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只语在朗读指导中的妙用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但是重视朗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读,读,读,而要有教师艺术的、富有变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语言,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以长篇大论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朗读,而只能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点铁成金、画龙点睛。这种片言只语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犹如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看似随心所欲、轻描淡写,实则功力不凡、匠心独运。它绝不是无关緊要的“闲言碎语”,而是朗读指导时“通幽”的“曲径”,“过渡”的“小舟”。
  一、引语启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可以利用精练简洁的词句,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接读时的感情,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样的引语往往简洁明快,带有情感启发的成分,极具亲和力和鼓动力。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特级教师王崧舟是这样通过引语启情的:
  (课件呈现纪念碑及课题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而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为无数个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略作停顿后,教师以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深情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以更饱满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赏析】以上的引读是王老师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后,通过简短的语言,以充沛的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深情地呼唤”“自豪地呼唤”,王老师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这些片言只语就像点燃情感的导火索,激荡着学生的心弦。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学生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反复诵读课题,营造了适合本课学习的情感氛围。这样,不仅使邱少云顶天立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让每一个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受到了真正的感染和教育。
  二、妙语纠谬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语感敏锐的教师往往能以此为契机,用片言只语来作必要的指引,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要打断学生的朗读,教师必须注意尊重对方,不仅要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而且语言要简洁,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朗读的积极性。特级教师周益民在上《林海》一课时,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并不简单指正了事,而是抓住细节,作了一番巧妙的指点:
  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把“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中的“大不一样”错读为“不大一样”,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他哪儿读错了?
  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
  师: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吗?
  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很不一样,区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虽有区别,但差距并不怎么大。
  师:读读课文,看看大兴安岭跟秦岭区别大不大。
  生:它们区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大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两者确实是——
  生(齐):大不一样。
  (其后,学生再无一人读错,且每每自然地作了重音处理)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当学生错读“大不一样”时,教师抓住学情作为宝贵的教学机遇,通过找出错误、辨析比较让学生体味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究竟是“大不一样”还是“不大一样”。教师在这里的点拨,妙在只用片言只语,从诊断错读中,随机点化,诱发学生的语感,从而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在纠正学生朗读错误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评语促读
  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点评,看似信手拈来,但皆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生动精炼、风趣幽默的评语对朗读的深入、对学生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朗读指导的艺术。请看特级教师支玉恒上《第一场雪》时对学生朗读的点评:
  师:请哪位同学朗读雪后美景一段,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雪景中。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一生朗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师: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
  生(小声):没有。
  师(幽默地):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和听课老师齐笑)
  师(鼓励地):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生朗读,相比之下,还不如第一位。此时,学生和听课老师较为紧张,不知支老师如何应付这尴尬的场面。只见支老师神色泰然)
  师(风趣地):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霎时,严肃、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学生们争先恐后要求朗读……)
  【赏析】支老师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说在了“点子”上。教师用精练幽默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得形神兼备。当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支老师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点评学生的朗读是“带到了边上”。而对第二个学生的朗读,支老师说是“将我们领出来了”,既指出了朗读的不足,又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与作者作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观察、感悟、想象、思考,活生生地现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发展。这种适时、适度的评语,融洽了师生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自信,激发了读书欲望,这不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四、插语激趣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既不能喧宾夺主,无端地打断,又不能无动于衷、一言不发。有时,教师可以插入简短明白的话语,给学生的朗读以应和、暗示、鼓励,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激发情趣。特级教师左友仁在执教《火烧云》时,于学生的表情朗读中加上风趣的插说,令朗读教学别开生面。
  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师:(惊喜地)啊!]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师:哎!]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师:好极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师:(赞赏地)啊!]……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师:好!]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师:为什么?]好像在等着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噢!]过了两三秒钟,[师:怎么样?]那匹马大起来了,[师:唷!]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师:(困惑地)啊?]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模糊了。[师:(可惜地)啧啧!]
  【赏析】在学生表情朗读时,左老师精当的插入语,简短明了、幽默风趣,显得十分生动、贴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插说,既具有点拨作用,又具有激励功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但价值不可低估。有时是对听者思路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是对学生朗读的赞许和鼓励;有时是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和带动;有时是对朗读方法的暗示指导。看似漫不经心,随口而出,实则匠心独运、分寸适当,可谓细雨润物却无声。
  上述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段,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成功地驾驭片言只语,生动地演绎了课堂的语言艺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其实,教师的片言只语在朗读指导中的运用手法是十分灵活的,不管怎么用,都贵在恰到好处,贵在为学生的朗读服务。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是此理。(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章江和贡江从遥远的群山之间逶迤而下,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在风景秀丽的赣州八境台下砰然合流,形成了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江西母亲河——赣江。  当记者一行乘车途经赣江源头的郁孤台下时,不由得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思绪还沉浸在这词句的意境中时,车子已在记者此行的目的地——赣州市章贡区保育院门前戛然而止。  赣州市章贡区保育院是一所省级示范
期刊
[编者按]随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更为迫切。高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改革事业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时势造英雄。苏州十中适时地为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被称为“最中国”的学校。如今,学校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万人,但校长柳袁照认为,“最中国”的学校不是十中的专利,而应成为一批有中国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学校的共同追求。    2010年10月2
期刊
和煦的阳光洒进社区陈大爷家中,照在一群快乐的孩子身上。陈大爷乐呵呵地在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上插蜡烛。“孩子们,快来吃蛋糕啰。”陈大爷一声叫唤,一群学生活蹦乱跳地围坐在生日蛋糕前,等待着分享时刻的到来。陈大爷数了数身边的学生,“黄泉亮怎么没来呢?”话音刚落,陈大爷赶忙叫老伴打电话,转身又对学生说:“孩子们,我们这个‘快乐家庭’一个都不能少啊!”正在这时,“咚咚咚……”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一
期刊
南康市龙岭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68年的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秉承“文化立校、成人之美”的理念,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办学成绩显著,社会声誉日佳。  “以人为本”是学校文化的内核,首先表现在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上,努力创造条件促使每名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学校拟定的各项方案、制度及措施都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主动征求教师意见,虚心吸纳合理化建议。学校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每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  推进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教育质量是关键。没有一流教育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王历瑞)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培训面广、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的新形势,信丰县教育局运用“三走进”的培训模式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走进”一是走进学校,增强教师培训的现实性。一方面教师培训者深入农村中小学,通过教学“会诊”、对话交流等方式,为校本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与支持,有利于引领培训活动健康开展,发挥教师培训者的引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定期深入中小学对
期刊
在王老师的小小数学课堂里,通过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我们闻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个源泉,从那里流淌出知识的溪流。”王老师的知识溪流里,流淌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飘逸着浓浓的大爱。他把每个小小的图形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意义,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在学数学中,学会如何做人。让我们来回放王老师为学生的一生准备的精彩片段吧。  【
期刊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过程的奠基石。有时教师抓住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加以点拨,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词语教学匠心独运,彰显了教学智慧,为我们作出了精彩的示范。  【片段一】读出词语的情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指着“追悼”)大家看,这个词后边的话,就是对它的解释。我读前边的话,你们读后边的话。(师生合作读)  师:“追悼”懂了
期刊
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那诗意浓浓的语言、诗化的教学艺术、情意四溢的课堂,让我领略了诗意语文的魅力。王崧舟老师没有追求设计上的波澜壮阔,可整堂课却没有一处脱离语文的生发,始终引领着学生咀嚼文本、玩味语言,在扎实的言语训练中,一股浓浓的情感在课堂上流溢。  【片段一】动笔想象,走近阿炳,体验坎坷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想,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十多年过去了……
期刊
“高耗低效”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笔者通过在教研活动中观察分析,发现导致“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淡薄,教学目标制定程式化、简单化,不切合年段特点,难以凸显“语文”特征。如,有些低年级教师不重视字词教学而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拔高了教学目标,师生都精疲力竭,这是教学目标的越位;有些高年级教师对学生不具备概括归纳、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语言等能力熟视无睹,却花心思设计一些低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