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那么首先就应该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池游戏的特点
1.自主性
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玩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水池游戏可以让幼儿利用“水”这种不定型的材料进行建造,从而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在水池里活动,孩子们显得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合作性
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发挥水池游戏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加充分的合作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学会合作。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往往有很多合作让我们成人意想不到,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社会性行为和合作性贯穿游戏的始终。
3.愉悦性
记得孩子们第一次玩水,老师刚讲完规则,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冲进水池里,“嘻嘻哈哈、踩水欢呼,快乐极了”。的确,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从平时开展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对活动特别有趣,他们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捞一捞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感知水的特性,體验玩水的乐趣。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水池游戏的价值
1.水池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感官发育
水是柔滑流动的,玩水能随心所欲。当孩子痴迷玩水的时候,他只是在自然地展现着作为孩子的本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属于他的快乐,不仅如此,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也在动脑、在创造,在发展着自己的触觉。学龄前的孩子都是感官学习者,他们想要一边用手去探索世界一边学习新东西,所以他们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也在一次次玩水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促进感官发育。例如:孩子们手提装满水的桶和只装一点点水的桶,可以感觉轻与重;穿着防水裤在水池里走动,经历早晨、下午、晴天、雨天,感受太阳晒过后水的不同温度……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自觉地学到种种抽象的概念。
2.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规矩
玩水虽是玩,也有相应的规则要遵守。事先必须和孩子约定,让孩子明白规矩,懂得遵守规矩。
3.发展动手能力,练习大小肌肉动作
玩水是一个心力、手力、脑力、眼力一致作用的过程,幼儿必须是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玩耍。幼儿在玩水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在活动,倒水、吸水、挤水、喷水、舀水,不停地做水的搬运,既能活动身体,又能发展动手能力。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将水从一个量杯倒入另一个量杯,这个过程就是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这样能使他的大小肌肉动作得到锻炼。
4.水池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水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性,可以有无限的创意。幼儿在水池游戏中在体验,在动脑,在创造,特别可贵的是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动手动脑的能力。
5.学习数学和科学
孩子们玩水时,他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知道了一些数学和科学知识,明白什么是多和少,什么是浮和沉。熟悉水的特性、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还能锻炼身体,有益于健康。
6.水池游戏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水能被泼向任意地方、还能在空间洒出不同的形状,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玩,感受到由自我控制的乐趣,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较退缩内向的幼儿来说,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水池游戏开展的策略
1.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游戏形式
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带给了教师们挑战和专业成长的机遇。教师明晰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儿童,追随儿童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教育”,探索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放手让幼儿在水池中玩出创意、玩出新乐趣。
2.注重幼儿体验,感受自主游戏的乐趣
本着课程应关注幼儿、关注过程,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体验的机会的原则,为幼儿创设有准备、丰富、有序、可提供探索、发现的水池游戏环境,尝试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户外活动的场地开放、材料丰富,使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同时也践行了《指南》中强调的: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感受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乐趣。
3.材料与指导并重,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是在操作材料中得到发展的,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有难度上的区分,减少高结构的材料,投放半成品、自制材料。2、体现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海绵吸水性强与木块形成对比,需要自己拼搭建构的各种大小粗细的管子。3、力求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盛水的器皿可以是木制品或塑料制品,有一定的深度,不要盛得太满,高矮适合孩子的身材,以孩子便于操作为宜。有能浮和能沉的物品(海绵、木片、塑料玩具、小石头、救生圈)等。当然,在水池游戏的指导时还应注意:(1)要融入全面教育,要适当,以顺应孩子为宜。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良好品质;与别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爱整洁、爱劳动的好习惯。(2)要适时、把握适度的指导。就是要追随游戏的进展,不失时机地进行指点,使游戏逐步发展,逐渐深化。抓住机会给孩子一个提示,出个主意,提个建议等。如:建议孩子用竹篓装水试试,把PVC管放在高低不同的柱头上,看看水的流动有什么变化,使孩子有意识地获得认知,发展创造性。(3)要重视差异的存在。要做到分层次指导,并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指导重点。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有的需要培养体验成功感等。
教师要珍视水池游戏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创新游戏形式,丰富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多变的游戏环境中玩出精彩、玩出智慧。
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那么首先就应该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水池游戏的特点
1.自主性
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玩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水池游戏可以让幼儿利用“水”这种不定型的材料进行建造,从而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在水池里活动,孩子们显得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合作性
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发挥水池游戏作为我园的特色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加充分的合作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学会合作。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往往有很多合作让我们成人意想不到,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社会性行为和合作性贯穿游戏的始终。
3.愉悦性
记得孩子们第一次玩水,老师刚讲完规则,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冲进水池里,“嘻嘻哈哈、踩水欢呼,快乐极了”。的确,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从平时开展的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对活动特别有趣,他们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捞一捞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感知水的特性,體验玩水的乐趣。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水池游戏的价值
1.水池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感官发育
水是柔滑流动的,玩水能随心所欲。当孩子痴迷玩水的时候,他只是在自然地展现着作为孩子的本性,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属于他的快乐,不仅如此,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也在动脑、在创造,在发展着自己的触觉。学龄前的孩子都是感官学习者,他们想要一边用手去探索世界一边学习新东西,所以他们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也在一次次玩水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促进感官发育。例如:孩子们手提装满水的桶和只装一点点水的桶,可以感觉轻与重;穿着防水裤在水池里走动,经历早晨、下午、晴天、雨天,感受太阳晒过后水的不同温度……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自觉地学到种种抽象的概念。
2.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规矩
玩水虽是玩,也有相应的规则要遵守。事先必须和孩子约定,让孩子明白规矩,懂得遵守规矩。
3.发展动手能力,练习大小肌肉动作
玩水是一个心力、手力、脑力、眼力一致作用的过程,幼儿必须是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玩耍。幼儿在玩水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在活动,倒水、吸水、挤水、喷水、舀水,不停地做水的搬运,既能活动身体,又能发展动手能力。经常会不厌其烦地将水从一个量杯倒入另一个量杯,这个过程就是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这样能使他的大小肌肉动作得到锻炼。
4.水池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水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性,可以有无限的创意。幼儿在水池游戏中在体验,在动脑,在创造,特别可贵的是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动手动脑的能力。
5.学习数学和科学
孩子们玩水时,他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知道了一些数学和科学知识,明白什么是多和少,什么是浮和沉。熟悉水的特性、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还能锻炼身体,有益于健康。
6.水池游戏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水能被泼向任意地方、还能在空间洒出不同的形状,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玩,感受到由自我控制的乐趣,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较退缩内向的幼儿来说,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水池游戏开展的策略
1.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游戏形式
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带给了教师们挑战和专业成长的机遇。教师明晰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儿童,追随儿童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教育”,探索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放手让幼儿在水池中玩出创意、玩出新乐趣。
2.注重幼儿体验,感受自主游戏的乐趣
本着课程应关注幼儿、关注过程,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体验的机会的原则,为幼儿创设有准备、丰富、有序、可提供探索、发现的水池游戏环境,尝试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户外活动的场地开放、材料丰富,使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同时也践行了《指南》中强调的: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感受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乐趣。
3.材料与指导并重,提升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是在操作材料中得到发展的,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有难度上的区分,减少高结构的材料,投放半成品、自制材料。2、体现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海绵吸水性强与木块形成对比,需要自己拼搭建构的各种大小粗细的管子。3、力求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盛水的器皿可以是木制品或塑料制品,有一定的深度,不要盛得太满,高矮适合孩子的身材,以孩子便于操作为宜。有能浮和能沉的物品(海绵、木片、塑料玩具、小石头、救生圈)等。当然,在水池游戏的指导时还应注意:(1)要融入全面教育,要适当,以顺应孩子为宜。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良好品质;与别人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爱整洁、爱劳动的好习惯。(2)要适时、把握适度的指导。就是要追随游戏的进展,不失时机地进行指点,使游戏逐步发展,逐渐深化。抓住机会给孩子一个提示,出个主意,提个建议等。如:建议孩子用竹篓装水试试,把PVC管放在高低不同的柱头上,看看水的流动有什么变化,使孩子有意识地获得认知,发展创造性。(3)要重视差异的存在。要做到分层次指导,并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指导重点。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有的需要培养体验成功感等。
教师要珍视水池游戏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创新游戏形式,丰富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多变的游戏环境中玩出精彩、玩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