其父是个律师,犹太人,家有万册藏书,很是令人艳羡。正是这个家境,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26岁就拿下了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
不知是否遗传,波普身材矮小,和康德一样,在人高马大的欧洲可谓“特级残废”。但康德在相貌上还算是个帅哥,而波普则长耳大胸。这种相貌在古代中国或许会被认为有“帝王之相”,但在欧洲不兴这个“看相”,只能给他带来诸多的白眼。正是这个原因,使波普对于外表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反映在性格上,则是过度自恋(这种自恋其实恰恰是因为自卑)、苛刻、好斗、敏感、恃强凌弱、争强好胜,完全是个不能惹的主。他有一本书叫《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从柏拉图那儿一路骂下来,尽管有诸多的真知灼见,但那种咄咄逼人却让人很不舒服,似乎别人都是“开放社会的敌人”,而就他一个人是“自由斗士”。这种玩法已经不再像他自我标榜的那样有“自由”的精神,而是变成了“知识暴政”,怪不得,美国保守主义的巨擘施特劳斯在对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波普这人连受鄙视都不配!
波普和维特根斯坦吵过一架。这一架因发生在20世纪两大著名的哲学家之间,因而成了一个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
1946年10月25日,正值波普出版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之际,他应邀前往哲学重镇剑桥大学演讲,宣读一篇关于“哲学困惑”的论文。刚一开始,维特根斯坦就跳了起来,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哲学问题,所谓的哲学问题不过是语言未得到澄清的结果,一澄清它就像烟云一样消散了。
维特根斯坦素来是个高傲、一意孤行、冷酷无情、对他人绝不客气的人,他万万没有想到,波普也不是个好惹的主。波普马上回敬:我们能通过我们的感觉认识事物吗?我们能通过归纳获得知识吗?维特根斯坦不耐烦地摆手,说这是逻辑问题,不是哲学问题。波普又说,无限问题呢?维特根斯坦又跳了起来,说这是数学问题。波普又挑衅似的逼视:道德准则的有效性问题呢?这时维特根斯坦正坐在火炉旁,神经质地摆弄着火钳,听到这个话,他猛地拿火钳指着波普的鼻子:举一个道德准则的例子!波普回答道:不要用火钳威胁应邀访问的讲演人!维特根斯坦顿时在盛怒之下扔下火钳,夺门而去。
世人可能没有想到,波普的出生地,距维特根斯坦家只有500米!而且,他们两人都是犹太人,都参加过一战,都当过中小学老师,又都在纳粹迫害犹太人后逃亡到英国,经历简直太相似了。看来,一山不容二虎。
连维特根斯坦都敢斗,其他人更不在波普眼中。他的性格发挥到极端的结果就是,在他讲课时,如果谁回答问题冒冒失失,就会遭到拷问,一直到被拷问者承认错误并道歉为止。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背叛自己。他曾经是一名满腔热情的社会民主党人,参加过左翼政治运动。但后来,他背叛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右翼分子。他曾深受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的影响,并且为他工作过,可到后来阿德勒成了他批判的人物,并且不留口德。达尔文的进化论曾经在他的思想经历中刻下过深深的印痕,到后来,达尔文主义在他的笔下成了一种“形而上学”(达尔文如果能醒来,可能要气死)。他唯一没有背叛过的,可能只有爱因斯坦。
但尽管如此,波普的一生,还是为科学哲学而奉献的一生,人类思想史因为有他,而增添了许多知识和乐趣。
编辑/姚晟
以上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用的是“归纳法”,即:这只狗喜欢吃屎,那只狗喜欢吃屎……从而,所有的狗都喜欢吃屎。看起来没有问题,历史上,很多的科学结论,都是靠这个方法推导出来的。
但哲学家休谟发现,这不对啊。这只狗喜欢吃屎,那只狗喜欢吃屎,这只是“单称陈述”,只能说一只狗如何如何,可是,你的结论是“(所有的)狗喜欢吃屎”,这是“全称陈述”或“普遍陈述”,是说所有的狗怎样怎样。那么,除非你考察了所有的狗,否则你怎么可能从这只狗那只狗,甚至N多的狗喜欢吃屎推出所有的狗喜欢吃屎呢?这个方法,只能在你的心理习惯上成立,在逻辑上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休谟的这个“归纳法问题”在哲学和科学上叫作“休谟问题”。在整个18和19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但始终没有人能够解决。到20世纪,维特根斯坦和罗素又加以补充,更使它像一个“天问”。其间,哲学家卡尔纳普曾想解决,但后来发现此路不通。这个问题被一个叫布劳德的人称为“哲学的家丑”,意思是,这么多高手都玩不了这个问题,也太窝囊了吧。
就在众人尴尬地面面相觑之时,有个人说,我来玩!
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开创者卡尔·波普。1902年7月28日,波普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其父是个律师,犹太人,家有万册藏书,很是令人艳羡。正是这个家境,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26岁就拿下了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
不知是否遗传,波普身材矮小,和康德一样,在人高马大的欧洲可谓“特级残废”。但康德在相貌上还算是个帅哥,而波普则长耳大胸。这种相貌在古代中国或许会被认为有“帝王之相”,但在欧洲不兴这个“看相”,只能给他带来诸多的白眼。正是这个原因,使波普对于外表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反映在性格上,则是过度自恋(这种自恋其实恰恰是因为自卑)、苛刻、好斗、敏感、恃强凌弱、争强好胜,完全是个不能惹的主。他有一本书叫《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从柏拉图那儿一路骂下来,尽管有诸多的真知灼见,但那种咄咄逼人却让人很不舒服,似乎别人都是“开放社会的敌人”,而就他一个人是“自由斗士”。这种玩法已经不再像他自我标榜的那样有“自由”的精神,而是变成了“知识暴政”,怪不得,美国保守主义的巨擘施特劳斯在对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波普这人连受鄙视都不配!
波普和维特根斯坦吵过一架。这一架因发生在20世纪两大著名的哲学家之间,因而成了一个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
1946年10月25日,正值波普出版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之际,他应邀前往哲学重镇剑桥大学演讲,宣读一篇关于“哲学困惑”的论文。刚一开始,维特根斯坦就跳了起来,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哲学问题,所谓的哲学问题不过是语言未得到澄清的结果,一澄清它就像烟云一样消散了。
维特根斯坦素来是个高傲、一意孤行、冷酷无情、对他人绝不客气的人,他万万没有想到,波普也不是个好惹的主。波普马上回敬:我们能通过我们的感觉认识事物吗?我们能通过归纳获得知识吗?维特根斯坦不耐烦地摆手,说这是逻辑问题,不是哲学问题。波普又说,无限问题呢?维特根斯坦又跳了起来,说这是数学问题。波普又挑衅似的逼视:道德准则的有效性问题呢?这时维特根斯坦正坐在火炉旁,神经质地摆弄着火钳,听到这个话,他猛地拿火钳指着波普的鼻子:举一个道德准则的例子!波普回答道:不要用火钳威胁应邀访问的讲演人!维特根斯坦顿时在盛怒之下扔下火钳,夺门而去。
世人可能没有想到,波普的出生地,距维特根斯坦家只有500米!而且,他们两人都是犹太人,都参加过一战,都当过中小学老师,又都在纳粹迫害犹太人后逃亡到英国,经历简直太相似了。看来,一山不容二虎。
连维特根斯坦都敢斗,其他人更不在波普眼中。他的性格发挥到极端的结果就是,在他讲课时,如果谁回答问题冒冒失失,就会遭到拷问,一直到被拷问者承认错误并道歉为止。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背叛自己。他曾经是一名满腔热情的社会民主党人,参加过左翼政治运动。但后来,他背叛了自己的青年时代,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右翼分子。他曾深受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的影响,并且为他工作过,可到后来阿德勒成了他批判的人物,并且不留口德。达尔文的进化论曾经在他的思想经历中刻下过深深的印痕,到后来,达尔文主义在他的笔下成了一种“形而上学”(达尔文如果能醒来,可能要气死)。他唯一没有背叛过的,可能只有爱因斯坦。
但尽管如此,波普的一生,还是为科学哲学而奉献的一生,人类思想史因为有他,而增添了许多知识和乐趣。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