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当前社会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起冲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本文以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为教学载体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
实施策略:
一、教学过程以教师自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学校资源库中主题网站为依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基本功能,为创设学习氛围和提供学习资源提供支持。
二、授课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三、学习形式: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台电脑,小组合作化学习。
情景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如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发河西、西南夷、东胡等地区,铸五铢钱,兴修水利工程,弘扬儒学,举办太学等基础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和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概要说明学习的内容、方法及步骤。(用大屏幕展示汉武帝刘彻的画像,并播放其记录片,指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网站。)
2.学习模块一:稳固大一统局面
①学生认识:汉武帝时期对边疆的开拓,是大一统局面稳固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击匈奴,河西屯垦,西南开边,东北拓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与管辖,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也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教师大屏幕展示西汉时的疆域图。)
②学生在小组内以互相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学生进入主题网站,自主浏览学习,这一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时间不可过多。)
③学生掌握河西走廊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交流通道,汉武帝是关键的历史人物。为击败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中原王朝首次在河西设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西汉对西域的经营,是古代中国开发大西北的第一步。
④了解西汉同“西南夷”和“东胡”的关系,在讲述西汉王朝开发西南的同时,联系现实向学生简介西部大开发。(学生在主题网站“历史资料”中简单了解西南夷所指称的地区和对象。并自己动手查找“夜郎自大”成语的由来。)
3.学习模块二:经济与文化措施
①(教师大屏幕展示五铢钱图片)结合图片,向学生说明五铢钱的铸造是国家铸币的开始。(学生在主题网站中浏览五铢钱的由来,加深对五铢钱的认识。)
②汉武帝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并治理黄河。(学生在主题网站中简单了解《史记·河渠书》中有关汉武帝兴农治水的史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利建设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③学生熟悉汉武帝弘扬儒学、举办太学。(学生在主题网站资料中了解长安太学的规模和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对古代教育略知一二。)
④(教师大屏幕展示“轮台罪已诏”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结合汉武帝的政绩,再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秦始皇、汉武帝的比较讨论,让学生懂得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的原因,对汉武帝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⑤(大屏幕展示西汉疆域四至图)引导学生比较秦朝与西汉疆域的四至,说明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4.学习模块三: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
掌握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学生通过主题网站自学年号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谥号、庙号、尊号”等知识;漏壶计时及其原理功能。)
案例思考:
历史學科与信息技术的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但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将多种样式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综合起来,再造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千百年前以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可调动学生去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
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发挥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综而言之,我认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最有效的整合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是过去式,学生不可能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在这时如何更好地创设历史学习氛围就至关重要了。在讲授本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汉武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如教师口头讲授、挂图等都不能实现或不方便实现的功能。当然这种功能也不局限于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在教学中、后期都可以使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搜集资料,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等手段,引导学生广泛浏览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夜郎自大”成语的由来、年号的演变与发展等时就让学生大量涉猎资料,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这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整合最大的优势所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资料的海量、检索的方便都是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所不能达到的,而现在的教学已经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和几本可怜的教辅书上了,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正好可能弥补这一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交互和反馈是信息技术进军教学领域的又一大优势。在课堂中我们依靠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但在课后,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必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整合应该是深层意识方面的一种改变,而绝不是一种为了作秀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这种整合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渗入,但是这种渗入一旦形成为教师的自主行为,一定会在这“无声处见惊雷”――随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研究地深入进行,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当前社会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起冲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
本文以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巩固》为教学载体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
实施策略:
一、教学过程以教师自主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学校资源库中主题网站为依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基本功能,为创设学习氛围和提供学习资源提供支持。
二、授课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三、学习形式: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台电脑,小组合作化学习。
情景描述: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如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发河西、西南夷、东胡等地区,铸五铢钱,兴修水利工程,弘扬儒学,举办太学等基础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归纳历史知识和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概要说明学习的内容、方法及步骤。(用大屏幕展示汉武帝刘彻的画像,并播放其记录片,指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网站。)
2.学习模块一:稳固大一统局面
①学生认识:汉武帝时期对边疆的开拓,是大一统局面稳固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击匈奴,河西屯垦,西南开边,东北拓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与管辖,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也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教师大屏幕展示西汉时的疆域图。)
②学生在小组内以互相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学生进入主题网站,自主浏览学习,这一过程学生很感兴趣,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时间不可过多。)
③学生掌握河西走廊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交流通道,汉武帝是关键的历史人物。为击败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中原王朝首次在河西设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西汉对西域的经营,是古代中国开发大西北的第一步。
④了解西汉同“西南夷”和“东胡”的关系,在讲述西汉王朝开发西南的同时,联系现实向学生简介西部大开发。(学生在主题网站“历史资料”中简单了解西南夷所指称的地区和对象。并自己动手查找“夜郎自大”成语的由来。)
3.学习模块二:经济与文化措施
①(教师大屏幕展示五铢钱图片)结合图片,向学生说明五铢钱的铸造是国家铸币的开始。(学生在主题网站中浏览五铢钱的由来,加深对五铢钱的认识。)
②汉武帝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并治理黄河。(学生在主题网站中简单了解《史记·河渠书》中有关汉武帝兴农治水的史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利建设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③学生熟悉汉武帝弘扬儒学、举办太学。(学生在主题网站资料中了解长安太学的规模和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对古代教育略知一二。)
④(教师大屏幕展示“轮台罪已诏”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结合汉武帝的政绩,再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秦始皇、汉武帝的比较讨论,让学生懂得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的原因,对汉武帝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⑤(大屏幕展示西汉疆域四至图)引导学生比较秦朝与西汉疆域的四至,说明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4.学习模块三: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
掌握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学生通过主题网站自学年号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谥号、庙号、尊号”等知识;漏壶计时及其原理功能。)
案例思考:
历史學科与信息技术的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但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将多种样式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综合起来,再造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千百年前以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可调动学生去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
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发挥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综而言之,我认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最有效的整合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是过去式,学生不可能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在这时如何更好地创设历史学习氛围就至关重要了。在讲授本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汉武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如教师口头讲授、挂图等都不能实现或不方便实现的功能。当然这种功能也不局限于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在教学中、后期都可以使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搜集资料,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等手段,引导学生广泛浏览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故事、“夜郎自大”成语的由来、年号的演变与发展等时就让学生大量涉猎资料,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这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整合最大的优势所在。信息技术所具备的资料的海量、检索的方便都是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所不能达到的,而现在的教学已经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和几本可怜的教辅书上了,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正好可能弥补这一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交互反馈,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交互和反馈是信息技术进军教学领域的又一大优势。在课堂中我们依靠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但在课后,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必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整合应该是深层意识方面的一种改变,而绝不是一种为了作秀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这种整合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渗入,但是这种渗入一旦形成为教师的自主行为,一定会在这“无声处见惊雷”――随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研究地深入进行,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