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与戏曲演唱,都是人声的艺术,同属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范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歌与戏之间,有意或无意地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它们是血缘关系异常相近的姐妹艺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①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一致性;②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不同点;③歌唱者应向戏曲演唱艺术学习;④戏曲演员也应向歌唱学习。歌唱与戏曲演唱,是文艺百花园中两朵姐妹艺术之花。它们有许多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应提倡在保留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姐妹艺术中有益的营养成分,来充实壮大自身。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声乐歌唱 戏曲演唱 借鉴
歌唱与戏曲演唱,都是人声的艺术,同属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范畴。寻根溯源,歌唱在前,戏曲在后,戏曲音乐是从民歌小调和叙事性的说唱音乐发展来的。它们是血缘关系异常相近的姐妹艺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走过漫长的路,发展至今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歌唱的方法并非单一,戏曲演唱的风格、流派更为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歌与戏之间,有意或无意地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1.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一致性。歌唱与戏曲演唱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都要求演唱者要有较好的天赋嗓音条件。如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宏亮悦耳、音域较宽等。
1.2较好的音准和较强的节奏感。
1.3清晰的吐字和准确的演唱语气、语势。
1.4有正确的呼吸方法,灵活自如地控制运用气息的能力,能进行较为持久的演唱。歌唱称“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戏曲叫“丹田之气”,基本是一码事,都是指深呼吸,主要靠腹肌、横膈膜控制气息。
1.5良好的共鸣,较高的位置,圆润、流畅、统一和具有一定穿透力、表现力的声音。
1.6对歌曲和唱段的思想内容,都要求要有深刻的理解、准确的揭示和丰富的感情表达。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情绪的内心刻画和与之相适应的面部、形体动作表演。
2.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不同点。
2.1歌唱的吐字,一般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而戏曲演唱的吐字,是以方言发音为标准。
2.2歌唱发声时,咽喉、口腔的开度较大,即上颚上提,下颚下拉的幅度较大;而戏曲演唱时,一般咽喉、口腔的开度较小。
2.3歌唱时,歌曲的定调,可根据演唱者的音域来选择,可以是原调,也可适当升高或降低调;而戏曲演唱,一般则是固定的调高,不能根据演员的音域随意变动。
2.4歌唱,一般不用假音,男女高音高声区真假声相结合的发音,较柔和,难分辨;而部分戏曲如京剧过去的男演旦角,梆子戏的生角演员,因与女声同腔同调,音域过高,多用假音演唱。如蒲剧生角要唱至e3、g3,因音域过高、过宽,真声过粗,假声过细,真假音不易结合得好。
2.5歌唱时,一首歌曲(歌剧选曲除外)的情感表达,一般说来较单一,易把握;而戏曲演唱中,主要人物的核心唱段,感情变化就比较复杂,情绪起伏跌宕的幅度较大,较难把握。
3.歌唱者应向戏曲演唱艺术学习。我国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宝库中,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瑰宝甚多,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歌唱者和声乐教学工作者终生亦学习不尽的珍贵资料。所以,歌唱者应向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学习,虚心地、真诚地、脚踏实地去学习。
3.1首先应纠正那种认为戏曲演唱“不科学”、“没学头”的错误观点。古今许多名老艺人,能持续几十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为群众演出,且都担当主要角色,负荷极重,其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演唱方法是科学的,或基本上是科学的。
著名民族歌唱家郭兰英和李谷一成长的道路,雄辩地说明了向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郭兰英在《翻身道情》中,一拖十数拍的舒展拖腔,在《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中的出色唱作表演;李谷一在《故乡是北京》和《前门情思——大碗茶》演唱中,行腔吐字京韵味儿十足,还有那从戏曲表演中借鉴过来的扇子功、台步功恰到好處地运用,令人倾倒!这都因她们是戏曲演员出身,青少年时代在剧团里学戏,打下了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她们所以能在我国歌坛上独树一帜,各有建树,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与他们那段戏曲生活大有关系的。
3.2阅读研究我国古代、近代的有关声乐论著。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研究,有条件的歌唱演员也应该学习研究。如《乐府杂录》、《曲律》、《乐府传声》、《说鲜》等。
3.3向戏曲演员学习,尤其向那些有较高艺术造诣和有一定艺术成就的名老艺人学习。这个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戏曲演唱艺术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下来的,许多宝贵经验没有系统地总结成文字资料。有文字记载的,也多是一鳞半爪、星星点点,且大都粗略概括。只有亲自耳闻目睹,学唱学作,才能直接受益,真正获得。
向戏曲演员学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戏曲演员有个传统的好习惯,就是清晨早起,到空旷的野外喊嗓子,念道白,背台词。歌唱者也应早起,朗诵诗词,做呼吸和发声练习。这对业务长进和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②戏曲表演艺术非常重视“念白”基本功的训练,有“千斤道白四两唱”之说。通过较长时间的道白、绕口令和专门练喷口的段子训练,他们大多有过硬的“喷口功”。道白、演唱字字听得真切。歌唱者要向他们学习,克服重声轻字的错误思想,纠正吐字不清,如口含橄榄的通病。
③学习戏曲演员极为丰富的、淋漓尽致的感情抒发,克服歌唱时无动于衷地一副脸、一种腔、一条棍挺到底的呆板表演。歌曲演唱虽非戏曲表演,但总应根据歌曲的内容要求,有一定的内心刻画和生动的面部表情,若还能伴之以恰当的形体动作表演,就可称之为完整的歌唱艺术表演了。这样声情并茂的歌曲演唱,是会点燃观众心灵火花,引起强烈共鸣的。
④选择适合的戏曲唱段,进行实际练唱。可请戏曲演员辅导教唱,也可通过听录音模仿学唱。学习他们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有声有情等各种演唱技巧和行腔的演唱特色,以扩大声音的表现力。有机会能多到剧场去看看演出,看他们是如何随着剧情的发展,去进行精彩地表演和动情地演唱的,那收获将会更多。
4.戏曲演员也应向歌唱学习。起源于欧洲的声乐文化,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大约起始于15世纪。20世纪初,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这种唱法在我国逐步普及,为越来越多的听众所喜爱。我国民族声乐学派,即通常所说的民族唱法,是以民族传统唱法(包括戏剧、曲艺、民歌等唱法)为根基,同时吸收借鉴西欧严肃音乐唱法(主要是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和有益成分建立起来的,通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它独具特色,倍感亲切,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民族歌唱家,创作积累了不少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戏曲演员应该学习他们的声乐理论,借鉴他们科学的发声方法,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戏曲演唱艺术。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借鉴:
4.1学习歌唱的呼吸方法,口鼻并用,吸气深入,使肋骨张开,横膈膜下降,肺叶全面扩大,以及利用腹肌控制操纵气息的能力。克服一些戏曲演员演唱时,气息过浅的弊病。
4.2学习歌唱时,打开喉咙,舌头放平,颈肌放松。克服戏曲演唱时,不少演员口腔打不开,紧咬牙关和逼紧声带的通病。
4.3学习歌唱共鸣的有关知识,通过闭嘴哼鸣练习,使真假声较好地结合,低、中、高三个声区协调统一。随着伴奏乐器的改革,演奏技巧的提高和多调化的出现,克服戏曲演唱中存在的使用单一共鸣,造成发低音“暗”、发中音“白”、发高音“尖”的不良发声,是能够逐步实现的。
4.4歌唱的发声技巧,在挖掘人声可能范围内的美好嗓音上,早已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习歌唱发声训练的一整套科学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各种练声曲,逐步掌握各种发声技巧。
为打好戏曲演员唱功基础,搞好发声训练,应注意几点:①重自然声区(即中声区)音的训练,在唱好这些音的基础上,再逐步向高、低两头扩展。②吸收采用键盘乐器做发声训练,由低而高半音半音地向上进行。③学习用“咪”、“嘛”等字作发声练习,是有科学道理的。“咪”的母音是闭口的“i”,口型最小;“嘛”母音是开口的“a”,口型最大。能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母音唱得声音位置统一、声音线条一致,其它母音的字便不难练好了。同时,这两个字的前面都带有声母“m”,亦便于和闭嘴哼鸣练习相结合,寻找到良好的共鸣部位。④戏曲演员的练声曲,可吸收借鉴歌唱练声曲的部分内容,也可根据剧种音乐和唱腔自行编写。这既实用又能引起学员练唱兴趣,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歌唱与戏曲演唱,是文艺百花园中两朵姐妹艺术之花。它们有许多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应提倡在保留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姐妹艺术中有益的营养成分,来充实壮大自身。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声乐歌唱 戏曲演唱 借鉴
歌唱与戏曲演唱,都是人声的艺术,同属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范畴。寻根溯源,歌唱在前,戏曲在后,戏曲音乐是从民歌小调和叙事性的说唱音乐发展来的。它们是血缘关系异常相近的姐妹艺术,都有其悠久的历史,走过漫长的路,发展至今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歌唱的方法并非单一,戏曲演唱的风格、流派更为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歌与戏之间,有意或无意地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1.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一致性。歌唱与戏曲演唱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都要求演唱者要有较好的天赋嗓音条件。如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宏亮悦耳、音域较宽等。
1.2较好的音准和较强的节奏感。
1.3清晰的吐字和准确的演唱语气、语势。
1.4有正确的呼吸方法,灵活自如地控制运用气息的能力,能进行较为持久的演唱。歌唱称“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戏曲叫“丹田之气”,基本是一码事,都是指深呼吸,主要靠腹肌、横膈膜控制气息。
1.5良好的共鸣,较高的位置,圆润、流畅、统一和具有一定穿透力、表现力的声音。
1.6对歌曲和唱段的思想内容,都要求要有深刻的理解、准确的揭示和丰富的感情表达。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情绪的内心刻画和与之相适应的面部、形体动作表演。
2.歌唱与戏曲演唱的不同点。
2.1歌唱的吐字,一般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而戏曲演唱的吐字,是以方言发音为标准。
2.2歌唱发声时,咽喉、口腔的开度较大,即上颚上提,下颚下拉的幅度较大;而戏曲演唱时,一般咽喉、口腔的开度较小。
2.3歌唱时,歌曲的定调,可根据演唱者的音域来选择,可以是原调,也可适当升高或降低调;而戏曲演唱,一般则是固定的调高,不能根据演员的音域随意变动。
2.4歌唱,一般不用假音,男女高音高声区真假声相结合的发音,较柔和,难分辨;而部分戏曲如京剧过去的男演旦角,梆子戏的生角演员,因与女声同腔同调,音域过高,多用假音演唱。如蒲剧生角要唱至e3、g3,因音域过高、过宽,真声过粗,假声过细,真假音不易结合得好。
2.5歌唱时,一首歌曲(歌剧选曲除外)的情感表达,一般说来较单一,易把握;而戏曲演唱中,主要人物的核心唱段,感情变化就比较复杂,情绪起伏跌宕的幅度较大,较难把握。
3.歌唱者应向戏曲演唱艺术学习。我国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宝库中,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瑰宝甚多,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歌唱者和声乐教学工作者终生亦学习不尽的珍贵资料。所以,歌唱者应向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学习,虚心地、真诚地、脚踏实地去学习。
3.1首先应纠正那种认为戏曲演唱“不科学”、“没学头”的错误观点。古今许多名老艺人,能持续几十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为群众演出,且都担当主要角色,负荷极重,其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演唱方法是科学的,或基本上是科学的。
著名民族歌唱家郭兰英和李谷一成长的道路,雄辩地说明了向传统戏曲演唱艺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郭兰英在《翻身道情》中,一拖十数拍的舒展拖腔,在《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中的出色唱作表演;李谷一在《故乡是北京》和《前门情思——大碗茶》演唱中,行腔吐字京韵味儿十足,还有那从戏曲表演中借鉴过来的扇子功、台步功恰到好處地运用,令人倾倒!这都因她们是戏曲演员出身,青少年时代在剧团里学戏,打下了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她们所以能在我国歌坛上独树一帜,各有建树,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是与他们那段戏曲生活大有关系的。
3.2阅读研究我国古代、近代的有关声乐论著。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研究,有条件的歌唱演员也应该学习研究。如《乐府杂录》、《曲律》、《乐府传声》、《说鲜》等。
3.3向戏曲演员学习,尤其向那些有较高艺术造诣和有一定艺术成就的名老艺人学习。这个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戏曲演唱艺术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下来的,许多宝贵经验没有系统地总结成文字资料。有文字记载的,也多是一鳞半爪、星星点点,且大都粗略概括。只有亲自耳闻目睹,学唱学作,才能直接受益,真正获得。
向戏曲演员学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戏曲演员有个传统的好习惯,就是清晨早起,到空旷的野外喊嗓子,念道白,背台词。歌唱者也应早起,朗诵诗词,做呼吸和发声练习。这对业务长进和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②戏曲表演艺术非常重视“念白”基本功的训练,有“千斤道白四两唱”之说。通过较长时间的道白、绕口令和专门练喷口的段子训练,他们大多有过硬的“喷口功”。道白、演唱字字听得真切。歌唱者要向他们学习,克服重声轻字的错误思想,纠正吐字不清,如口含橄榄的通病。
③学习戏曲演员极为丰富的、淋漓尽致的感情抒发,克服歌唱时无动于衷地一副脸、一种腔、一条棍挺到底的呆板表演。歌曲演唱虽非戏曲表演,但总应根据歌曲的内容要求,有一定的内心刻画和生动的面部表情,若还能伴之以恰当的形体动作表演,就可称之为完整的歌唱艺术表演了。这样声情并茂的歌曲演唱,是会点燃观众心灵火花,引起强烈共鸣的。
④选择适合的戏曲唱段,进行实际练唱。可请戏曲演员辅导教唱,也可通过听录音模仿学唱。学习他们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有声有情等各种演唱技巧和行腔的演唱特色,以扩大声音的表现力。有机会能多到剧场去看看演出,看他们是如何随着剧情的发展,去进行精彩地表演和动情地演唱的,那收获将会更多。
4.戏曲演员也应向歌唱学习。起源于欧洲的声乐文化,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大约起始于15世纪。20世纪初,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这种唱法在我国逐步普及,为越来越多的听众所喜爱。我国民族声乐学派,即通常所说的民族唱法,是以民族传统唱法(包括戏剧、曲艺、民歌等唱法)为根基,同时吸收借鉴西欧严肃音乐唱法(主要是意大利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和有益成分建立起来的,通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潜心钻研和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它独具特色,倍感亲切,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民族歌唱家,创作积累了不少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戏曲演员应该学习他们的声乐理论,借鉴他们科学的发声方法,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戏曲演唱艺术。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借鉴:
4.1学习歌唱的呼吸方法,口鼻并用,吸气深入,使肋骨张开,横膈膜下降,肺叶全面扩大,以及利用腹肌控制操纵气息的能力。克服一些戏曲演员演唱时,气息过浅的弊病。
4.2学习歌唱时,打开喉咙,舌头放平,颈肌放松。克服戏曲演唱时,不少演员口腔打不开,紧咬牙关和逼紧声带的通病。
4.3学习歌唱共鸣的有关知识,通过闭嘴哼鸣练习,使真假声较好地结合,低、中、高三个声区协调统一。随着伴奏乐器的改革,演奏技巧的提高和多调化的出现,克服戏曲演唱中存在的使用单一共鸣,造成发低音“暗”、发中音“白”、发高音“尖”的不良发声,是能够逐步实现的。
4.4歌唱的发声技巧,在挖掘人声可能范围内的美好嗓音上,早已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习歌唱发声训练的一整套科学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各种练声曲,逐步掌握各种发声技巧。
为打好戏曲演员唱功基础,搞好发声训练,应注意几点:①重自然声区(即中声区)音的训练,在唱好这些音的基础上,再逐步向高、低两头扩展。②吸收采用键盘乐器做发声训练,由低而高半音半音地向上进行。③学习用“咪”、“嘛”等字作发声练习,是有科学道理的。“咪”的母音是闭口的“i”,口型最小;“嘛”母音是开口的“a”,口型最大。能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母音唱得声音位置统一、声音线条一致,其它母音的字便不难练好了。同时,这两个字的前面都带有声母“m”,亦便于和闭嘴哼鸣练习相结合,寻找到良好的共鸣部位。④戏曲演员的练声曲,可吸收借鉴歌唱练声曲的部分内容,也可根据剧种音乐和唱腔自行编写。这既实用又能引起学员练唱兴趣,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歌唱与戏曲演唱,是文艺百花园中两朵姐妹艺术之花。它们有许多共性,也有不同的个性。应提倡在保留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姐妹艺术中有益的营养成分,来充实壮大自身。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艺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