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各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局全方位“立德树人”教育模式。军事院校“课程思政”,立足于军队院校的特点,明确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响应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号召,围绕全面提高军事人才综合能力这个核心点,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军事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对计算机“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军事院校;计算机
引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对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探索已较为丰富,主要从计算机课程思政的特点、融合模式、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而新时代的军事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政治要求,应该在军事教育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激发军校学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虽然思政建设一直是军校课程的基础性要求,但是目前以军事院校为背景的计算机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探索还相对较少。因此,在军校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应进一步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设计路径等方面的进行探析与把握。
一、军校计算机课程与思政结合的特点
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军事政政治教育课程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员接触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多,传统的说教模式不能够满足新的教育需求。正如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長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
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是立足于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上,以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模式与思政课程互补,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育人系统。但是,与思政课程或者人文社科类课程相比,计算机类理工科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大学计算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从“道”、“术”合一方面进行挖掘,再结合军校学员自身特点,剖析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联系实际。在以“术”为基础的专业教学中增加家国情怀、人本思考,激发学生的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
二、军校计算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路径
军事院校要准确把握自身办学定位,明确军校“与部队相比是军中之校,与地方院校相比又是校中之军”[2],既要服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服从军事斗争的特殊要求。因此军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改革必须把准新时代军事教育改革发展脉搏,充分结合计算机课程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特别是与军事结合紧密,具有军事特色的内容,并从课程教学方案、课程教学计划、课堂组织实施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系统规划、体系推进,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
1.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入挖掘,与时俱进。
计算机类课程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在第一章计算机概述中,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的介绍,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展望,关联军事战争对计算机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穿插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银河系列巨型机等科研成果的科普,引入“华为”、“中兴”等案例,紧密联系时事,从而引导学员了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认清我国信息产业的国情和现状,对激发广大学员的报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中,通过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及各层工作原理知识的介绍中,了解各层的联合协作、各司其职,最终完成信息的相互连通,启发学员思考联合作战体系中所要培养和打造联合思维、批判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深意。网络信息安全的教学要结合网络工作原理,加以延伸,启发学员由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表象,看到网络体系漏洞的本质问题,培养学员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并积极思考网络空间作战与网络攻防的可行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战、信息战等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环境,更好的贯彻习主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
2.教学实践上要有机融合,形式创新。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填鸭式”的灌输说教,而是要将将知识点和思政教育进行精心设计,实现有机融合。否则,拼凑起来的内容不足以引发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学员就没有认同感,思政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太明显。
为了”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使基础课程体现出“思政味”[3],要求军校教员自身要有深厚专业素养和知识底蕴,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较高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并能够在教学设计中把能够体现思政内容的课程知识点挖掘出来加以设计,使其体现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真正做到把思想素养融入到基础教学的实践中。
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展开,如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典型人物事迹讲,学习科学家的拼搏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结合我国已有的科研成果来讲,激发学员民族自豪感,激励学员奋发图强;结合时事政策、社会热点讲,引起学员思想上的共鸣,借此引导学员正确看待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学会理性爱国;结合经典案例讲,用辩证唯物的方法来分析,从而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
三、结语
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具有军事院校特点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改革为对象,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进行探讨,之后在深入推进军事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改革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多形式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把政治建军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罗凯.对军队院校战略规划制订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08-10.
[3]李嘉.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例[J]. 科技风,2019(23):23.
作者简介:
熊亚斐(1991.06-),助理讲师,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军事院校;计算机
引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对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探索已较为丰富,主要从计算机课程思政的特点、融合模式、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而新时代的军事教育也应紧跟时代政治要求,应该在军事教育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激发军校学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虽然思政建设一直是军校课程的基础性要求,但是目前以军事院校为背景的计算机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探索还相对较少。因此,在军校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应进一步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设计路径等方面的进行探析与把握。
一、军校计算机课程与思政结合的特点
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军事政政治教育课程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员接触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的途径增多,传统的说教模式不能够满足新的教育需求。正如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長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
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是立足于具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上,以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这种模式与思政课程互补,有助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育人系统。但是,与思政课程或者人文社科类课程相比,计算机类理工科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大学计算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从“道”、“术”合一方面进行挖掘,再结合军校学员自身特点,剖析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联系实际。在以“术”为基础的专业教学中增加家国情怀、人本思考,激发学生的政治担当和大局意识。
二、军校计算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路径
军事院校要准确把握自身办学定位,明确军校“与部队相比是军中之校,与地方院校相比又是校中之军”[2],既要服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服从军事斗争的特殊要求。因此军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改革必须把准新时代军事教育改革发展脉搏,充分结合计算机课程自身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特别是与军事结合紧密,具有军事特色的内容,并从课程教学方案、课程教学计划、课堂组织实施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系统规划、体系推进,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
1.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入挖掘,与时俱进。
计算机类课程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在第一章计算机概述中,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的介绍,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展望,关联军事战争对计算机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穿插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银河系列巨型机等科研成果的科普,引入“华为”、“中兴”等案例,紧密联系时事,从而引导学员了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认清我国信息产业的国情和现状,对激发广大学员的报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中,通过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及各层工作原理知识的介绍中,了解各层的联合协作、各司其职,最终完成信息的相互连通,启发学员思考联合作战体系中所要培养和打造联合思维、批判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深意。网络信息安全的教学要结合网络工作原理,加以延伸,启发学员由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表象,看到网络体系漏洞的本质问题,培养学员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谨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并积极思考网络空间作战与网络攻防的可行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战、信息战等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环境,更好的贯彻习主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
2.教学实践上要有机融合,形式创新。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填鸭式”的灌输说教,而是要将将知识点和思政教育进行精心设计,实现有机融合。否则,拼凑起来的内容不足以引发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学员就没有认同感,思政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太明显。
为了”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使基础课程体现出“思政味”[3],要求军校教员自身要有深厚专业素养和知识底蕴,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较高的德育意识和能力,并能够在教学设计中把能够体现思政内容的课程知识点挖掘出来加以设计,使其体现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真正做到把思想素养融入到基础教学的实践中。
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展开,如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典型人物事迹讲,学习科学家的拼搏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结合我国已有的科研成果来讲,激发学员民族自豪感,激励学员奋发图强;结合时事政策、社会热点讲,引起学员思想上的共鸣,借此引导学员正确看待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学会理性爱国;结合经典案例讲,用辩证唯物的方法来分析,从而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融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
三、结语
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具有军事院校特点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改革为对象,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进行探讨,之后在深入推进军事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改革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多形式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把政治建军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罗凯.对军队院校战略规划制订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08-10.
[3]李嘉.高职通识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例[J]. 科技风,2019(23):23.
作者简介:
熊亚斐(1991.06-),助理讲师,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