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改进实验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改进的动机
  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磁感应强度中有一实验“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有:①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小,现象不明显,学生不易观察.用3个蹄形磁铁并列得到的匀强磁场的磁场弱、[TP11GW861.TIF,Y#]区域小;处于磁场中的导线长度过短(因匀强磁场区域小);导体棒通电后偏角太小,且不稳定,不便于比较安培力的大小;这些因素均会导致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小,现象不明显,难以观测;②实验是定性的结论,没有定量的测量值.该实验的原理是当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摆动角度大小比较导线受力的大小.但摆起角度难以精确测量,无法完成定量的研究;③不能完成完整的探究过程,弱化了概念的建立过程.用几个蹄形磁铁并列得到的磁场,强弱不能变化,无法完成研究磁场这一因素对磁场力的影响.
  [TP11GW86.TIF,Y#]
  为了将该实验改成定量测量,普遍对实验装置作这样的改进,如图2所示;通过对通电导体棒受力后偏移距离的大小来表示安培力F 的大小,从而对磁感应强度进行定量的研究.
  当导线静止时,受力平衡,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可知:F=mgtanθ,且当θ较小时,tanθ≈θ.
  因为θ≈d/R,所以F≈mgd/R.
  mg、R 是定值,所以F∝d.
  这样只要用刻度尺测量通电导体棒受力后偏移距离d的大小,便可以认为是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F 的大小,但是这样测量误差很大,且测量时线框很不稳定,等待其稳定后才能读数,故而在测量和处理数据时都非常耗时,效果不太好,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文对实验做如下改进.
  2 改进后的实验原理及装置
  2.1 实验原理
  如图3所示,铁架台固定力传感器,力传感器通过四根细绳悬挂线圈,线圈下半部分垂直放置在改进后的匀强磁场中,在图1的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传感器,矩形线框平衡在竖直位置不动时,通电时,线框在磁场部分的通电导线水平方向受力平衡,竖直方向上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磁场力等于通电前后悬线的拉力变化,大小由力传感器测出.单独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线圈匝数(导线长度)、磁场强弱,由力传感器测出磁场力的相应变化,可得出电流、导线长度、磁场强弱对磁场力的关系.
  2.2 实验装置制作 [HJ1mm]
  ①磁场的改进.在靠近且封闭的两个正对铁片的外侧吸附数排等距且平行放置的圆柱状铷铁硼的强磁铁,如图4所示(图4中铁片两侧各有四组,每组2只共16只磁铁),这样在两铁片间形成了一个较强的匀强磁场,实验中可以用1只、2只、3只、4只磁铁为一组,改变吸附于铁片外侧磁体的数量就能改变磁场的强弱;②导线的改进.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图中的线圈为变压器中拆下的,线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绕制),线圈的下半部分处于匀强磁场(两铁片间),上半部分处于两铁片外,磁场中导线长度相当于线圈的匝数与线框边长的乘积,线圈接入的匝数越多,处于磁场中的导线越长,如图4所示,[TP11GW88.TIF,Y#]当线圈中标有0和800的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导线长度为线圈中标有0和200匝两接线柱接入电路的导线长度的四倍;③测量的改进.用电流传感器测电流大小,用力传感器测量拉力F的大小(等于磁场力的大小),测量简单读数准确.
  2.3 实验过程
  ①器材安装.铁架台将力传感器和矩形线框悬吊起来,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开关断开,保证滑动变阻器处于阻值最大状态.②保持导线的长度不变(即接入电路的匝数不变)和磁场不变(吸附于铁片外侧磁体的数量不变),并保证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闭合开关,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改变电流的大小(尽量保证电流成倍变化),记录每次电流值和相应的磁场力值.③保持电流I不变和磁场不变,改变导线的长度(即改变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记录相应的磁场力值.④保持电流I和导线的长度L不变,改变磁场(即改变吸附于铁片外侧磁体的数量),记录相应的磁场力值.⑤对每步探究中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探究各因素和磁场力的关系.
  3 改进后的实验案例
  3.1 探究步骤
  ①保持导线的长度不变(接入电路的线圈为200匝)和吸附于铁片外侧磁体的数量不变(每组磁体2只),改变滑动变阻器,将每次电流值I和相应的磁场力值F,记录在表1中,
  3.2 数据处理
  4 改进后实验的优缺点
  (1)本实验在靠近且封闭的两个正对铁片的外侧吸附数排等距且对称放置的圆柱状强磁铁获得匀强磁场,通过改变磁体数量改变磁场的强弱,完善了探究过程.
  (2)本实验装置用多匝导线来等效替代一根通电直导线,既增强了安培力大小又使得导线长度改变更加简便.
  (3)使用了力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现了对磁感应强度的定性到定量的突破.
  (4)利用EXCEL来处理实验数据和绘制F-I、F-L的图象,即节约了实验操作的时间,又减少了实验的偶然误差,直观高效.
  (5)实验中仍有不足,当电流过大时,线框容易被吸到磁铁上,故一定要使线框处于磁场的中间位置,使两边受力相等.
其他文献
测量电阻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除了用“伏安法”,还有哪些方法呢?本文将围绕“伏安法”拓展介绍测量定值电阻的方法。  1常规方法——伏安法  (1)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R滑、待
物理学科是一门源自人们生产生活的科学,物理实验必不可少.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学校在物理实验上也特别乐于不遗余力的投入硬件设施以满足实验教学之必须.高中物理教师应将实验教学贯穿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环节的认知、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推定和验证,更好的掌握实验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完整体现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  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效用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对教育也提
电路故障判断是初中电学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电路故障的判断进行总结,望能对同学们学习有所帮助。  1串联电路故障剖析  1.1有电流电路——电流表有示数或部分电路元件工作  故障原因电路元件可能是被短路或实际功率太小  诊断方法测压法  用电压表测量电路各元件两端的电压.若元件两端“有电压不工作”,则该电路元件“实际功率太小”;若元件两端“
新课改之下,教学模式众多,我校提出的“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被立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该模式之下物理学科如何进行学科教学,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下面笔者就教科版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新授[JP3]课对该模式的教学过程和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以期完善和提高.  1 “少教多学、浅入深出”的含义  “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
乒乓球比赛中可以通过拉弧旋球、削球等技术手段让乒乓球走出偏离一般抛物线的轨迹;足球比赛中踢出的香蕉球可以让对方队员很难准确判断球的下落轨迹.这些球在空中的运动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动,而是在平动的同时伴随着转动.正是由于这个转动的,使得球周围的空气对球的压力的合力不为零,从而造成了球的运动轨迹偏离一般的抛物线.那么球的旋转对球的运动轨迹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一现象呢?本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
教学中,学生出错不可避免,但这个“错”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师往往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而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认为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总要花很大力气与学生的各种 “错误”作不懈的“斗争”.在学生眼里,“出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
李政道教授说过:“自己制作的教具,永远比买来的好.”通过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一些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和物品
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性格的养成和当地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文化就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家住平原》的
1问题的提出  浙教版《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  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