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争抢行为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幼儿教师的工作繁琐,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忽视幼儿的攀比行为。我们要以幼儿为基础,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幼儿园经常发生各种打架斗殴行为和冲突。对于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首先要关注,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学会客观地对待幼儿之间的冲突,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减少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和打架行为。当幼儿做错事时,他们应该冷静地处理。他们不应该责骂或殴打。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大班幼儿不良的争抢行为,使他们与同龄人友好和谐地相处,是本文下一步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班幼儿;争抢行为;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大班幼儿争抢行为概述
(一)幼儿争抢行为的概念
幼儿发生争抢行为,主要是因为幼儿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主要的思维方式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而大班幼儿的抽象性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发展。他们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幼儿也会有一些坏习惯。在某些情况下,这也是幼儿们选择表达兴趣或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争抢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有时也不全是坏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幼儿的争抢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分类
1.物品占有引起的争抢
在开展区域性活动时,幼儿们的实际操作和经验会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是使用材料。在收尾阶段,由于材料的收集和发放,很容易诱导幼儿参加比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们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经常独立或团队活动,教育或玩游戏,正规的区域场,全艺术区,建筑区,阅读区,积木区等。
2.因不同意和维持规则而引起的争论
这种争抢行为的原因是规则维护。两个幼儿一起玩游戏。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有玩具。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没有玩具了。输了的幼儿没有成就感,觉得无聊,于是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打破了既定的游戏规则。由于缺乏对规则的重视,这种消极对待问题的态度导致了意见分歧和争议。
3.有肢体触碰引发的争抢
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使整个环节更加完整,教师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控制;如果幼儿专注于玩游戏,教师会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的空闲时间也会非常充裕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幼儿在做某些事情时会非常任性和鲁莽。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相应的争抢和争抢行为。在教学领域,比赛主要属于身体接触的类型,而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赛较少,由于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不希望因为比赛而干扰教学进度。因此,教师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关注的是争抢的结果,而很少关注双方的内心活动。
二、大班幼儿发生争抢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幼儿方面的因素
1.为表现自我发生争抢冲突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幼儿性格外向,乐于表演,能力突出的幼儿会在幼儿节为了答题而互相争抢老师的表扬或帮助。它是幼儿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的一种心理表现。当我鼓励或表扬他们时,他会立即与其他幼儿交谈。
2.为获得某种物品发生争抢冲突
以获取某种客体为目的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大班幼儿中。主要原因是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龄人的交流策略,无法实现他人的观点,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只有以争夺一切权利的物品的形式,他们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3.为解决问题发生争抢冲突
解决问题的争抢实际上是一种意识上的争抢,就是每个幼儿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希望别人能支持自己、相信自己,采取自己的方法,从而产生冲突。由于大班和中班的幼儿刚开始体验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一旦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就会有意识地打架,然后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一旦协调不当,不仅会影响幼儿合作的默契,也不利于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谦虚得体的良好品质。
(二) 教师因素
当幼儿们进入幼儿园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但这也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年龄小,大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现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也处于萌芽状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这个阶段,每天与人接触时间最长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尤为关键和重要。
(三)家庭因素
很多家庭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幼儿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面前,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就会出现,整个家庭都在他们身边。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正确处理,并耐心地向幼儿解释原因,让幼儿懂得分享,学会分享,体会分享,传递爱与价值的乐趣。
三、针对大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合理布局区域活动并提供材料
大班的幼儿喜欢模仿别人。当他们看到旁边的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时,他们也会想要这些游戏材料。正是这种模仿现象,导致同一个游戏的素材较少,也会导致幼儿的争抢行为,比如老师带领学生玩蛋糕制作游戏时,两个幼儿因为缺少同一个模子而争抢时,他可以适当增加幼儿特别喜欢使用的模具数量,然后把一些幼儿不太喜欢使用的模具拿回来,这样,争抢就少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本身就很差,很容易根据同龄人的行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看到其他幼儿做什么时,他们就会跟着做。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当他们看到新的玩具或物品时,他们会有一种新鲜感,所以他们会争夺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场所或行为的特点,积极改善幼儿的争抢行为。
(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
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们确实存在一些误解。他们往往溺爱幼儿,忽视幼儿的不良行为,认为这是幼儿的幼稚行为。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对幼儿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養,而忽视了幼儿的社会发展。当幼儿与同龄人或成人争抢时,家长不能直观地理解和客观地评价幼儿。在父母眼里,他们的幼儿永远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微信、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争取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马月成.幼儿不良行为及其教育对策——以幼儿争抢玩具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张子贤.剖析游戏特点,缓解幼儿争抢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
[3]孙彩虹.谈谈幼儿争抢行为及有效教育策略[J].幸福家庭.
关键词:大班幼儿;争抢行为;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大班幼儿争抢行为概述
(一)幼儿争抢行为的概念
幼儿发生争抢行为,主要是因为幼儿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主要的思维方式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而大班幼儿的抽象性逻辑思维也刚刚开始发展。他们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幼儿也会有一些坏习惯。在某些情况下,这也是幼儿们选择表达兴趣或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争抢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有时也不全是坏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幼儿的争抢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争抢行为的分类
1.物品占有引起的争抢
在开展区域性活动时,幼儿们的实际操作和经验会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是使用材料。在收尾阶段,由于材料的收集和发放,很容易诱导幼儿参加比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们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经常独立或团队活动,教育或玩游戏,正规的区域场,全艺术区,建筑区,阅读区,积木区等。
2.因不同意和维持规则而引起的争论
这种争抢行为的原因是规则维护。两个幼儿一起玩游戏。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有玩具。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没有玩具了。输了的幼儿没有成就感,觉得无聊,于是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打破了既定的游戏规则。由于缺乏对规则的重视,这种消极对待问题的态度导致了意见分歧和争议。
3.有肢体触碰引发的争抢
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使整个环节更加完整,教师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控制;如果幼儿专注于玩游戏,教师会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的空闲时间也会非常充裕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幼儿在做某些事情时会非常任性和鲁莽。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相应的争抢和争抢行为。在教学领域,比赛主要属于身体接触的类型,而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赛较少,由于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不希望因为比赛而干扰教学进度。因此,教师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关注的是争抢的结果,而很少关注双方的内心活动。
二、大班幼儿发生争抢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幼儿方面的因素
1.为表现自我发生争抢冲突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幼儿性格外向,乐于表演,能力突出的幼儿会在幼儿节为了答题而互相争抢老师的表扬或帮助。它是幼儿自我肯定和自我提升的一种心理表现。当我鼓励或表扬他们时,他会立即与其他幼儿交谈。
2.为获得某种物品发生争抢冲突
以获取某种客体为目的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大班幼儿中。主要原因是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龄人的交流策略,无法实现他人的观点,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只有以争夺一切权利的物品的形式,他们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3.为解决问题发生争抢冲突
解决问题的争抢实际上是一种意识上的争抢,就是每个幼儿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希望别人能支持自己、相信自己,采取自己的方法,从而产生冲突。由于大班和中班的幼儿刚开始体验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一旦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就会有意识地打架,然后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一旦协调不当,不仅会影响幼儿合作的默契,也不利于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谦虚得体的良好品质。
(二) 教师因素
当幼儿们进入幼儿园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但这也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年龄小,大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现阶段,幼儿的模仿能力也处于萌芽状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这个阶段,每天与人接触时间最长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尤为关键和重要。
(三)家庭因素
很多家庭对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幼儿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面前,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就会出现,整个家庭都在他们身边。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正确处理,并耐心地向幼儿解释原因,让幼儿懂得分享,学会分享,体会分享,传递爱与价值的乐趣。
三、针对大班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合理布局区域活动并提供材料
大班的幼儿喜欢模仿别人。当他们看到旁边的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材料时,他们也会想要这些游戏材料。正是这种模仿现象,导致同一个游戏的素材较少,也会导致幼儿的争抢行为,比如老师带领学生玩蛋糕制作游戏时,两个幼儿因为缺少同一个模子而争抢时,他可以适当增加幼儿特别喜欢使用的模具数量,然后把一些幼儿不太喜欢使用的模具拿回来,这样,争抢就少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本身就很差,很容易根据同龄人的行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当他们看到其他幼儿做什么时,他们就会跟着做。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当他们看到新的玩具或物品时,他们会有一种新鲜感,所以他们会争夺他们得不到的东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场所或行为的特点,积极改善幼儿的争抢行为。
(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
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们确实存在一些误解。他们往往溺爱幼儿,忽视幼儿的不良行为,认为这是幼儿的幼稚行为。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对幼儿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養,而忽视了幼儿的社会发展。当幼儿与同龄人或成人争抢时,家长不能直观地理解和客观地评价幼儿。在父母眼里,他们的幼儿永远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微信、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争取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马月成.幼儿不良行为及其教育对策——以幼儿争抢玩具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张子贤.剖析游戏特点,缓解幼儿争抢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
[3]孙彩虹.谈谈幼儿争抢行为及有效教育策略[J].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