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km全程竞速能力训练学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整体实力,本文以参加“2005-2007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男子成年组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初步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和特征描述。而全程竞速能力的分段研究直接关系着自行车项目的选材、训练和竞赛。因此,对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分段的训练学研究,以及对各分段成绩与运动成绩关联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竞速能力;自行车;训练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G8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860-03
  
  竞速能力是指运动员快速通过不同距离位移的竞技能力[1],有计划地协调发展多种竞速能力,对竞速项目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3]。在自行车项目的竞速能力研究中,有的学者从起动技术研究加速能力[4];有的学者从踏蹬技术研究最高速度[5];同时,也有众多学者对自行车起动速度[6]、加速度[7]、最高速度[8,9]和高速耐力[10,11]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关于短距离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的分段训练学研究较少,而其分段研究直接关系着该项目的选材、训练和竞赛。因此,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分段训练学研究,以及对竞速能力与运动成绩相关性研究,对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数据采集
  1.1.1研究对象本文以参加“2005-2007年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短距离自行车项目1 km计时赛24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1.2数据采集与处理“反应时间”来自于比赛用“奥米咖”电子计时表(计时精度为0.001 s)。分段手计时成绩来自于教练员的现场测试。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现场测试分段成绩的都是从事自行车训练或教练工作15年以上的教练员,采用统一的专用秒表,(精度为0.01 s。)
  本文采用手计时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的精确性和严谨性,所以进一步对手计时成绩与电子计时成绩做χ2检验。公式:χ2=Σ(A-T)2/T,A表示手计时成绩,T表示电计时成绩经检验,男子χ2=0.02941<χ20.05(23),P>0.05。因此,手计时成绩与电计时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进一步数据研究的依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及资料室和首都体育师范学院图书馆等,查阅有关场地自行车训练与比赛的期刊和书籍。通过宽带网络查阅1985年以来的有关场地自行车训练与比赛的相关研究文献。
  1.2.2问卷调查法本文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征询裁判员6人(国家级4人,国家一级2人)和18个省队的27名教练员(国家级、高级和中级各8人,初级3人),并根据有关专家与教练的意见最终确定了研究方案(表1)。
  


  1.2.2.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专家教练员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共发放33份,收回33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7%。
  1.2.2.2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随机抽取8人,隔15 d后进行再测验[12],计算两次测验的信度系数(0.816),从而证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具有显著意义P<0.05(表2)。
  


  效度检验采用对问卷内容和结构做定性评价的方法,请专家、教练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按合理、比较合理、不合理三个等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是合理的(表3)。
  


  1.2.3数理统计法所有测试数据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13]。并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了缜密的统计学分析,检验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对1/4段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并分析了各个分段成绩之间以及各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关联性。
  1.2.4辩证推理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以规律、范畴为指导,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内部矛盾、本质特征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组成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和揭示它们,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科学理论[14]。
  
  2结果与分析
  
  2.1场地短距离自行车项目全程竞速能力结构及特征调查结果
  2.1.1场地短距离自行车项目全程竞速能力结构的划分通过对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对竞速能力研究的分析,借鉴同属于速度性项群已知的竞速能力结构理论,将赛场短距离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结构分为:“反应速度能力”、“加速度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五个部分(表1专家调查结果显示:91%认为可行,9%认为基本可行)。
  2.1.2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结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一线教练员和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加速能力阶段为第1~4个1/4段;最高速度能力阶段为第5~7个1/4段;相对高速耐力阶段为第5~16个1/4段;冲刺阶段为第14~16个1/4段(表4)。
  


  为更加准确的确定各个竞速能力的相应区间,本文将进一步从统计学角度对各个1/4段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
  2.2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统计结果分析
  2.2.1男子1 km分段成绩统计在男子分段成绩的分析对比中,我国男子1 km运动员的最高速度普遍出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个1/4段(其均值分别为3.7 750 s、3.7 146 s和3.7 417 s),这比教练员的调查分析区域有所提前(表5)。
  


  2.2.2男子1 km全程成绩分段配对的T-Test
  2.2.2.1男子1 km全程成绩分段配对T检验表6男子1 km全程成绩分段配对T检验
  


  在表6中,Pair4和Pair5的差值均值表明第四、第五和第六个1/4段的速度变化极其微小,不足以说明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降速;第十五与第十六个1/4段的差值均值表现出同样的特征,所以将第四、第五和第六个1/4段歸结为最高速度期,第十五与第十六个1/4段归结为冲刺期。
  以往关于冲刺区的研究认为:男子1 km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距离终点“大约300 m左右”时出现“骑行速度严重下降”。通过对比,本文发现随着训练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国教练员对于高速耐力训练有了普遍的重视,并采用了积极有效的训练手段,不但使运动员高速耐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使运动员的明显降速区有继续推后的趋势。
  2.2.4男子1 km计时赛运动员各竞速能力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2.2.5男子1 km全程竞速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对男子1 km全程竞速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为:加速度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表8)。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全程竞速能力结构分为:反应能力、加速能力(第1~3个1/4段)、最高速度能力(第4~6个1/4段)、相对高速耐力(第4~16个1/4段)和冲刺能力(第15~16个1/4段)。
  2) 我国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全程竞速能力特征分析:加速能力方面,男子运动员的加速区间都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相对高速耐力方面,男子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第7、第9、第11和第15个1/4段的明显减速,都可能是制约我国短距离自行车运动成绩提高的瓶颈;男子的冲刺区间明显缩短,表明其冲刺能力以及高速耐力有明显提高。
  3) 我国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为:加速度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
  3.2建议1) 根据各竞速能力的阶段划分,对各个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同时,也要注意竞速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其它因素的有序协同练习,这样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整体竞速质量。
  2) 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运动员在第7、第9、第11和第15个1/4段的明显减速现象,要求教练员加强以上各明显降速区域的高速耐力针对性训练,并对与之关联最密切的各1/4段进行有效的技术或战术调整。
  3) 在传动比的使用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符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又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真正做到多种竞速能力的最佳整合。
  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6.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D].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1999:33.
  [3] 田麦久.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2:37.
  [4] 张勇,李之俊.自行车耐力项目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404-406.
  [5] 张莉清.自行车运动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的设计及其训练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4:33.
  [6] 张勇,等.自行车运动员骑车机械效率和氧耗经济性与摄氧能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1):20-22.
  [7] 张百鸣,沈金康,朱柏强.场地自行车在直弯道之间的速度波动研究[J].体育科研,2005(1):57-60.
  [8] 赵鸥,潘敬安,张燕.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634-636.
  [9] 张晓晖,雷军.场地自行车比赛时补糖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血糖、血乳酸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3):26-28.
  [10] 张莉清,等.自行车运动场地项目原地起动技术动作的设计及其训练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3):129-133.
  [11] 苟波,等.上海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课后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1):53-57.
  [12] 金丽颖.空气动力学对场地自行车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5):45.
  [13] 孙伊,吕峰,李海燕,等.我国自行车场地项目竞争格局现状的分析——第十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比赛的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4):77-80.
  [14]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2.
  [15] 孫良勇.论我国优秀女子自行车500 m计时赛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特征及其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35-136+139. [16]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7.
  [17] 宋子成.通用科学方法三百种[M].北京: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预测开发公司,1984:103.
  [18]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79-386.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运动技能教学理论的“苍白”。体育学科自从游戏和竞技运动转来,“学理”就一直被忽略,学理尚不明确,当然体育学科使命就难以明确,更难以得到实现。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技能为研究对象,运用假设检验法、文献资料法、行家调查法法等研究方法,以运动技能的分类研究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旨在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及其源泉进行深入地挖
期刊
摘要: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存争议,而且缺少柠檬酸钠对耐力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采用双盲交叉设计比较了20名少年男子耐力运动员补充0.6 g/kg体重剂量的柠檬酸钠1 h后完成5 000 m跑的运动成绩,并测试运动前后血液血气及乳酸指标。结果显示,服用柠檬酸钠对运动成绩有显著提升,最明显的促力效果出现在运动结束前的冲刺阶段。服用柠檬酸钠组在运动前的血液pH值、PCO2以及运动后的pH值、血乳酸显
期刊
摘要:探讨健康有效的减肥工程促进模式和对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生化指标与肥胖程度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目前我国通用的肥胖标准和腰围新标准,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的变化与机能和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减肥工程的干预,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的血压、血脂水平得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一次性运动大鼠腓肠肌AMP、ATP含量及AMPK活性,旨在阐明不同时间运动AMPK的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6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大组:安静对照组(n=8)、30 min运动组(n=18)、60 min运动组(n=18)、90 min运动组(n=18),其中运动组又各分为3小组(n=6),分别在运动后即刻、1 h和6 h取材。运动速度18 m/min,坡度10%。结果:和安
期刊
摘要:体育学习是在学与习的行为中体现的。针对这一教育属性,梳理了学习语体育学习的概念,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与动作技能领域对体育学习的作用进行研究,并从学习理论中论述了学校与练习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学”与“习”的关系及其深化过程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学习论;学习;体育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在3+1Cs模型基础上针对教练员运动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质性与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相互依赖理论为基础的3+1Cs模型有助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从亲密性、义务感、互补性以及相互定位四个方面来测量、描述、预测与干预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3+1Cs理论模型的分析,全面地介绍了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概念、理论及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的研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师资队伍、设施器械、体育经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利用民办高校自主灵活的办学体制,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引进人才,合理聘用;优化结构,科学统筹;多渠道融资,合理调配;遵循教育规律,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创立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独有特色。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
期刊
摘要:通过对2007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50 km竞走比赛的技术判罚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出目前国际级裁判对本次比赛男子50 km竞走技术判罚的特点,试图对竞走运动员犯规的性质、时间和数量等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供教练员、运动员及科研人员备战2008奥运训练时参考。  关键词:竞走;犯规;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
期刊
摘要:我国U型场地雪上技巧运动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冬季管理中心希望该项目成为自由式空中技巧后的又一个优势项目,成为冬奥会上夺取奖牌的绿色通道。通过对都灵冬奥会后该项目的比赛技术分析,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提出发展对策,为冬季项目主管部门和各运动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项目;都灵冬奥会;中国;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开关,近年对AMPK的研究发展很快。在其β亚单位发现GBD(glycogenbinding domain )区域,在γ亚单位发现CBS cystathioninen ?synthase)区域,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研究。AMPK的活力在体内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受到AMP的调节。在哺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