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创新、创造的时代,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者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开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希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笔者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角度,解释了数学创造思维的内涵,并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探究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进入新时期以后,教育界涌现了大量的先进教育理论,逐渐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上面,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初中数学学科包含了许多三维立体知识与抽象逻辑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挖掘其自身的学习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内涵特点及其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内涵特点
  创新性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该种思维对事物进行再思考,在原有的含义或特征基础上发掘出不同于他人、具有现实意义和独创性的观点,使自身的思维更具有活力和多元化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思维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题的突破点,提出具有新意的观点与思路,能够体现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在创新性思维的指导下,初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打散、重建,从中获得一些新发现和新想法,有效改善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创新性思维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灵活性、关联性等特点,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调动自身的综合素养来发展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
  2.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的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获得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提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进行了启发,旨在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措施
  1.根据结果探索过程,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与常规方式相反的方法进行思考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追因溯果,明确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深化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根据某一部分知识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引导学生由结果推测具体的过程,创新性地得出结果形成的流程,并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养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2.关注多元化的解题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灵活又理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做题中进行自主创新。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学生根据同一题目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等式方程,也可能会用不同的思路来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要在认真观察中筛选出那些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班级内进行表扬,激励其他学生踊跃参与到探索解题方法的活动中去,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课后布置作业时,数学教师也可以精心選择和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训练学生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下,学生们看待数学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全面,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培养。
  3.利用多媒体打造直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类比思维
  多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体现,是科技与教育有机融合的外在表现。在初中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其在立体、多彩、有趣的氛围中将知识进行类比,加深自己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的理解记忆。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平面图和一个立体图,然后为立体图形设计360°旋转的动图示意,引导学生在直接观察中明白立体图与平面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去还原立体图,由此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4.将数形结合法引进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结合法是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指用图形与数字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简化学生解读题目和寻找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做题的效率和质量。在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借助量角器和直尺在图纸上绘制对应的图形,标注题目中的有效数据,再进行思考;或是让学生将已有的文字与图形结合起来,将题中的信息表示在图形上,形成直观的认知,确认解题思路。在数形结合法的指导下,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更具有条理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也进一步加强,个人的数学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5.以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深层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上,问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和导向,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秉承着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设计出具有深度和吸引力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深层思维,引导他们一步步剖析数学问题,揭示数学理论的本质特点,在抽丝剥茧中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当学生们跟着数学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和思考时,其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被重新激活,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收获学习自信,学会深入思考。
  三、结束语
  最新的课标中提出:“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育人’。”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创新,以灵动的课堂、灵活的内容、灵巧的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使其在广阔的数学世界里发挥个人的学习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数学创新性思维,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鹏林.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
  [2]徐海青.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3]游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4).
其他文献
要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必须先明晰教学中应有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关于这一点,华东师大教授郑桂华老师认为:“如果仅从中小学的教育的角度来说,把适合中小学教育的传统文化内容定义为‘历代文化经典’,再把‘历代文化经典’的内容称作‘古诗文名篇’,比如,孔孟的语录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就被称为‘古诗文名篇’。”对此,作者深表赞同。  遗憾的是,相对于以往能在课堂上相对集中地诵读历代经典
一、高中哲学课程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尽管在小学、初中的一些课程,如语文、历史中已经贯彻在其中,在其他课程中也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渗透,但都没有进行专门学习。高中二年级专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的系统学习,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习。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同时由于现在信息的全球化以及思想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在学校,在
【摘要】整体把握与细处探究是一种基本的文本解读方法。整体把握的对象是文章的内容、情感和结构。细处探究的对象是文本中任何包含有丰富思想、文学、情感价值的语言符号或标记,它可以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也可以大到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甚至几个自然段。  【关键词】整体把握;细处探究;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中心任务,而整体把握与细处探究则是一种最基本的解读方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各种体裁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合理、现实的情境,加强情境数学化,注重问题变式与迁移,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等方式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数学的学习,除了学习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的需要。数学知识往往来自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
[摘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持续的进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通过观课来达到成长的目的。本人从授课教师、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自我反思教学问题等角度来阐述观课的策略,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观课;分析;反思;成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每逢举行大型的英语教研活动,就会有一大堆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挤在一个课室里听课。有些甚至是临时走进课室,坐下来草草地记录下教学步骤,
【摘要】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大作家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学习作文,总是以摹仿开始。为了准确、恰当、生动、完美地把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必须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其中参照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在
【摘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深刻体会到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当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如何让他们懂得别人对他们的爱,学会怎样去爱别人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阐述了如何让学生懂得别人的爱和怎样爱别人。  【关键词】教育;懂“爱”;学“爱”  “互谅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现今的学生基本上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瑰宝,承载着璀璨的华夏文明。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三年级选编了文言文是课程改革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的编排特点,指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设定要恰当,以读为本,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在积累感悟,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审美情趣;文化意识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语言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笔者多次参加各类型的公开课、展示课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在:  1.目的不明:有些老师的问题问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让学生不知所云,也就无从应答。  2.零碎不系统:有些老师的问题浅显琐碎,没有方向性、系统性,没有围绕授课的知识点设计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却什么都没有抓到。  3.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个班级里四五十个学生是存在差异的
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存在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的“虚浮”;存在表面上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没有质疑的机会的“吵闹”;存在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的“拔高”;存在轻视知识,导致轻视讲解、轻视讲授等基本教学方法的“偏离”;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和于漪老师认为,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