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情、悟情,教给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教学 阅读 体情 悟情 情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6-01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下,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里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课文中的情感呢?
  一、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1.确定文章感情基调。
  “转轴拨弦三两声”,讲的便是试弦定调的事。同样,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
  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怀鲁迅》一文中开篇写道:“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上忽而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句式的特殊性:作为一个倒装句,它所饱含的情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强调“晴天的霹雳”是为了表现作者在听到消息时内心的震惊与悲愤,而这正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教学时,只有把握了这点,才能理解下文里作者表现出的异常悲愤以及对国民党当局的强烈不满。
  2.理顺文中情感的变化与层次。
  好的文章,情感往往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发展、有层次的。《荷塘月色》中,作者总的情感是哀愁的,但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心里颇不宁静”的哀愁→充分享受“荷香月色”的淡淡的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淡淡的哀愁,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彷徨和痛苦,理解作者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
  3.通过关键词句辨析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文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个性色彩浓烈,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会寄托不同的感情。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最能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从而体悟作者情感。如在教学职高语文高教版第四册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笔者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宝黛初见时宝玉和黛玉不同的反应。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宝玉是“笑”,黛玉是“惊”,在学生的发现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一“笑”一“惊”分别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什么特点?这样,通过抓关键的词,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宝玉的率直,黛玉寄人篱下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二、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
  情感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文章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感知过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在讲解中,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环境,以推动学生充分的认识课文,理解课文,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职高语文高教版第二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查找与作者茨威格和文中要赞美的托尔斯泰有关的资料。上课时,先讲解托翁的生平、思想、著作,培养学生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再抓住“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即托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瞻仰这位伟人墓地时的情感,从而体会到文中称托尔斯泰墓是“最宏伟、最感人” 的墓的原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
  1.想象入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透过语言文字领略作者表述之情,即想象入情。此时,教师要充分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文中的情感特点。如在教授职高语文高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天净沙·秋思》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最能体现诗意的画,通过绘画帮助学生领略了诗人内心“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之情。
  2.激发感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祝福》一文中祝福之夜鲁镇的热闹与祥林嫂的悲苦惨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抓住这一点能激发学生对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封建思想的痛恨。
  当然,引领学生正确体情,仅以上几点是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一个认知主体,但是这个认知主体是受到他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制约的。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他必须对这个施教的对象有所在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因此,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上,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真切、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挚的思想感情,自己先受感染。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教者应首先让自己置身于课文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先感动自己,在饱有感情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整体地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的情绪,从而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教材的情达到四情有机相融、和谐统一。同时,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促使情感教学的优化,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其学习的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等,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智障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各界应给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智障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模式进行研究,提出根据实物识字、利用游戏识字、利用生活资源随机识字等方式。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识字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乐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五年制高职语文乐学教学“四分”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力求能为五年制高职语文乐学教学的实施提供一种有效性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 乐学教学模式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6-01  新学期开始了,七年级新生和家长们成群结队围着学校张贴出的新生分班公布忙碌着、议论着:“李哥你小伟的七(1)班是好班,我托人打听了数学和英语老师都是这学校的好老师……”。  “哎!你这王师傅,你的明明分的班也不错吗,语文是这学校最最好的老师,让娃好好上……”。  “嗨哟,语文好不好有啥关系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学校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改变。通过新课标改革,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使新课标改革产生巨大的作用。为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需要加大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优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措施。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关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要及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本文针对专业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简要论述了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模式、教学环境建设、并对教材选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呼应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多元化 教材内容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职业技能教学为主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教育,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也要以职业技能实际运用为主要特点。本文从实用文阅读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这四个方面论述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彰显“学以致用”的实际运用特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学以致用 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0-01  由于中职生普遍文化成绩较差,他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1-02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 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常常把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的课堂称为“动车组课堂”。下面我就如何在教学中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曾茫然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恍然大悟后,重新认识到语文基础知识匮乏,是制约学生学习语文的瓶颈,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基础的字音字形字意;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不能忽略课本佳句好段这一宝贵资源的积累背诵。语文是源,语文是根,语文是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有限的资源下,唯有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语文,学生才不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