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采访过一位有名的宴会策划师,听他讲了一个关于婚宴的笑话。一天,一位山西煤老板慕名找他,请他设计自己的婚宴。老板一向有主见惯了,一口气道出许多个必须:门口必须放几个大气球,必须挂上条幅,宴会厅必须摆一个三十人台的大圆桌,还必须请宋祖英来唱歌…… 听了这些“创意”,策划师放空之余,顺嘴回了句:“那要不要也请彭丽媛来唱首歌咧?”对方一愣,想想道:“也行啊!”策划师忍住笑,接着问:“要不要连她老公一起请呢?”对方想也没想就道:“这都无所谓”。策划师顿时满头黑线……
从这个故事,我们再联想今天的婚宴文化,里面多少有都参杂了点闹剧成分。洞房大概三四年前已经洞过了,结婚证可能一两年前已经领过了,酒席至少是半年前排队定好的,婚宴上大概只有新娘肚子里的宝宝是“新鲜出炉”。过去婚姻那些毕其功于一役、集喜庆于一天的气氛,新郎新娘神秘成人礼的仪式感,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一场婚宴下来,新婚夫妇忙到晚上早已精疲力竭。不过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小夫妻,晚间必定还有件事须在婚床上办理。新娘长舒一口气瞅瞅新郎,新郎心领神会得站起身来,然后把收到的红包扑啦一声从皮包里抖搂到婚床上,夫妻俩便开始了漫长的数钱工作,一包包都得记清点明,谁送了多少来日还须“原封”奉还回去的。所以说考虑到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早结婚比晚结婚占便宜。
如果是偏外向的小夫妻,冗长的婚宴过后通常还要拉上几个铁哥们,去KTV再玩第二场。这个时候,啤酒洋酒搀芝华士,玩得是真枪实弹,喝的是真情实感了。这与婚宴上端着兑酒的水、瞧着那些“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的亲戚笑到脸抽筋绝不相同。
新人给这些陌生面孔敬酒、讲客套话固然是苦,这帮无辜受喜帖株连的远房亲戚、幼儿园同学们也不好受。送个红包还不算完,还要听那些自说自话的证婚人没完没了、长篇大论。如今婚礼中“证婚人致训词”这一项,其实是最最不堪的东西。典型的证婚人,往往是新郎新娘的直属领导,自以为是个人物,上得台来依依呀呀,吞吞吐吐,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一通自以为绝妙、实则七八流的婚姻哲学。一对无辜的新人像小学生一样在一旁罚站,仿佛又回到了同桌的你的年代。此时此刻,桌上的宾客抗议纷纷,餐厅经理此时又不敢贸然上菜,害怕“重要领导”的“训词”就此被淹没在狼吞虎咽的海洋里。
新郎新娘的厄运还远不止“训词”这一项,如今婚宴上的司仪可谓是出身最五花八门的职业。一次参加同学婚礼,司仪主持完毕,居然挨桌发起名片来。我仔细一看,名片上除了婚礼司仪一职,居然还印着律师的头衔,附注还有湖北省知识产权协会的某某名号。看来今天这个滑稽的社会,闹剧不仅在婚宴系统上演,司法系统也未能幸免!像这样的司仪,一般都是一副贫嘴弄舌的小弄臣嘴脸,自以为能把众人玩于股掌之上,事实上自己才是低级笑话的玩物。
即使新人有心要摆脱这一套闹剧,那也绝无可能。如今结婚也和开董事会一样,投资人发言权最大,新郎新娘通常是被投资方,仅仅是抛头露面的“职业经理人”。各位朋友,如果你留心看身边的婚宴,喝得最多的必定是新郎新娘的父亲,哭得最伤心的必定是新郎新娘的母亲。不过只需半个月,四位老人就发现伤心纯属多余:成家立室不假,小两口照例一三五吃娘家、二四六吃婆家。
个别新人常常也搞点新花样,但最好事先把水摸清,否则也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击。我在武汉的一对朋友前年结婚,深爱古典文学的新娘决心去教堂举办一场庄重、神圣的婚礼,结果她没料到本堂神父操一口武汉郊县的乡音,子音清脆、母音婉转,念《圣经》宛若唱楚剧梆子一般。然后终于轮到唱诗班出场,居然清一色是由四邻的老爹爹、老婆婆教友们构成,一群人似乎自恃艺术素养很高,一个劲儿甩和声、甩高音。参加婚礼的亲友想笑又不敢笑。
在今天的社会,如果婚宴真是一个过场,那么宁可让它简洁些,也别抱着“放气球”、“挂条幅”那种作秀的态度。新郎新娘心里想着的,该是怎样给彼此一个空间,作为相互感情的见证。
从这个故事,我们再联想今天的婚宴文化,里面多少有都参杂了点闹剧成分。洞房大概三四年前已经洞过了,结婚证可能一两年前已经领过了,酒席至少是半年前排队定好的,婚宴上大概只有新娘肚子里的宝宝是“新鲜出炉”。过去婚姻那些毕其功于一役、集喜庆于一天的气氛,新郎新娘神秘成人礼的仪式感,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一场婚宴下来,新婚夫妇忙到晚上早已精疲力竭。不过如果是性格内向的小夫妻,晚间必定还有件事须在婚床上办理。新娘长舒一口气瞅瞅新郎,新郎心领神会得站起身来,然后把收到的红包扑啦一声从皮包里抖搂到婚床上,夫妻俩便开始了漫长的数钱工作,一包包都得记清点明,谁送了多少来日还须“原封”奉还回去的。所以说考虑到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早结婚比晚结婚占便宜。
如果是偏外向的小夫妻,冗长的婚宴过后通常还要拉上几个铁哥们,去KTV再玩第二场。这个时候,啤酒洋酒搀芝华士,玩得是真枪实弹,喝的是真情实感了。这与婚宴上端着兑酒的水、瞧着那些“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的亲戚笑到脸抽筋绝不相同。
新人给这些陌生面孔敬酒、讲客套话固然是苦,这帮无辜受喜帖株连的远房亲戚、幼儿园同学们也不好受。送个红包还不算完,还要听那些自说自话的证婚人没完没了、长篇大论。如今婚礼中“证婚人致训词”这一项,其实是最最不堪的东西。典型的证婚人,往往是新郎新娘的直属领导,自以为是个人物,上得台来依依呀呀,吞吞吐吐,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一通自以为绝妙、实则七八流的婚姻哲学。一对无辜的新人像小学生一样在一旁罚站,仿佛又回到了同桌的你的年代。此时此刻,桌上的宾客抗议纷纷,餐厅经理此时又不敢贸然上菜,害怕“重要领导”的“训词”就此被淹没在狼吞虎咽的海洋里。
新郎新娘的厄运还远不止“训词”这一项,如今婚宴上的司仪可谓是出身最五花八门的职业。一次参加同学婚礼,司仪主持完毕,居然挨桌发起名片来。我仔细一看,名片上除了婚礼司仪一职,居然还印着律师的头衔,附注还有湖北省知识产权协会的某某名号。看来今天这个滑稽的社会,闹剧不仅在婚宴系统上演,司法系统也未能幸免!像这样的司仪,一般都是一副贫嘴弄舌的小弄臣嘴脸,自以为能把众人玩于股掌之上,事实上自己才是低级笑话的玩物。
即使新人有心要摆脱这一套闹剧,那也绝无可能。如今结婚也和开董事会一样,投资人发言权最大,新郎新娘通常是被投资方,仅仅是抛头露面的“职业经理人”。各位朋友,如果你留心看身边的婚宴,喝得最多的必定是新郎新娘的父亲,哭得最伤心的必定是新郎新娘的母亲。不过只需半个月,四位老人就发现伤心纯属多余:成家立室不假,小两口照例一三五吃娘家、二四六吃婆家。
个别新人常常也搞点新花样,但最好事先把水摸清,否则也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阻击。我在武汉的一对朋友前年结婚,深爱古典文学的新娘决心去教堂举办一场庄重、神圣的婚礼,结果她没料到本堂神父操一口武汉郊县的乡音,子音清脆、母音婉转,念《圣经》宛若唱楚剧梆子一般。然后终于轮到唱诗班出场,居然清一色是由四邻的老爹爹、老婆婆教友们构成,一群人似乎自恃艺术素养很高,一个劲儿甩和声、甩高音。参加婚礼的亲友想笑又不敢笑。
在今天的社会,如果婚宴真是一个过场,那么宁可让它简洁些,也别抱着“放气球”、“挂条幅”那种作秀的态度。新郎新娘心里想着的,该是怎样给彼此一个空间,作为相互感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