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读、多思、多写,而且要进行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感情的培养。尤其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应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活动落到实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爱生活,爱语文,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深入生活,仔细观察
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学生日常生活范围较小,形式单一,生活经验不足,与社会接触较少,写作时缺少生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同样是生活的主人,只是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没有用心体验生活。经历过的事情或喜或悲都有过,但是不会把它记录下来,导致写作困难。因此,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启发孩子们关注生活,发掘写作素材。有一天下午,炎炎烈日,我正在黑板上写字,班上一位叫小婷的女生突然伏在桌子上,班长正要向我汇报,邻桌的同学小廖小声示意说:“别理她,反正她是瞌睡虫,让她睡个够。”我听到后转过脸去,立即走过去询问,一摸头,发烧了。我立即抱起学生向诊所走去,并吩咐班长去办公室打电话联系家长。医生说幸好及时就医,是中暑了,不然后果很严重。第二天队活课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此事展开讨论: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怎样做到关心同学?小婷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离学校又远,那天天气炎热,身体本来就弱,一个人步行四十分钟,赶到学校头晕晕的……当学生对事情有了认识后,我又启发学生:这件事就可以说是一件令人难忘的感动的事,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呀。通过这一事件启发,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现生活,提出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来自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结合学校留守儿童多,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我经常引导学生时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班上小婷中暑事件后,我又利用班会课,表扬做得好的班干部,同时发动大家都来关心“问题学生”。针对离校远的同学,与附近同学结伴帮扶,解决中午就餐问题,课余时间主动帮助同学做家务,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并且鼓励父母在外的孩子多与家长电话沟通,或与日记形式把心里话写出来。小婷同学最有感触,写出了《老师,谢谢您》,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小廖《我错怪你了,同学》,认识到取笑同学后的错误。反思使每一个同学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从而促进了思想品质良好发展。另外结合校园生活环境,创设作文情境,掌握写作中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便能胸有成竹。如观察校园内种植的“雁来红”,寒冬腊月,愈是寒冷,花开得愈为挺拔秀气。启发学生写出它的特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让学生明白,我们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只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关注生活,就能发现问题,写作兴趣之火“燃烧起来”,作文便得心应手了。
三、记录生活,抒发情感
农村生活其实是可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特别是我们蓝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了巨大的变化。只是小学生每天生活在这里,习以为常。如每天傍晚有不少群众在河堤边、公园里散步,晚上有大妈们在广场上跳舞,我问学生们知道这一情况吗?他们都说知道,以前玩扑克的人少了。我抓住这一话题,也让他们记录下来。《家乡变美了》《奶奶告别赌博,爱上广场舞》《公园里荡秋千》等等类的作文题材,便一一出现在学生习作中。一步一步,让学生每个题材都去写写,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我奶奶再也不玩六合彩了,每天都在跳舞,身体棒棒的”“老师,我爷爷每天坚持散步,我懂得孝敬老人了”……通过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习惯于写真人、记实事、抒真情、发实感。每每看到学生的作文,我就會感受到写作带给人心灵的陶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欣赏自我 养成习惯
新课标提出,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更应注意孩子们的积极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来就应该鼓励。
每一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自我评价,利用班会课,在班内交流。把好的习作读出来,供大家学习欣赏。此外,鼓励学生向《文峰塔》或其他少儿期刊投稿。同时课外成立文学爱好活动小组,比一比,看谁读的课外书多等活动,引导他们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天用小本子搜集好词佳句,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艺术源自于生活。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真正地让作文教学深入生活,就能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关注生活,激情作文”。
一、深入生活,仔细观察
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学生日常生活范围较小,形式单一,生活经验不足,与社会接触较少,写作时缺少生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同样是生活的主人,只是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没有用心体验生活。经历过的事情或喜或悲都有过,但是不会把它记录下来,导致写作困难。因此,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善于抓住契机启发孩子们关注生活,发掘写作素材。有一天下午,炎炎烈日,我正在黑板上写字,班上一位叫小婷的女生突然伏在桌子上,班长正要向我汇报,邻桌的同学小廖小声示意说:“别理她,反正她是瞌睡虫,让她睡个够。”我听到后转过脸去,立即走过去询问,一摸头,发烧了。我立即抱起学生向诊所走去,并吩咐班长去办公室打电话联系家长。医生说幸好及时就医,是中暑了,不然后果很严重。第二天队活课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此事展开讨论: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怎样做到关心同学?小婷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离学校又远,那天天气炎热,身体本来就弱,一个人步行四十分钟,赶到学校头晕晕的……当学生对事情有了认识后,我又启发学生:这件事就可以说是一件令人难忘的感动的事,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呀。通过这一事件启发,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现生活,提出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来自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结合学校留守儿童多,缺乏家庭关爱的情况,我经常引导学生时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班上小婷中暑事件后,我又利用班会课,表扬做得好的班干部,同时发动大家都来关心“问题学生”。针对离校远的同学,与附近同学结伴帮扶,解决中午就餐问题,课余时间主动帮助同学做家务,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并且鼓励父母在外的孩子多与家长电话沟通,或与日记形式把心里话写出来。小婷同学最有感触,写出了《老师,谢谢您》,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小廖《我错怪你了,同学》,认识到取笑同学后的错误。反思使每一个同学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育。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从而促进了思想品质良好发展。另外结合校园生活环境,创设作文情境,掌握写作中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便能胸有成竹。如观察校园内种植的“雁来红”,寒冬腊月,愈是寒冷,花开得愈为挺拔秀气。启发学生写出它的特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让学生明白,我们天天在生活,天天在作文。只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关注生活,就能发现问题,写作兴趣之火“燃烧起来”,作文便得心应手了。
三、记录生活,抒发情感
农村生活其实是可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特别是我们蓝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了巨大的变化。只是小学生每天生活在这里,习以为常。如每天傍晚有不少群众在河堤边、公园里散步,晚上有大妈们在广场上跳舞,我问学生们知道这一情况吗?他们都说知道,以前玩扑克的人少了。我抓住这一话题,也让他们记录下来。《家乡变美了》《奶奶告别赌博,爱上广场舞》《公园里荡秋千》等等类的作文题材,便一一出现在学生习作中。一步一步,让学生每个题材都去写写,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我奶奶再也不玩六合彩了,每天都在跳舞,身体棒棒的”“老师,我爷爷每天坚持散步,我懂得孝敬老人了”……通过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习惯于写真人、记实事、抒真情、发实感。每每看到学生的作文,我就會感受到写作带给人心灵的陶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欣赏自我 养成习惯
新课标提出,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更应注意孩子们的积极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来就应该鼓励。
每一次作文后,我都让学生自我评价,利用班会课,在班内交流。把好的习作读出来,供大家学习欣赏。此外,鼓励学生向《文峰塔》或其他少儿期刊投稿。同时课外成立文学爱好活动小组,比一比,看谁读的课外书多等活动,引导他们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天用小本子搜集好词佳句,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艺术源自于生活。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真正地让作文教学深入生活,就能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真正实现“关注生活,激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