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创新自主管理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以来,笔者从事的都是初中语文教学,对农村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创新自主管理”也摸索出了一些不是“想法”的“想法”,现就来谈谈几点愚见,以期大方之家见教!
  一、练习册作业创新设计,我的地盘我做主
  练习册是一本很好的辅助资料,它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的概括与提炼,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农村学生,他们见识本来就很少,而这样一本好资料无异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知识与能力的窗户”,几经思虑,对于练习册上的作业,我便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确定四个“组别”,每组完成作业的“量”是不一样的。作业分“必做”与“选做”,无论是“必做”还是“选做”,学生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同学生这两方面的选择就会有很大差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情况来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仅仅依赖于老师的安排。而愿意选哪个组,也由学生自己确定,作业的“量”也由他们自己确定。这样,学生便有了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不再是在做练习册的作业时,时时事事都由老师作主,他们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便从心理上让学生首先转变过来,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练习册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与心理负担,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参与性等,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自主”。
  二、作文练笔自主选择,以我手写我心
  “害怕写作文”,几乎成了农村学生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疾”。其实,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简单。如果把这些话“收集”起来,该是一部“长篇巨著”了。也就是说,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写作才能。因此,对于写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从这个“心理顽疾”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的写作才能,而不是“畏写如虎”,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一展所长。
  每次写作文,我都乐意给学生规定一个大的“作文题目”,如亲情、友情、社会情;学习、生活、劳动、人生;拼搏、爱心、奉献;愿望、梦想、祝福等等方面,让学生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题材来写。同时,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切实说真话、诉真情,真正写出自己笔下鲜活的人,生动的事,真挚的情,我每要求学生写一个作文,都给他们留够充足的观察、体验生活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星期。在两个星期内,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写作时机成熟了,找到了最佳的写作状态,什么时候便动笔写作。如此,学生面对作文,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决定权,思考权,写起来也自然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喜不自禁,从而写出能代表自己真实水平,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而不是一提作文就头疼,进而瞎编乱造一气,达不到真正的写作目的。
  三、课外实践活动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新课标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起门来读书、做学问,是读不好,也做不好的。新的时代对我们的农村初中生自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的老师常常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认为没有多大意思,其实不然。这方面的调查、记录、分析、综合、思考等实践能力也大有必要培养。我觉得只要切合实际,便是好的。
  这里所说的切合实际,其实便包含着一种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的意思。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着教材上所规定的“活动”去安排,而忽略了客观情况。如教材上要求开展“黄河——母亲河”和“马”的实践活动,这些和我们学生的生活就有些“脱节”。我灵机一动,便要求学生去调查、了解家乡的沱江河或村里的小河,以及家乡学生所熟知的一种动物,如猪、牛、狗等,同时作好相关记录,形成文字。学生对身边的内容既熟悉,又有一定的感情,活动开展起来便有了更多“自主时空”,其效果也自然好多了。
  农村初中生因为种种条件与环境的制约,笔者觉得,对他们的语文作业采取这种“自主管理”的方式,对他们知识的学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不无裨益的,当然,这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哦!真切希望,我们的农村初中生能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们徐州地区推行一种新的课改模式——“学进去 讲出来”,我把它简称为“学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进去后然后讲出来,对课改精神的领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学讲”和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学讲”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具体化,即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并且取得一些效果,现浅谈如下:  我以为要想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一年,从开始的不解、疑虑到后来的排斥、厌恶,再到后来的接受并思考,我觉得这一年,于我而言是成长的、阵痛的,但也是有所收获,充满启迪的。  有一个规律叫“短板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之外,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美起来呢?笔者经过近些年来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八个字:引导、巧借、仿写、创新。  一、引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言是门艺术,妙语则更让人如品琼浆,回味无穷。怎样引导学生对语言熏陶呢?首要的是妙语佳句的熏陶,语文课前,作文评讲之后,或
期刊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虽然作文教学、作文批改耗费了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还是最令师生头疼的。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寻求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减小学生写作文的难度,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仿写可以成为突破学生作文难以提升的尴尬处境的一条捷径。所谓仿写,即仿照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  一、仿写的意义  缺少个性,品位较低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这种状况
期刊
一、真诚的情感投入  首先,语文教师要钟情于本质丁作,像敬爱父母一样对教学工作付出一片孝敬之心。先秦的庄子说过:“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当教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时,才可能使教学过程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钟情于作家人物,替他们倾吐心声,也就是要进人他们作品中的感情世界,这样才能讲出感情来,也只有讲出感情来,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感人心者在乎真”。叶圣陶先生说:“想要写作,真是最易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的做到打动人、感染人。事实也证明,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流露真情实感的作品。可见,是否有真情实感历来就是评价作文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第一手材料,叙写真实、生动的故事,表达美好的情感。  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包括知识、能
期刊
高效课堂是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也就“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所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把握好教材、学生、教法,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  一、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首先,要深入教材  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
期刊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学生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一、用教师的真情感动学生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老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
期刊
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还是怎样“教”课文,怎样引导学生领悟教师研读文本时获得的一些感悟。如何在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中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业务水平  现代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理性信念,热爱祖国,富于献身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一篇篇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片段可以大做“文章”。这样的“文章”做一做,可以解决很多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一、背诵优秀的句段,丰富语言积累,解决言语贫乏、词不达意的难题  小学语文课本的选文,讲究语言的规范准确,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范本。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大声诵读,精彩的句段还要熟读成诵。保证学生能够记住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  除了背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