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活动明显开设不足、学生不愿意参与的现状,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活动课的三种实施形式:研讨交流式历史活动课、创作展示式历史活动课、生活情景式历史活动课。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中学 历史活动课 实施形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94-02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全面铺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全国主要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均把活动课纳入正式教学内容,这是以前历史教材中所没有的。然而在实际中,历史活动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农村中学,历史活动课明显开设不足,学生视野相对狭窄,基础相对薄弱,死记硬背的多,积极思辨的少,学生部愿意参与。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试提出农村历史活动课的如下三种实施形式。
一、研讨交流式历史活动课
研讨交流式历史活动课是设计出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并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够交流观点,在分析原因、探讨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针对如下史实讨论。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一个刻有孔子肖像的笔筒。事后,几位学生讨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根据该材料设计话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请说明理由。让学生据此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可举办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为主题的辩论会,先在各班分组进行辩论,获胜方参加年级组的复赛,最后两个优胜班级进行决赛,并现场实况录像。这期间可邀请学校历史教师担任评委,并现场进行点评。经过严密组织,默契配合,此类活动往往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类高中历史活动课更多地具有理性色彩,让学生在史论结合、分析说理的过程中提高思辨的水平。
当然,农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课堂研讨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并成为研讨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争论。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节奏,防止偏离主题太远;教师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也要给出“结论”,但是教师的结论应该建立在提供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基础上。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一方面不能只强调“过程”,什么“结论”都不要;另一方面,有些历史问题也许很难有或暂时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因而“过程”本身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创作展示式历史活动课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看教师怎样去挖掘。创作展示式历史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研究和筛选,还原或改编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表演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两个场景:
(20世纪30年代 1937年 上海 烟雨蒙蒙)
场景1
依萍:书桓,你在《申报》工作情况还好吧?不忙吗?忙就别再来接我了。
书桓:(一甩其长长的辫子)我们《申报》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知名度自不必说。事情有杜飞帮我揽。目前时局动荡,日寇野心膨胀,战争一触即发。对了,你今天在大上海唱了什么歌?
依萍:哦,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哎,战火一旦燃烧,苦的又是百姓。爸最近为了多为战士运送武器,正与曾国藩商量扩大安庆军械所生产的事情。那可是中国第一家军用工厂。
场景2
杜飞:茹萍,我们今天去吃西餐吧。
茹萍:要去就去我们上海第一家西餐店——“一桶香”。要你请客。
杜飞:好啊,好啊。TAXI,TAXI,到福州路。
杜飞:(餐厅内)茹萍,目前社会动荡不安,时事混乱,日本人很有可能攻击上海,你一定要小心!1931年他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又在西北割据,欺人太甚!
茹萍:是啊,听说前几天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杀杀日本鬼子淫威!
杜飞:(买单时)Waiter!买单!一共38文?哦,给你38个半两钱。
茹萍:好了,我们走吧,回去看妈妈。爸爸忙着开军械所为国奋战,妈妈正忙着参与五四运动,支持青年,我们也要加一份力哦!
让学生通过参演或者观看表演,积极地找出其中的知识性错误,这样学生既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又获得并牢记了知识。另外,还可以采用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乐中有得。
三、生活情景式历史活动课
就农村中学来说,学校图书馆里的历史书籍可能比较少也比较陈旧,电教室里的历史音像材料也不充足完备,农村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程度还比较低,参观历史博物馆更成为了一种奢求。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调查积累:
调查1:学生翻阅家里的老相册,通过观察几代人衣着、居所的变化,在活动中了解体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迁,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调查2:学生收集并欣赏历史歌曲,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加强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雄心壮志。
调查3:引导学生走进家乡、走进社会,挖掘地方乡土资源,譬如,笔者所在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系列——《句容历史文化》《道教圣地——茅山》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我们周围的文物古迹和乡土故事,选取主题,开展活动课,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生在接触电视、网络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找茬”游戏,并且定期在活动课中展示,交流,探讨,最后分类汇总,在分享中提升自己。这种活动课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历史,探索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相对于死记硬背,学生会更懂历史,也更爱历史,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历史活动课应克服以往的弊端,从新、活、实三个字入手:不要老面孔,老一套,要新角度,新形式,这是“新”字;活动不要散散慢慢,死气沉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这是“活”字;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搞一哄而起,热热热闹闹走过场,这是“实”字。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历史活动课也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责编 胡修远)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中学 历史活动课 实施形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94-02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全面铺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全国主要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均把活动课纳入正式教学内容,这是以前历史教材中所没有的。然而在实际中,历史活动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农村中学,历史活动课明显开设不足,学生视野相对狭窄,基础相对薄弱,死记硬背的多,积极思辨的少,学生部愿意参与。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试提出农村历史活动课的如下三种实施形式。
一、研讨交流式历史活动课
研讨交流式历史活动课是设计出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并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够交流观点,在分析原因、探讨历史事件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针对如下史实讨论。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一个刻有孔子肖像的笔筒。事后,几位学生讨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根据该材料设计话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请说明理由。让学生据此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可举办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为主题的辩论会,先在各班分组进行辩论,获胜方参加年级组的复赛,最后两个优胜班级进行决赛,并现场实况录像。这期间可邀请学校历史教师担任评委,并现场进行点评。经过严密组织,默契配合,此类活动往往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类高中历史活动课更多地具有理性色彩,让学生在史论结合、分析说理的过程中提高思辨的水平。
当然,农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课堂研讨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并成为研讨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争论。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节奏,防止偏离主题太远;教师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也要给出“结论”,但是教师的结论应该建立在提供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基础上。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一方面不能只强调“过程”,什么“结论”都不要;另一方面,有些历史问题也许很难有或暂时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因而“过程”本身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创作展示式历史活动课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看教师怎样去挖掘。创作展示式历史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研究和筛选,还原或改编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表演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两个场景:
(20世纪30年代 1937年 上海 烟雨蒙蒙)
场景1
依萍:书桓,你在《申报》工作情况还好吧?不忙吗?忙就别再来接我了。
书桓:(一甩其长长的辫子)我们《申报》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知名度自不必说。事情有杜飞帮我揽。目前时局动荡,日寇野心膨胀,战争一触即发。对了,你今天在大上海唱了什么歌?
依萍:哦,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哎,战火一旦燃烧,苦的又是百姓。爸最近为了多为战士运送武器,正与曾国藩商量扩大安庆军械所生产的事情。那可是中国第一家军用工厂。
场景2
杜飞:茹萍,我们今天去吃西餐吧。
茹萍:要去就去我们上海第一家西餐店——“一桶香”。要你请客。
杜飞:好啊,好啊。TAXI,TAXI,到福州路。
杜飞:(餐厅内)茹萍,目前社会动荡不安,时事混乱,日本人很有可能攻击上海,你一定要小心!1931年他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又在西北割据,欺人太甚!
茹萍:是啊,听说前几天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杀杀日本鬼子淫威!
杜飞:(买单时)Waiter!买单!一共38文?哦,给你38个半两钱。
茹萍:好了,我们走吧,回去看妈妈。爸爸忙着开军械所为国奋战,妈妈正忙着参与五四运动,支持青年,我们也要加一份力哦!
让学生通过参演或者观看表演,积极地找出其中的知识性错误,这样学生既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又获得并牢记了知识。另外,还可以采用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乐中有得。
三、生活情景式历史活动课
就农村中学来说,学校图书馆里的历史书籍可能比较少也比较陈旧,电教室里的历史音像材料也不充足完备,农村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程度还比较低,参观历史博物馆更成为了一种奢求。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调查积累:
调查1:学生翻阅家里的老相册,通过观察几代人衣着、居所的变化,在活动中了解体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迁,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调查2:学生收集并欣赏历史歌曲,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加强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雄心壮志。
调查3:引导学生走进家乡、走进社会,挖掘地方乡土资源,譬如,笔者所在学校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系列——《句容历史文化》《道教圣地——茅山》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我们周围的文物古迹和乡土故事,选取主题,开展活动课,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生在接触电视、网络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找茬”游戏,并且定期在活动课中展示,交流,探讨,最后分类汇总,在分享中提升自己。这种活动课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历史,探索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相对于死记硬背,学生会更懂历史,也更爱历史,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历史活动课应克服以往的弊端,从新、活、实三个字入手:不要老面孔,老一套,要新角度,新形式,这是“新”字;活动不要散散慢慢,死气沉沉,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这是“活”字;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搞一哄而起,热热热闹闹走过场,这是“实”字。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历史活动课也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责编 胡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