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但是重视朗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读,读,读,而要有教师艺术的、富有变化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语言,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以长篇大论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朗读,而只能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来点铁成金、画龙点睛。这种片言只语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犹如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看似随心所欲、轻描淡写,实则功力不凡、匠心独运。它绝不是无关緊要的“闲言碎语”,而是朗读指导时“通幽”的“曲径”,“过渡”的“小舟”。
一、引语启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可以利用精练简洁的词句,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接读时的感情,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样的引语往往简洁明快,带有情感启发的成分,极具亲和力和鼓动力。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特级教师王崧舟是这样通过引语启情的:
(课件呈现纪念碑及课题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而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为无数个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略作停顿后,教师以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深情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以更饱满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赏析】以上的引读是王老师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后,通过简短的语言,以充沛的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深情地呼唤”“自豪地呼唤”,王老师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这些片言只语就像点燃情感的导火索,激荡着学生的心弦。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学生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反复诵读课题,营造了适合本课学习的情感氛围。这样,不仅使邱少云顶天立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让每一个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受到了真正的感染和教育。
二、妙语纠谬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语感敏锐的教师往往能以此为契机,用片言只语来作必要的指引,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要打断学生的朗读,教师必须注意尊重对方,不仅要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而且语言要简洁,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朗读的积极性。特级教师周益民在上《林海》一课时,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并不简单指正了事,而是抓住细节,作了一番巧妙的指点:
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把“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中的“大不一样”错读为“不大一样”,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他哪儿读错了?
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
师: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吗?
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很不一样,区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虽有区别,但差距并不怎么大。
师:读读课文,看看大兴安岭跟秦岭区别大不大。
生:它们区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大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两者确实是——
生(齐):大不一样。
(其后,学生再无一人读错,且每每自然地作了重音处理)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当学生错读“大不一样”时,教师抓住学情作为宝贵的教学机遇,通过找出错误、辨析比较让学生体味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究竟是“大不一样”还是“不大一样”。教师在这里的点拨,妙在只用片言只语,从诊断错读中,随机点化,诱发学生的语感,从而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在纠正学生朗读错误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评语促读
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点评,看似信手拈来,但皆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生动精炼、风趣幽默的评语对朗读的深入、对学生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朗读指导的艺术。请看特级教师支玉恒上《第一场雪》时对学生朗读的点评:
师:请哪位同学朗读雪后美景一段,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雪景中。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一生朗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师: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
生(小声):没有。
师(幽默地):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和听课老师齐笑)
师(鼓励地):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生朗读,相比之下,还不如第一位。此时,学生和听课老师较为紧张,不知支老师如何应付这尴尬的场面。只见支老师神色泰然)
师(风趣地):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霎时,严肃、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学生们争先恐后要求朗读……)
【赏析】支老师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说在了“点子”上。教师用精练幽默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得形神兼备。当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支老师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点评学生的朗读是“带到了边上”。而对第二个学生的朗读,支老师说是“将我们领出来了”,既指出了朗读的不足,又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与作者作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观察、感悟、想象、思考,活生生地现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发展。这种适时、适度的评语,融洽了师生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自信,激发了读书欲望,这不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四、插语激趣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既不能喧宾夺主,无端地打断,又不能无动于衷、一言不发。有时,教师可以插入简短明白的话语,给学生的朗读以应和、暗示、鼓励,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激发情趣。特级教师左友仁在执教《火烧云》时,于学生的表情朗读中加上风趣的插说,令朗读教学别开生面。
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师:(惊喜地)啊!]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师:哎!]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师:好极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师:(赞赏地)啊!]……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师:好!]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师:为什么?]好像在等着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噢!]过了两三秒钟,[师:怎么样?]那匹马大起来了,[师:唷!]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师:(困惑地)啊?]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模糊了。[师:(可惜地)啧啧!]
【赏析】在学生表情朗读时,左老师精当的插入语,简短明了、幽默风趣,显得十分生动、贴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插说,既具有点拨作用,又具有激励功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但价值不可低估。有时是对听者思路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是对学生朗读的赞许和鼓励;有时是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和带动;有时是对朗读方法的暗示指导。看似漫不经心,随口而出,实则匠心独运、分寸适当,可谓细雨润物却无声。
上述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段,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成功地驾驭片言只语,生动地演绎了课堂的语言艺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其实,教师的片言只语在朗读指导中的运用手法是十分灵活的,不管怎么用,都贵在恰到好处,贵在为学生的朗读服务。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是此理。(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引语启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可以利用精练简洁的词句,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发学生接读时的感情,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样的引语往往简洁明快,带有情感启发的成分,极具亲和力和鼓动力。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特级教师王崧舟是这样通过引语启情的:
(课件呈现纪念碑及课题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而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为无数个壮烈牺牲的烈士修建的。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略作停顿后,教师以深情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深情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以更饱满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些。
生(齐):我的战友邱少云。
【赏析】以上的引读是王老师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后,通过简短的语言,以充沛的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深情地呼唤”“自豪地呼唤”,王老师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这些片言只语就像点燃情感的导火索,激荡着学生的心弦。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学生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反复诵读课题,营造了适合本课学习的情感氛围。这样,不仅使邱少云顶天立地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让每一个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受到了真正的感染和教育。
二、妙语纠谬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语感敏锐的教师往往能以此为契机,用片言只语来作必要的指引,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要打断学生的朗读,教师必须注意尊重对方,不仅要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而且语言要简洁,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朗读的积极性。特级教师周益民在上《林海》一课时,针对学生朗读中的错误,并不简单指正了事,而是抓住细节,作了一番巧妙的指点:
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把“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中的“大不一样”错读为“不大一样”,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他哪儿读错了?
生:他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
师: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吗?
生: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很不一样,区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虽有区别,但差距并不怎么大。
师:读读课文,看看大兴安岭跟秦岭区别大不大。
生:它们区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大兴安岭则是“那么温柔”。
师: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两者确实是——
生(齐):大不一样。
(其后,学生再无一人读错,且每每自然地作了重音处理)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当学生错读“大不一样”时,教师抓住学情作为宝贵的教学机遇,通过找出错误、辨析比较让学生体味大兴安岭的“岭”,跟秦岭的“岭”究竟是“大不一样”还是“不大一样”。教师在这里的点拨,妙在只用片言只语,从诊断错读中,随机点化,诱发学生的语感,从而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在纠正学生朗读错误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评语促读
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点评,看似信手拈来,但皆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生动精炼、风趣幽默的评语对朗读的深入、对学生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朗读指导的艺术。请看特级教师支玉恒上《第一场雪》时对学生朗读的点评:
师:请哪位同学朗读雪后美景一段,看看谁的朗读能带着大家进入美丽的雪景中。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一生朗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师: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
生(小声):没有。
师(幽默地):只是把我们带到边上,是不是?(学生和听课老师齐笑)
师(鼓励地):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去。(另一生朗读,相比之下,还不如第一位。此时,学生和听课老师较为紧张,不知支老师如何应付这尴尬的场面。只见支老师神色泰然)
师(风趣地):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霎时,严肃、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学生们争先恐后要求朗读……)
【赏析】支老师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说在了“点子”上。教师用精练幽默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得形神兼备。当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支老师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点评学生的朗读是“带到了边上”。而对第二个学生的朗读,支老师说是“将我们领出来了”,既指出了朗读的不足,又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与作者作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观察、感悟、想象、思考,活生生地现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使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发展。这种适时、适度的评语,融洽了师生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自信,激发了读书欲望,这不正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四、插语激趣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既不能喧宾夺主,无端地打断,又不能无动于衷、一言不发。有时,教师可以插入简短明白的话语,给学生的朗读以应和、暗示、鼓励,这样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激发情趣。特级教师左友仁在执教《火烧云》时,于学生的表情朗读中加上风趣的插说,令朗读教学别开生面。
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师:(惊喜地)啊!]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师:哎!]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师:好极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师:(赞赏地)啊!]……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师:好!]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师:为什么?]好像在等着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噢!]过了两三秒钟,[师:怎么样?]那匹马大起来了,[师:唷!]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师:(困惑地)啊?]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模糊了。[师:(可惜地)啧啧!]
【赏析】在学生表情朗读时,左老师精当的插入语,简短明了、幽默风趣,显得十分生动、贴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插说,既具有点拨作用,又具有激励功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但价值不可低估。有时是对听者思路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是对学生朗读的赞许和鼓励;有时是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和带动;有时是对朗读方法的暗示指导。看似漫不经心,随口而出,实则匠心独运、分寸适当,可谓细雨润物却无声。
上述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段,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成功地驾驭片言只语,生动地演绎了课堂的语言艺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其实,教师的片言只语在朗读指导中的运用手法是十分灵活的,不管怎么用,都贵在恰到好处,贵在为学生的朗读服务。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是此理。(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