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公选偏好调查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5.6%的受调查者表示选官要在公信度上做足文章
  
   ■51.56%的受调查者明确表示愿意到干部公选现场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场反应,甚至参与现场提问
   ■最愿意选“言语实在、老实厚道型”、“大胆敢言、针砭时弊型”、“聪慧明辨、精明睿智型”的干部,最不愿意选“夸夸其谈、空有激情”的干部
   ■76.4%的受调查者喜欢干部在演讲答辩中穿戴朴素而非西装革履,65.56%的受调查者欣赏脱稿演讲方式,半数受调查者表示对竞选者没有年龄偏好
  
  公推公选已成为选拔任用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在近期南京市公推公选尘埃落定之后,我们需进一步深入反思公推公选机制。与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公推公选、电视网络直播相比,群众究竟如何看待公选,有哪些公选偏好,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等,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创新选举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08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社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上进行了专题调查(共有3224人参与网络调查),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点评。
  
  群众参与意识强烈,现场参与成最大愿望
  
  “如果条件许可,你更喜欢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和参与干部竞选?”调查结果显示,“到演讲答辩现场,全面了解干部现场反应”、“现场提问,并要求候选干部限时答辩”排在了前两位,占受调查者的51.56%。此后是“任前公示或民主测评等方式”和“收看电视、网络直播”,最不愿意采用的方式是电话或短信方式。也有部分受调查者表示以上形式都可以。记者随机采访的部分市民纷纷表示:“如果条件许可,我们愿意到现场。”
  以上投票参与次序的选择显示出,公民参与呈现出直接主动参与优先,间接被动参与其次的特征。全国首位“公推公选”市长吴晓东向记者表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公推公选制度改革的意义所在。
  
  目前“公推公选”一定程度上还是干部范围内的事情,即推选者和候选推荐人均是干部。例如2003年“公推公选”的沛县县长候选推荐人得以产生,首轮全市700多位处级干部投票;此后近30位市级干部投票;江苏省委组织部考察、徐州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徐州市30余名市委委员差额票决;最后由人大常委投票确认。此次南京市公推公选,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但参加公推公选的大多数仍是领导干部和市人大常委,普通群众仅35人,仅占总人数的18%左右。为此,专家指出,如果当地群众参与度很低,“干部选干部”的形式能否与传统意义上的“公选”等同起来,有待商榷。
  当然,从操作技术上而言,我们很难满足群众都到现场投上一票或当面提问的要求,但从中可以看出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是十分强烈的,必须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实现群众的参与愿望。实际上,为充分体现民意,近年来不少地方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都把民意测验得分在总分中的比重提得很高,有的还达到50%以上。但从实际情况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部分群众受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近日,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奇在记者会上指出今后的竞选可通过设立现场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民评议等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85.6%的受调查者认为,公选要在群众认同度上做足文章
  
  毋庸置疑,公推公选对于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班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本次调查显示,85.6%的受调查者认为,选官仍要在群众公信度上做足文章。
  从各地实践看,公推公选一般包括如下环节:公开报名、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和现场测评、组织考察初步人选、党委票决、人大票决、任前公示等程序。关于公开报名时对竞选人的资格条件限制,网友们提出了较大的质疑:“按照预定人选,确定‘公推公选’条件,想提拔谁,基本上能做到提拔谁。”
  
  据报道,2007年,某县级市在“公推公选”部分镇人民政府镇长《简章》中明确规定,推选对象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工作经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全市副科级以上岗位任职2年以上;等等。如此限定怎能不使人误解为依然是在“少数人中选人”。专家指出,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应当尽量宽泛些,避免组织部圈定人员的嫌疑。
  评委在公推公选干部过程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评委“不会评”、“不公评”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此次南京市公推公选就因评委一度提问迟疑而广受质疑。“作为评委,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评判尺度与技巧,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发现考生是否具备认识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独创性。而不是对照标准答案去‘套’分数。”“评委不能打‘感情分’、‘印象分’、‘平均分’,也不能‘跟着感觉走’。”受访者纷纷表示。
  为此,公推公选要扩大考察范围,并坚定地依靠群众来选人用人。但与此同时,要严防“跑民”变“贿选”的情况。据媒体披露,花钱买选票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某地2007年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买一张选票没有200—300元,是不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公选工作成本较高是公认的:费时,搞一次公选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费力,从推荐、面试、笔试、考察,可谓兴师动众;费钱,不少地方公选花费数额惊人,选几个人就花掉三四十万元。“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将好事办好”是群众的共同心声。
  
  群众公选偏好种种
  
  调查结果显示,87.09%的受调查者对干部在公选中的表现表示“一般”或“不满意”。为什么受调查者对干部的表示满意度并不高呢?
  演说内容偏好。“你认为竞选演说应该着重谈哪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结合当地情况,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对竞选岗位的认识和未来工作规划”。“个人的性格特征及优缺点”和“工作业绩”并不是受调查者最看重的。
  上述结果表明,公选需要在答辩命题的内容设计上进一步完善,更加突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题目。以“公推公选”乡镇长为例,有些地方命题结构几乎全是针对农村工作。这样的命题方式不利于年轻有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干部脱颖而出。
  演说风格偏好。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最喜欢的公选演讲风格:一、就穿戴而言。西装革履不如朴素大方。选择穿戴应朴素的占受调查者的76.4%,而选择西装革履的仅占17.73%。二、就言语而言。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最欣赏脱稿演说者,占受调查者的65.56%,对闷头念稿演说者较为反感,仅占1.5%;此外选脱稿和念稿结合的占32.54%。三、就言谈举止而言,排在前三位的是,“言语实在、老实厚道型”、“大胆敢言、针砭时弊型”和“聪慧明辨、精明睿智型”,最不愿意选“夸夸其谈、空有激情”的干部。
  年龄偏好。就年龄而言。50.16%的受调查者表示对受调查者没有年龄偏好。但在对竞选者进行年龄段划分,20岁至50岁每十岁为一个年龄段时,显示出相对而言群众更加看好30到40岁的参选者。“山东惊现‘80后’厅官!”“史上最牛公务员!”近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现年28岁的张辉成了网络红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如果单就年龄而言,这并非稀罕事。河北省代省长胡春华是中国最年轻的省长,其仕途路上一直都是最年轻干部,27岁任副厅,29岁当正厅。据相关披露,若非因太年轻,24岁就是副厅。(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 芸)
其他文献
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事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为了解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中如何探索与实践,人民论坛记者专程到白银采访了中共白银
期刊
评述由头  2008年,中国经济仍然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事即将到来,可突然间“骂声”四起,达尔富尔、西藏、奥运,甚至一些偶然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放大……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对此是这样表示的,近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逐渐远离“挨打”时代;30年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又使中国告别“挨饿”时代;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所谓的“挨骂”时代。那么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媒体乃至民众对中国的攻击、谩骂,决不是偶然的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经过这次奥运火炬等一系列事件的洗礼,中国人民的感情虽然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是我们应该变得更坚强、更成熟、更自信,要形成一种成熟的大国心态。同时,我们应该更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不能因为几只苍蝇嗡嗡叫干扰了我们的信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我国自始至终反对奥运政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解读与预测之二:    评述由头  随着花旗、美林、汇丰和摩根斯坦利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被次贷危机“拖下水”,近来,中国股市大幅震荡。今年,受美国经济衰退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冲击,国际油价及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明显放缓,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竞争愈益激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经济,使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外部风险,也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
期刊
与1998年相比,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的确更为复杂。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是双向的:国内是通货膨胀、国外是美国次贷危机,因此政策选择处于两难境地,政策力度不大好把握。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三种风险,或者说,存在着三种担心:  一种担心是,外需趋冷,如果内需再控制过度的话,则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甚至出现类似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后经济长期停滞的局面。第二种担心是,重蹈2003—2004年投资过热
期刊
“80后”,那些花儿,在历史的长空下怒放,绚烂夺目,流光溢彩,集天地钟灵毓秀之气,受时代造化涵养之功。他们舒展奔放,在不断变幻的世界图景中,摇曳生姿,美轮美奂,绽放生命的美丽与梦想。  “80后”,是时代的表情。时尚,激情,理性,创新,展示着生命的无限潜力与可能。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天起,他们便置身于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开放的社会、宽容的氛围、自由的空气给了他们蓬勃成长的鲜活营养。他们胸臆挥洒,热情奔
期刊
编 前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有人这样称“80后”: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早熟;在长大后,他们却像个孩子;在读书时,他们匆匆忙忙地恋爱;在恋爱时,他们却迫不及待地分手;在该上大学时,他们呆在家里;在该工作的时候,他们却又不愿意做父辈们认为正经的事情;在历史中找不到他们的影子,在未来中找不到他们的将来。  对于“80后”从来没有过多的赞美,更多是质疑,甚至有的媒体质疑他
期刊
曾几何时,“80后”被作为一个被妖魔化的群体出现在各大媒体。只要提到“60后”、“70后”,大家的眼前就浮现出勤恳善良、老实本分的形象,而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似乎从那篇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开始,就成了“温室花朵”的代言人。  我也是一名标准的“80后”。  有人说“80后”不求上进。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勤奋的身影,大学有几位同窗,家境贫寒,靠助学贷款上学,但不卑不亢,用功学习,积极参加
期刊
第一次接触残疾人运动员,是20多年前的事,那时候要称伤残人。1982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见到24岁的天津青年李成钢,只有左侧的一只胳膊一条腿。他一点不避讳,自己介绍说1岁多被火车轧的,打小就是这样,也就没什么习惯不习惯的问题,只是别人说他是半拉人。中国正准备组团赴香港,参加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他入选了。知道我想拍照,李成钢撂下拐杖,单腿蹦,直冲到沙坑前一个起跳,飞出去好几米远
期刊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不同以往。首先是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人表现出的极大的爱国热情。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学会了用理性的方式来传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27岁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保护奥运圣火顺利传递;北京理工大学多处宿舍楼纷纷挂出国旗;不少大学生自发提供互联网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反华行为的强烈愤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