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当头,培养人格健全的“后来之主人”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分次日一早,伴着北京的一场大雨,我们来到潞河中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潞河附校”),在力行楼里,见到了校长孙会芹。“我很少在办公室待着,经常半天都扎在教学楼里边。”在等待我们到来之时,孙会芹已经听完了两节课。落座后不久,孙会芹介绍起学校的文化、理念,中间插叙了学校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力行楼楼名的内涵——“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行政后勤身体力行”。一席长谈下来,从孙会芹轻柔儒雅的谈吐中,我们感受到一位实干校长“四两拨千斤”的力道,潞河附校为何能在六年时间里开拓五育并举局面、跃升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校的答案也呼之欲出。
  在传承中起步,扎实课堂改革
  18岁从中师毕业踏上教师岗位的孙会芹,迄今已走过39年教育路。
  1981年至1992年,孙会芹在小学任教。其间,无论从事教学、德育还是教科研,她在通州区青年教师里都出类拔萃——20世纪90年代初,孙会芹就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之后22年,孙会芹任职于潞河中学,从事教育管理及潞河中学的历史研究等工作。创办潞河附校之前,孙会芹已是潞河中学的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2014年,孙会芹带着潞河中学领导班子的重托和徐华校长的期望,创建潞河附校。孙会芹说,虽然潞河附校是“零起点”学校,但其是在潞河中学厚重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起步的。创建于1867年的潞河中学,“不仅有悠久的教育传统,还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红色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部长、将军,以及学界的栋梁之材”。在漫长的岁月里,潞河中学一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对潞河中学校史20多年的研究,带给孙会芹很多对教育的理解。上任后,如何充分利用潞河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文化基因,真正把“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足,办一所原汁原味的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成为孙会芹不断思考、筹谋的新课题。
  坚持秉承潞河中学“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在传承中起步,在发展中逐步积淀生成”的思路,孙会芹从顶层构建了潞河附校的文化、理念体系。其中,潞河附校沿用了潞河中学的校训——“一切为了祖国”,“人格教育”也在学校全方位落地生根。
  “办学理念,要通过课程、课堂教学及方方面面的活动来落实。”孙会芹以课堂为突破,找准了“人格教育”的落脚点。
  “决定教学质量、学生收获的不是一两节评优课,而是常态课。” 2015年,潞河附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学习科学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经历近五个月的通识培训、自主研修、学习观摩、课堂实践等研究过程,潞河附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友善课堂”。孙会芹介绍,“友善课堂”的实施路径是: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究,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来自同伴和教师的评价、激励。
  2017年9月,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教研中心对潞河附校进行全学科视导,专家们认为“友善课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实际获得,对学校呈现的34节课给予了“节节都是好课”的高度评价,成为通州教育圈的美谈。次年,在北京市教科院开展的通州区教学质量调研中,潞河附校五年级的语文抽测获得了全区最高分。
  “一竿子插到底”,丰实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就得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在小学阶段去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
  孙会芹介绍,学校构建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养正课程”,包括校内实施的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科学探究、传统文化、阅读课程,家校共育实施的人文修养、生活技能课程,利用潞河中学优质资源开发的潞河文化、科学体验、天文入门等潞河基地课程,以及走向社会的实践课程等。近60门校本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以科技教育为例,潞河附校依托本校、潞河中学、社会资源单位开发了国家基础类、体验拓展类、特长彰显类“三层三位”科技教育课程——依托潞河中学的科技资源,在每年科技活动月期间,潞河附校五年级师生走进潞河中学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潞河中学的14名科技教师兼任潞河附校的科技辅导员;依托家校共育,开放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学期每个年级都要聘请具有科技专业特长的家长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中国科技馆、北京科学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大课堂活动。
  此外,孙会芹还利用学校附近的小麦种子试验田,开发了“我和小麦一起成长”亲子观察课程。在教学处和教师余鸿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和小麦一起成长”课程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十佳科技活动奖、全国科技活动三等奖。一位学生在观察小麦时生发了对瓢虫的探究,其撰写的《麦田瓢虫观察研究》论文获得了北京市金鹏科技奖一等奖。如今,这一课程不仅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项目,还成了多学科整合的实践载体。
  短短几年时间,潞河附校的科技、艺术、体育全面开花,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北京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市200多名获奖选手中,潞河附校占据56席,其中,学生刘佳义、樊惠鑫被推荐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决赛;2020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特色学校”;合唱团、民乐团大放异彩,分别于2018年、2019年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上斩获金奖;男排队多次在北京市排球比赛中获冠军,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
  在这些看似轻易到手的奖项、榮誉背后,是学校人、财、物的大量投入。近四年,学校用于购买科技教育耗材、师资培训和开展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投入近百万元。民乐团方面,潞河附校更是“大手笔”聘请了一支专业培训团队的20余名教师,免费教孩子们演奏各类民族乐器。民乐团规模日益壮大,没有合适的练习场地,学校还专门将一层食堂改造成了排练厅。   “很多事我都是要做就努力做好,要不然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潞河附校的课程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孙会芹都是“一竿子插到底”,实打实推动起来的。孙会芹坦言,钱要花得值,做这些项目有时候是“自讨苦吃”。不做,可能校长轻松,老师们也轻松,但是师生们不一定获得这样的成长。
  “做最好的自己”,夯实队伍建设
  建校伊始,潞河附校只有2个年级10个班,招聘的37位教师来自四面八方,要么初出茅庐,要么带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孙会芹称之为“价值观多元”。
  面对这样一支年輕的教师队伍,孙会芹提出了“思想解放,行为规范;善于反思,乐于分享;欣赏他人,完善自我;终身学习,不断创新;团结协作,共创佳绩”的团队建设总体要求,下功夫建设多元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并引领教师对标潞河中学,在师德修养、师表形象、育人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常言道,十个指头不一般齐。教师们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孙会芹一方面发现教师的优势,用其所长;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不足和缺点,予以包容、悉心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阮丽萌,起初带有几分我行我素的个性,但孙会芹发现她有才气、好读书,工作上认真负责。于是,孙会芹发挥她的专长,安排她在学校上阅读方面的公开课,并让她担任校刊《尖尖角》的编辑和文学社的任课教师。每个学期,孙会芹还会找她长谈,关心她的生活、个人问题,提点她扬长避短。在孙会芹的“打磨”下,阮丽萌渐渐收起自己的“棱角”。她不仅把校刊办得有声有色,还辅导学生写诗。学生的多篇诗歌在《十月少年文学》上刊登,潞河附校的文学社也被评为首批十家“小十月文学社团”之一。同事们在阅读方面也以她为“风向标”,并时常请她拉书单。2020年,她的专著《如何阅读〈哈利·波特〉》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孙会芹既是他们工作上佩服信服的引路人,也是生活中遮风挡雨的“大家长”。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孙会芹都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尽可能为教师们做好服务、提供帮助。
  数学教师、二孩妈妈张乐说,大娃小时候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隔三差五就得请假,次数多了,她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但每回孙会芹都宽慰她:“先回家看孩子,学校这儿我们想办法。”张乐表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领导和同事们都很照顾她,对她来说,潞河附校就是一个家。
  潞河附校的教师结婚大都希望孙会芹去当证婚人,只要时间允许,孙会芹都不拒绝,并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一次,一位教师的婚礼与区教职工运动会“撞车”,孙会芹参加完运动会开幕式,立即打车到婚礼现场,证完婚后又第一时间赶回赛场参加自己的运动项目,最后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放大孩子优点,落实学生为本
  “建设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优质学习型学校”是潞河附校的办学目标。六年来,孙会芹和教师们用大爱为一个个孩子撑起一片天,也收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语文教师张静提及,刚毕业从教时,她带的一个班里有个孩子小新,“特别闹腾,二年级了还往地上躺”,手足无措的张静向孙会芹求助。在事务繁忙的情况下,孙会芹不时抽空转到张静班里,弯下腰或者坐到小新旁边跟他交流。听课时,孙会芹整节课都坐在小新旁边,关注他坐的位置能否听清老师的话,字写得怎么样,留意他的表达方式,捕捉他每一次的进步、改变,因势利导。“小新特别喜欢孙校长,甚至比喜欢班主任更喜欢校长。每次孙校长来了,他就主动过去。”一个学期接触下来,小新的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张静也从中学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的重要一课。
  在潞河附校的彩虹童心合唱团里,一名坐轮椅的女孩引人注目。女孩名叫小芝,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四年前,当小芝的父母来学校为女儿申请入学时,很多人不赞成接收或建议送到特殊学校去。孙会芹了解相关情况后,认为小芝心智健全,如果仅因为肢体残疾就把这孩子拒之门外,于心何忍?面对大家的顾虑,孙会芹没有说收就收,而是召开班子会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大家悦纳了小芝。如今,小芝不仅是合唱团的成员,还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阳光、向上,孙会芹喻之为“将来没准就是张海迪式的这么一个孩子”。为了方便小芝和另一个患有渐冻症的孩子,学校特意为教学楼安装了电梯。在此之前,他俩所在的班级都被从四楼移到了一楼。“任课老师楼上楼下地跑,没有一个有怨言。”
  “和家长沟通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哪怕拿放大镜去找”,这是孙会芹常对教师们说的话。孙会芹和教师的付出、孩子收获的爱与成长,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20年10月1日,潞河附校收到了六年级(6)班学生小荣的爷爷写的一封感谢信。小荣是一个做过脑部手术的癫痫患儿,五年前转学到潞河附校时,孙会芹毅然接收其“随班就读”。今年暑期小荣去复查,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医生直呼奇迹,并称这与孩子坚持上学、学校师生给了他一个富有爱的环境大有关系。因此,小荣的爷爷特地给孙会芹和教师们写了这封信,感谢学校五年来“给了小荣教育、启迪、关怀和爱……给了他人生之路的铺垫和成长的蜕变”。
  采访接近尾声,孙会芹领我们穿过潞河中学校史长廊,一一讲解,如数家珍。长廊尽头,挂着一篇数十年前一名学生所书的《校赞》,孙会芹逐字念诵:“大哉通郡,教育日新,唯我潞河,咀华含芬……渊源深长兮,蕴藏不尽。前途远大兮,希望无垠。神为之畅兮,气为之旺。莘莘青年之聪慧兮,皆后来之主人。”如今,在百年潞河办学精神的指引下,潞河附校承续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脚踏实地地行走在培养人格健全的“后来之主人”的教育大道上。
其他文献
18年来,陈柏根先后创办了江西省石城县实验学校、遂川博雅学校等6所民办学校,这些学校都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名校。  在不少学校“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质量观的笼罩下,陈柏根于十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一场教育的变革——将科学的素质教育进行到底。陈柏根认为:在教育充塞着短视和功利的今天,太需要呼唤真正回归“人”的教育——这种教育直指学生一生平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不能用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博取“名校
期刊
白祥友初任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校长时,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今,八年过去,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教育教学质量与师生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有何奥秘?  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  陶继新:衡水十三中的新生入學成绩相对较差,高中三年,学校如何帮助他们提升成绩、树立自信?  白祥友:2012年2月9日,我就任衡水十三中校长。当时,学校的生源情况很不理想——有1000个招生指
期刊
本期“聚焦”,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近不同的家庭,试图解析内驱力生长的奥秘。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选择,无可厚非,我们期待的,是孩子能够获得从容发展的空间,能够发现驱动自己的内心源泉,如是,也就掌握着自己的未来。  “我收走了他的手机,断了网络,表现好了三天,然后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不听话、顶嘴、不完成作业。我就不明白,跟他说的时候什么都懂,为什么就是不想学习,总想打游戏、上网?”  一位心焦的母亲在咨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教师、教室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仅靠诵读经典、一周一课等方式很难达成文化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从生活角度对孩子进行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中渗透道德规范的课程,对于孩子
期刊
作为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周霜凝的学习经历跌宕起伏。散养式的教学环境,曾让她堕落为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在回归正轨、走上正常学习道路的过程中,她经历过迷茫、遭遇过挫折,最终找回奋力拼搏的自己。让我们通过她的蜕变,一起探寻她的秘密武器。  我的学习经历比较特殊,有过游学的经历,也尝试过在家学习,还在一所小规模的创新型学校学习了两年。那所学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可以自选课程,不限制使用电子产品
期刊
在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孩子们如果丧失了内驱力,心头的荒芜可能将命运推向贫瘠的未来。如何将期待注入那些同样清澈的眼眸,如何用柔声唤醒那些尚且懵懂的心灵?这正是途梦互联网生涯教育平台公益项目(以下简称‘途梦’)致力的方向。通过‘一块屏’的链接,途梦试图帮他们找到驱动人生的‘必需品’。在途梦负责人、南开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建鹏眼中,这是跨越数字鸿沟的可行之策: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受完整教育,而非只
期刊
“幼儿”是谁?“幼儿成长”过程如何?推动幼儿发展的动力或制约因素又有哪些?从达尔文、普莱尔到蒙台梭利、皮亚杰等西方教育家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力图揭示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特性、程序与规律,从而使幼儿教育的性质由成人主观意图逐渐向“幼儿”与“幼儿需要”“幼儿生长条件”的客观性质转变,使观察、实证与研究幼儿心理成为实施幼儿教育的前提。由此,百年前,陈鹤琴先生对自己初生长子陈一鸣进行长达808天儿童活动个案
期刊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顾明远先生认为,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随着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探讨日渐增多,难免令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  学校是否需要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如何挖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共同探
期刊
张琛是海归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花时间”为笔名创办了“慢成长”公众号,向几十万粉丝分享她的育儿实践经验。她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主做选择、自主驱动的人的探索,也许能给焦虑的家长一些启发。以下是张琛的自述。  ◎不在于学多少,而在于怎么学  我算是一个佛系家长吧。 我家孩子6岁半上的一年级。她3岁上幼儿园,4 岁开始有了课外班,包括英语、数学、舞蹈、 绘画、钢琴,去年新添了国际象棋。  有人会
期刊
家庭教育对学生内驱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停止对于培养学生内驱力的思考。学校作为学生走出家庭后的教育主体,当教师投入精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引导,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燃起他们的内驱力添一把火。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白”  教学不是将知识塞进学生的大脑,提出问题后应适时“留白”,给学生思考和行动的空间。学生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才能产生学习热情,激发出他们的内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