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题能力是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教师教学所应培养的重要能力,是高中数学课堂开展的关键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既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程序性引导,也需要教师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对学生思维与逻辑进行培养,以此提高其解题能力。本文简要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现状,总结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策略途径;
一、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思维意识疲乏
数学是人们学习的基础课程,是成长过程中陪伴至今的一种知识能力,然而由于过多的数学知识学习,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疲乏现象,即对动脑思考产生排斥,这既会导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僵局,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思维意识疲乏同样也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单一认识,在对问题的变式处理上缺乏创新,这也是制作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一大原因。
(二)教学方法刻板僵硬
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的风格,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展示,活泼的教学方法将促进教学氛围的轻松,而刻板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整体氛围的僵化,即学生主观反应的迟钝。目前由于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因而所涉及的方面较多,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存在诸多缺陷,缺少足够的精力在教学过程的模拟上,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的刻板僵硬,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
(三)教学技术陈旧落后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新起的,具有多媒体时代特征的教学技术,其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包含几何画板等媒体软件,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由于高中数学大多存在课时紧张、教学难度大等问题,因而在教学技术的运用上缺乏大胆尝试,仍旧按照板书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但缺少教学的灵动性,因而已不足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教学的需要。
二、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学生个人知识储备
每个学生个人知识的储备是不同的,其主要受自身学习水平的影响,而这种知识储备的不同又影响着教师对其解题能力的培养,因而成为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解题过程往往涉及到知识的综合利用,因而薄弱的知識储备将导致解题过程的停滞,使学生无法继续进行分析与思考,这同样也制约了教师对其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个人学习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一方面反应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反应学生自身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理解,高热情程度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讨解题能力的提升,而低热情程度将对解题能力培养过程造成阻碍,降低其学习效果。因此为解决这一影响因素,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理解,通过适当方式转变其负面态度,引导学生主动解除数学,只有在解决学生态度问题后,解题能力的培养才有明显效果。
(三)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往往体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外部因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将推动教学开展,使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更加顺利,而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导致学生反应的迟钝,不利于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有效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途径
(一)合理利用题型归纳法
题型是对题意进行分析的一种,是解题思路的开端。合理利用题型归纳法既需要对所写题目进行题意分析,找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按照解题思路进行分类,将相同解题方法的题目归为一类,以形成母题模板的效果,下面将以两道例题进行具体探讨。
例题一:已知有一圆柱体容器,其底面半径为5cm,内部装有足够的水且水面高位10cm,此时有一块金属三棱锥掉进水里,恰好被完全淹没,且淹没后水面高为15cm,已知该三棱锥底面积为2Π问这块三棱锥的体积为?
例题二:已知有两圆柱体容器,大的容器底面半径为5cm,小的容器底面半径为2cm,将小的容器装满水并倒入大容器中,大容器的水面高度恰好为5cm,问小容器的高为多少?
以上述两题为例,例题一和例题二都考察的是关于体积的求取问题,但例题一是通过水位的升高求出三棱锥的总体积,再通过三棱锥体积的公式求出其高。而例题二则是通过求得大容器里的水的总体积,再借助小容器底面积来求得其容器的高,因此这两道题便可归为同一类,运用的都是体积的代算技巧。
(二)合理利用习题练习
解题能力的培养自然离不开习题的练习,大量的解题训练将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的提升,且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既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思考题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规划时,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对相同习题进行演练,对习题的变式进行探索,以此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达到培养其解题能力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专题训练时,便可设置不同的类型进行训练,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最短距离问题和分配问题。
例题三:建筑一个容积为48米3,深为3米的长方体蓄水池,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a元,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2a元。把总造价y表示为底的一边长x米的函数,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该题目考察的是体积的计算与未知量的表达,已知蓄水池的容积为48米3,深为3米,因此可以求出其底面积,并求出底面的边长,而池壁造价又等于赤壁面积乘以价格,因此可以求得池壁价格为池底价格为3a,因而最终函数y的表达式为,其定义域为。
(三)合理利用题后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决定着解题训练的最终效果,同时也对下一阶段教学的开展起着引导作用。然而由于当前数学教学所反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懂得对习题进行变通,缺乏对解题后题目的反思与思考,因而产生‘旧题会而新题不会’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时,需根据当前教学进程与学生需要,适当开展习题的变通反思,即对同一题目的变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反思两者间的解题思路,以此提高其解题的实效性。在解答完例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该题目的解答过程,其所考察的知识点为体积和面积的计算,因此在进行思考时需要朝着体积与面积的方向思考,这便是题后的反思过程。
结论
解题能力不仅是学生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其思维意识的表达,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教师理应从题型入手,将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整理,并合理利用同类型题目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效率,再借助题后反思加强训练效果,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这既是当前高中数学现状所反应的必然需求,也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国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20(04):38.
[2]张莉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5.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策略途径;
一、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思维意识疲乏
数学是人们学习的基础课程,是成长过程中陪伴至今的一种知识能力,然而由于过多的数学知识学习,学生思维往往会出现疲乏现象,即对动脑思考产生排斥,这既会导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出现僵局,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思维意识疲乏同样也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单一认识,在对问题的变式处理上缺乏创新,这也是制作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一大原因。
(二)教学方法刻板僵硬
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的风格,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展示,活泼的教学方法将促进教学氛围的轻松,而刻板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整体氛围的僵化,即学生主观反应的迟钝。目前由于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因而所涉及的方面较多,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存在诸多缺陷,缺少足够的精力在教学过程的模拟上,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的刻板僵硬,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
(三)教学技术陈旧落后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新起的,具有多媒体时代特征的教学技术,其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包含几何画板等媒体软件,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由于高中数学大多存在课时紧张、教学难度大等问题,因而在教学技术的运用上缺乏大胆尝试,仍旧按照板书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但缺少教学的灵动性,因而已不足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教学的需要。
二、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学生个人知识储备
每个学生个人知识的储备是不同的,其主要受自身学习水平的影响,而这种知识储备的不同又影响着教师对其解题能力的培养,因而成为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解题过程往往涉及到知识的综合利用,因而薄弱的知識储备将导致解题过程的停滞,使学生无法继续进行分析与思考,这同样也制约了教师对其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个人学习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一方面反应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反应学生自身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理解,高热情程度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讨解题能力的提升,而低热情程度将对解题能力培养过程造成阻碍,降低其学习效果。因此为解决这一影响因素,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理解,通过适当方式转变其负面态度,引导学生主动解除数学,只有在解决学生态度问题后,解题能力的培养才有明显效果。
(三)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往往体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解题能力培养的外部因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将推动教学开展,使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更加顺利,而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导致学生反应的迟钝,不利于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有效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途径
(一)合理利用题型归纳法
题型是对题意进行分析的一种,是解题思路的开端。合理利用题型归纳法既需要对所写题目进行题意分析,找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按照解题思路进行分类,将相同解题方法的题目归为一类,以形成母题模板的效果,下面将以两道例题进行具体探讨。
例题一:已知有一圆柱体容器,其底面半径为5cm,内部装有足够的水且水面高位10cm,此时有一块金属三棱锥掉进水里,恰好被完全淹没,且淹没后水面高为15cm,已知该三棱锥底面积为2Π问这块三棱锥的体积为?
例题二:已知有两圆柱体容器,大的容器底面半径为5cm,小的容器底面半径为2cm,将小的容器装满水并倒入大容器中,大容器的水面高度恰好为5cm,问小容器的高为多少?
以上述两题为例,例题一和例题二都考察的是关于体积的求取问题,但例题一是通过水位的升高求出三棱锥的总体积,再通过三棱锥体积的公式求出其高。而例题二则是通过求得大容器里的水的总体积,再借助小容器底面积来求得其容器的高,因此这两道题便可归为同一类,运用的都是体积的代算技巧。
(二)合理利用习题练习
解题能力的培养自然离不开习题的练习,大量的解题训练将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的提升,且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既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思考题目,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规划时,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对相同习题进行演练,对习题的变式进行探索,以此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达到培养其解题能力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专题训练时,便可设置不同的类型进行训练,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包括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最短距离问题和分配问题。
例题三:建筑一个容积为48米3,深为3米的长方体蓄水池,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a元,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2a元。把总造价y表示为底的一边长x米的函数,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该题目考察的是体积的计算与未知量的表达,已知蓄水池的容积为48米3,深为3米,因此可以求出其底面积,并求出底面的边长,而池壁造价又等于赤壁面积乘以价格,因此可以求得池壁价格为池底价格为3a,因而最终函数y的表达式为,其定义域为。
(三)合理利用题后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决定着解题训练的最终效果,同时也对下一阶段教学的开展起着引导作用。然而由于当前数学教学所反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懂得对习题进行变通,缺乏对解题后题目的反思与思考,因而产生‘旧题会而新题不会’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时,需根据当前教学进程与学生需要,适当开展习题的变通反思,即对同一题目的变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反思两者间的解题思路,以此提高其解题的实效性。在解答完例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该题目的解答过程,其所考察的知识点为体积和面积的计算,因此在进行思考时需要朝着体积与面积的方向思考,这便是题后的反思过程。
结论
解题能力不仅是学生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其思维意识的表达,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教师理应从题型入手,将相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整理,并合理利用同类型题目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与效率,再借助题后反思加强训练效果,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这既是当前高中数学现状所反应的必然需求,也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国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20(04):38.
[2]张莉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