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因其具有“声、色、画、乐”于一体的特点,给人以视听新感受,同时迎合了身处读图时代的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所以被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现实中,个别教师认为多媒体就应该姓“多”。于是出现了凡是公开课必用多媒体课件,凡是能用上多媒体的地方就一定用上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只能姓“语”,只是促进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想说的欲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火把,需要点燃。应该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说明文《松鼠》时,学生对松鼠了解甚少,于是我播放了一段松鼠搭窝的视频,视频中风趣的解说,可爱的松鼠搭窝的过程,松鼠的机灵乖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松鼠的习性和特征,使学生对松鼠不再陌生,对松鼠充满了喜爱之情,阅读文本时自然少了一些障碍,多了一些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理解艰深的内容,让他们变得有话会说
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悟性,“遵路识斯真,入境始与亲”,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感到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怀。在讲解诗词的意境时,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投影出明月的画面,创设一个明月虽在,却亲人远离,内心情感复杂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出世与入世交织的思想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课后让学生学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促进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只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情感,对她的演唱不加任何评价,紧紧围绕原词,抓住明月圆缺这一意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学生纷纷谈出了自己对原词的理解,特别是留守学生更是有话要说。再比如教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中“城外远山”图时,学生对文中的语句感到难以理解,此时我认识到生活在平原上的农村学生没有看见过真山,也不知晓什么是水墨画。于是我使用百度搜索并投影显示一幅“远山水墨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两个“卧”字的妙处,学生自然很快就能体会其温馨、舒适、静谧的意境。如若没有图像的展示,缺少知识积累的学生是无法体会其意境的。
诚然,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语言文字的精彩描述,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先入为主”客观上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屏幕上的一个形象,不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将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因此在学生无法理解或处于愤悱状态时,才使用多媒体作为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决不允许用多媒体影响、束缚学生的思维。使用多媒体后要能使没有表达欲望的或没有表达内容的学生变得有话说,有表达的冲动。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的示范过程,促使学生能说能举一反三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运用“龙芯”电脑的电子白板,对一段文字进行批注是极其方便的。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对所讲的文字进行评析,直观的将老师评注的痕迹(包含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来举一反三,自选一段文字进行评注。教师还可进一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电子白板展示优秀学生的评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再比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小镇三个时代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从贫穷到富裕的变化过程。这一示范引导出学生借助不同时期的画面来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自己的三个年龄段的照片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家庭生活方式的转化来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人们对待门前小溪的态度变化表现人们精神风貌……多媒体为教师示范提供了翅膀,让教师的教学艺术得以充分的发挥,但使用多媒体只能是举一,切不可滥用,滥用不光束缚学生的思维,还使课堂教学内容没有挑战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在关注文本,丧失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另外使用龙芯电脑多媒体技术,出好一些主观题(如选择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当堂批阅,当堂显示每一题的得分率。这样学生当堂进行生生交流,生教生,人人都有内容谈,有话说,使课堂反馈更为快捷,更为有效。指导学生课外上网搜索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或文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利用网络交流阅读心得。
当然,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广大教师不能因为它具有诸多优点,教学时就多多使用,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也不能对先进的教学手段弃之不用,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广大教师应活用多媒体技术,使它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用它去撞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学生课堂上变得有话说,会说话;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因此我要说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姓“语”,不能姓“多”。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现实中,个别教师认为多媒体就应该姓“多”。于是出现了凡是公开课必用多媒体课件,凡是能用上多媒体的地方就一定用上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只能姓“语”,只是促进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想说的欲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火把,需要点燃。应该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说明文《松鼠》时,学生对松鼠了解甚少,于是我播放了一段松鼠搭窝的视频,视频中风趣的解说,可爱的松鼠搭窝的过程,松鼠的机灵乖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松鼠的习性和特征,使学生对松鼠不再陌生,对松鼠充满了喜爱之情,阅读文本时自然少了一些障碍,多了一些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理解艰深的内容,让他们变得有话会说
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悟性,“遵路识斯真,入境始与亲”,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感到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怀。在讲解诗词的意境时,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投影出明月的画面,创设一个明月虽在,却亲人远离,内心情感复杂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出世与入世交织的思想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课后让学生学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促进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只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情感,对她的演唱不加任何评价,紧紧围绕原词,抓住明月圆缺这一意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学生纷纷谈出了自己对原词的理解,特别是留守学生更是有话要说。再比如教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中“城外远山”图时,学生对文中的语句感到难以理解,此时我认识到生活在平原上的农村学生没有看见过真山,也不知晓什么是水墨画。于是我使用百度搜索并投影显示一幅“远山水墨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两个“卧”字的妙处,学生自然很快就能体会其温馨、舒适、静谧的意境。如若没有图像的展示,缺少知识积累的学生是无法体会其意境的。
诚然,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语言文字的精彩描述,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先入为主”客观上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屏幕上的一个形象,不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将学生的想象力封杀了。因此在学生无法理解或处于愤悱状态时,才使用多媒体作为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决不允许用多媒体影响、束缚学生的思维。使用多媒体后要能使没有表达欲望的或没有表达内容的学生变得有话说,有表达的冲动。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的示范过程,促使学生能说能举一反三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运用“龙芯”电脑的电子白板,对一段文字进行批注是极其方便的。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对所讲的文字进行评析,直观的将老师评注的痕迹(包含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来举一反三,自选一段文字进行评注。教师还可进一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电子白板展示优秀学生的评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再比如作文指导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乡小镇三个时代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从贫穷到富裕的变化过程。这一示范引导出学生借助不同时期的画面来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自己的三个年龄段的照片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家庭生活方式的转化来表现“变化”,有的学生以人们对待门前小溪的态度变化表现人们精神风貌……多媒体为教师示范提供了翅膀,让教师的教学艺术得以充分的发挥,但使用多媒体只能是举一,切不可滥用,滥用不光束缚学生的思维,还使课堂教学内容没有挑战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在关注文本,丧失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另外使用龙芯电脑多媒体技术,出好一些主观题(如选择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当堂批阅,当堂显示每一题的得分率。这样学生当堂进行生生交流,生教生,人人都有内容谈,有话说,使课堂反馈更为快捷,更为有效。指导学生课外上网搜索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或文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利用网络交流阅读心得。
当然,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广大教师不能因为它具有诸多优点,教学时就多多使用,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也不能对先进的教学手段弃之不用,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广大教师应活用多媒体技术,使它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用它去撞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学生课堂上变得有话说,会说话;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因此我要说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姓“语”,不能姓“多”。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