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主动转变角色,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尽快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化学新课程课标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初中化学的教学需要我们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 新课标 化学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满载着时代气息走入我们的教学。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它倡导“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更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许多已经适应了原来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课改,感觉到不适应了。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主动转变角色,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尽快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否则我们将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几点思考:
一、团队合作,忌单打独斗
首先,化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团队合作。化学课上有许多实验课,比如,我们要研究O2或CO2的性质,就要在上课前提前制备好O2或CO2,如果和其他教师合作,准备工作就轻松的多,而且可以节约药品和能源,减少浪费。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良好地向前发展。
其次,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都是有限的,每个老师考虑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人多可以集思广益。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二、多钻研资料,多向别人学习,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术水平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先行者,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提的太高,不可能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中心学科。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中,化学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化学教师而言,要想真正理解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就要求对高中、大学中的化学内容都有较透彻的理解;要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化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三、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首先,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序言》这节课时,就做了几个化学中很常见,但是对学生来说很有趣的小实验:“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魔棒点灯(在小烧杯中放高锰酸钾,然后加入一些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混合物,碰到酒精灯灯芯,就能把酒精灯点燃);“清水”变红(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把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到一起,立即变红)。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神奇的现象给吸引住了,所以很多同学因此爱上了化学。
其次,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解决了理论中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化学老师还要多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和调查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都必需到校外,尤其是家庭才能完成,要求学生创建各自的家庭实验室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学生们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我引导学生把实验搬回家,启发利用身边方便易得的材料,设置一些设置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例如:在家庭条件下探究可乐、啤酒中气泡的成分是什么?铁或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护发素、洗涤剂、厨房清洗剂的PH是多少?显酸性还是碱性?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斥这科学知识,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满载着时代气息走入我们的教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从“传授式”的传统型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上来。但在这一教学改革转型实践中,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加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内涵理解不透彻,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走入了教学误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在台上唱的是独脚戏,学生仅为教师“教案剧”的配角或观众,一般为教师的讲开始、到追求标准答案、再到巩固练习。大家关注的焦点的是研究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却少顾及。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支配地位,教师尽可能少讲、精讲,将更多时间、机会留给学生去质疑、讨论,课堂一切活动设计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从学生尝试学习开始,自学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丢。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主体,所以有些老师就完全把时间“还给”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不过所谓的自学,就是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练习,最后老师花几分钟把答案讲一遍,这一节课就算完成了。还有些老师在实验课堂上,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实验,而不提任何要求和规矩,完全放任学生动手。结果,虽然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所学的知识,只是凭兴趣玩了一节课。这些做法其实是和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但“自主”绝非“放任自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也不等于教师不闻不问,任其乱碰钉子,自生自灭,这样反倒让学生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活动中起好“导”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预见教学的进程,并设计和组织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始终注意、唤起、维持、及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邓永辉,课堂活力源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2006.3
[4]杨明全,實施新课程中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2002.
关键词:教育改革 新课标 化学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满载着时代气息走入我们的教学。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它倡导“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更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许多已经适应了原来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课改,感觉到不适应了。不适应是正常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主动转变角色,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尽快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否则我们将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几点思考:
一、团队合作,忌单打独斗
首先,化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团队合作。化学课上有许多实验课,比如,我们要研究O2或CO2的性质,就要在上课前提前制备好O2或CO2,如果和其他教师合作,准备工作就轻松的多,而且可以节约药品和能源,减少浪费。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良好地向前发展。
其次,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都是有限的,每个老师考虑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人多可以集思广益。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二、多钻研资料,多向别人学习,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学术水平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先行者,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提的太高,不可能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中心学科。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对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中,化学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化学教师而言,要想真正理解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就要求对高中、大学中的化学内容都有较透彻的理解;要想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化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三、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首先,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序言》这节课时,就做了几个化学中很常见,但是对学生来说很有趣的小实验:“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魔棒点灯(在小烧杯中放高锰酸钾,然后加入一些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混合物,碰到酒精灯灯芯,就能把酒精灯点燃);“清水”变红(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把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到一起,立即变红)。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神奇的现象给吸引住了,所以很多同学因此爱上了化学。
其次,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解决了理论中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化学老师还要多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和调查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都必需到校外,尤其是家庭才能完成,要求学生创建各自的家庭实验室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学生们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我引导学生把实验搬回家,启发利用身边方便易得的材料,设置一些设置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例如:在家庭条件下探究可乐、啤酒中气泡的成分是什么?铁或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护发素、洗涤剂、厨房清洗剂的PH是多少?显酸性还是碱性?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斥这科学知识,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满载着时代气息走入我们的教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从“传授式”的传统型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上来。但在这一教学改革转型实践中,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加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内涵理解不透彻,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走入了教学误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在台上唱的是独脚戏,学生仅为教师“教案剧”的配角或观众,一般为教师的讲开始、到追求标准答案、再到巩固练习。大家关注的焦点的是研究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却少顾及。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支配地位,教师尽可能少讲、精讲,将更多时间、机会留给学生去质疑、讨论,课堂一切活动设计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从学生尝试学习开始,自学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丢。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主体,所以有些老师就完全把时间“还给”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不过所谓的自学,就是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练习,最后老师花几分钟把答案讲一遍,这一节课就算完成了。还有些老师在实验课堂上,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实验,而不提任何要求和规矩,完全放任学生动手。结果,虽然课堂气氛很热闹,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所学的知识,只是凭兴趣玩了一节课。这些做法其实是和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但“自主”绝非“放任自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也不等于教师不闻不问,任其乱碰钉子,自生自灭,这样反倒让学生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活动中起好“导”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预见教学的进程,并设计和组织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始终注意、唤起、维持、及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袁运开、赵铮、余自强,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邓永辉,课堂活力源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2006.3
[4]杨明全,實施新课程中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