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必须有新的使命担当和职责要求。文章指出《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答好爱国时代之问”“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说明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教育教学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清晰时代变化要求,思索自己的职责担当。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采用了新教材,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必须有新的使命担当和职责要求。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答好爱国时代之问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而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教育之本,更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教师要做学生为国奉献的前导者
一位好老师,往往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作为学生为国奉献的前导者、引路人,教师首先要自觉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影响与教育学生,在学生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为他们铺上爱国底色。其次,全体教师要坚持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莘莘学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内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答好爱国这个时代之问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特别提到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当年这朴素的“三问”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这个爱国的“时代之问”需要全体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努力答好。每一个教师都要用好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愛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为国奉献终身。
二、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叩问自己,给出自己的答案。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永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动承担服务国家发展的重任。而教师的初心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上光荣”这四个字形容教师的地位并明确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就是教师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初心和使命是人的生命和灵魂,有什么样的信仰、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形象,人民教师必须用行动和生命去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使命担当,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全体教师首先要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强大武器铸魂育人,激发青年学生担当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时代责任。同时还要示范引领,引导学生一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传播者。
使命担当,要把责任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争做新时代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使命已明,需要担当行动,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职业道德,全身心投身教书育人工作,以过硬师德和高超的本领培养时代新人;爱国需要师长引导,更需要渗透培养,成为骨子里的血液永世流淌。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熏陶学生爱国精神,渗透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初步形成了爱国心态和精神,如:在《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梅州的过去、现在的变化情况资料,提出思考问题,知道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飞速发展,都是千千万万位爱国人士的不断拼搏提供的无限动力。让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一种让人奋进的力量。最终让学生在传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爱国精神。要满怀爱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唤醒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驱动力。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不能单向、片面地强制灌输,要将学生对于国家的正面情感、认知与认同建立在理性而牢靠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让学生在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确立对中国公民身份稳固、理性而积极的认同,从而落实到行动中,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要独具匠心、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要深挖教材内容,契合时政热点,活化爱国素材,学生所爱就是老师的教育教学努力方向。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解答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打造精彩高效课堂,争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和教育实践中践行初心、勇毅前行,担当为民服务、教育报国使命,努力工作、成就自我、成就理想、服务国家。
参考文献
[1]温静.吴一凡.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指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系列讲话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3).
[2]严秀英.基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1(02).
[3]葛琪.聚焦爱国情怀,探寻小学德育教育创新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0(12).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梅州514000)
关键词:爱国主义;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说明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教育教学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清晰时代变化要求,思索自己的职责担当。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采用了新教材,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带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必须有新的使命担当和职责要求。
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答好爱国时代之问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而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教育之本,更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教师要做学生为国奉献的前导者
一位好老师,往往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作为学生为国奉献的前导者、引路人,教师首先要自觉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影响与教育学生,在学生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为他们铺上爱国底色。其次,全体教师要坚持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在莘莘学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使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内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答好爱国这个时代之问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特别提到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当年这朴素的“三问”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这个爱国的“时代之问”需要全体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努力答好。每一个教师都要用好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愛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为国奉献终身。
二、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坚守教书育人初心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在叩问自己,给出自己的答案。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永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动承担服务国家发展的重任。而教师的初心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上光荣”这四个字形容教师的地位并明确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就是教师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初心和使命是人的生命和灵魂,有什么样的信仰、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形象,人民教师必须用行动和生命去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使命担当,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全体教师首先要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强大武器铸魂育人,激发青年学生担当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时代责任。同时还要示范引领,引导学生一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传播者。
使命担当,要把责任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争做新时代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使命已明,需要担当行动,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坚守职业道德,全身心投身教书育人工作,以过硬师德和高超的本领培养时代新人;爱国需要师长引导,更需要渗透培养,成为骨子里的血液永世流淌。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熏陶学生爱国精神,渗透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初步形成了爱国心态和精神,如:在《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梅州的过去、现在的变化情况资料,提出思考问题,知道家乡的变化和祖国的飞速发展,都是千千万万位爱国人士的不断拼搏提供的无限动力。让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一种让人奋进的力量。最终让学生在传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下,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爱国精神。要满怀爱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唤醒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驱动力。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不能单向、片面地强制灌输,要将学生对于国家的正面情感、认知与认同建立在理性而牢靠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潜能,让学生在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确立对中国公民身份稳固、理性而积极的认同,从而落实到行动中,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要独具匠心、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要深挖教材内容,契合时政热点,活化爱国素材,学生所爱就是老师的教育教学努力方向。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来解答新时代背景下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打造精彩高效课堂,争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和教育实践中践行初心、勇毅前行,担当为民服务、教育报国使命,努力工作、成就自我、成就理想、服务国家。
参考文献
[1]温静.吴一凡.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指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系列讲话精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3).
[2]严秀英.基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1(02).
[3]葛琪.聚焦爱国情怀,探寻小学德育教育创新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0(12).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梅州5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