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来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认识到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的强大动力,自己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方法上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的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
上课了,教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来到学生身边,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用优美和谐的音乐师生问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或不遵守纪律,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焕发,愉快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精彩,每一步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旋律。如:每次在听辨音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没有兴趣,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些音阶、唱名头饰,设计了“欢乐坐凳子”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有节奏的绕着一个凳子律动,我弹哪个音,戴这个音头饰的学生,就坐在凳子上,这样就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另外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丰富教学,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特有的旋律。如开始上课设计“师生问好歌”、学生表现好时设计了“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很容易在音乐氛围如此浓厚的环境中的学习音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利用电教媒体和打击乐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开发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网络资源下载课件,让学生先欣赏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环境(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的饮食起居,美丽的民族服饰,粗犷豪迈的民族舞蹈。通过欣赏,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向往、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时在播放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学生想学这首歌的激情已达到高潮,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表演这首歌。再带上自制的蒙古族头饰,配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效果就更好了。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在音乐课上有许多乐器能发出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每当这时学生都很好奇,这些东西怎么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会顺势启发他们:“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的东西,通过你们的小巧手一加工,就成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用树叶和小麦的叶子和麦秆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我用竹筒能敲打出双响筒一样的声音!”。“我用我爷爷的锄头能敲打出三角铁一样的声音。”“我用小玻璃瓶装些水,能吹出与空瓶不一样的声音。”“我家有一棵银杏树,树上结了银杏果,银杏果成熟了,我捡了几个,从一端将果肉掏空,对着小孔能吹出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乐器。我赶忙说:“既然大家这么能干,下星期我们举行一个自制乐器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制作的乐器虽然简陋、粗糙,但学生在自制乐器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乐器展示活动中,他们充满了自豪,也不知不覺的爱上了音乐。
五、经常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乐于学习音乐。
无论在音乐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我都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音乐才华的机会,使他们时刻觉得自己很不错,对音乐学习充满信心,对音乐的兴趣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我校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安排了合唱、舞蹈、朗诵、乐器表演等内容、每周按活动安排,给学生们排练节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和舞蹈,除了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我还定期在班级内举行小型音乐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舞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的前提。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
上课了,教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来到学生身边,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用优美和谐的音乐师生问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或不遵守纪律,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焕发,愉快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精彩,每一步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节奏、旋律。如:每次在听辨音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没有兴趣,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些音阶、唱名头饰,设计了“欢乐坐凳子”游戏,让学生戴上头饰,有节奏的绕着一个凳子律动,我弹哪个音,戴这个音头饰的学生,就坐在凳子上,这样就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另外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丰富教学,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各个教学环节特有的旋律。如开始上课设计“师生问好歌”、学生表现好时设计了“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很容易在音乐氛围如此浓厚的环境中的学习音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利用电教媒体和打击乐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开发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和网络资源下载课件,让学生先欣赏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环境(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的饮食起居,美丽的民族服饰,粗犷豪迈的民族舞蹈。通过欣赏,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向往、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时在播放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学生想学这首歌的激情已达到高潮,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表演这首歌。再带上自制的蒙古族头饰,配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效果就更好了。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在音乐课上有许多乐器能发出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每当这时学生都很好奇,这些东西怎么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会顺势启发他们:“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的东西,通过你们的小巧手一加工,就成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用树叶和小麦的叶子和麦秆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我用竹筒能敲打出双响筒一样的声音!”。“我用我爷爷的锄头能敲打出三角铁一样的声音。”“我用小玻璃瓶装些水,能吹出与空瓶不一样的声音。”“我家有一棵银杏树,树上结了银杏果,银杏果成熟了,我捡了几个,从一端将果肉掏空,对着小孔能吹出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乐器。我赶忙说:“既然大家这么能干,下星期我们举行一个自制乐器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制作的乐器虽然简陋、粗糙,但学生在自制乐器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乐器展示活动中,他们充满了自豪,也不知不覺的爱上了音乐。
五、经常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乐于学习音乐。
无论在音乐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我都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音乐才华的机会,使他们时刻觉得自己很不错,对音乐学习充满信心,对音乐的兴趣也就大大的提高了。我校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安排了合唱、舞蹈、朗诵、乐器表演等内容、每周按活动安排,给学生们排练节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和舞蹈,除了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我还定期在班级内举行小型音乐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舞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