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和跨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从去年开始,我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
开展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初衷源于普法主管部门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时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一方面我们一直强调青少年法制教育很重要、不能懈怠,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在“减负”,无法开辟专门法制教育课程;一方面法律条文晦涩死板,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更易接受形象生动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更好地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在这个背景下,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应运而生。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专门讲授法律常识的法制教育课程,它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如语文课、地理课、历史课等,加入法制知识的内容;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填鸭式”的法律条文的灌输,它是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开展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
1、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首当其冲的目的。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法律武器是这个社会惩恶扬善、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最理智、最有效的选择,因而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在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不间断地在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上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保证主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润色和补充,运用得好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活跃教学气氛。在渗透教育中运用例如案例分析等方法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应受到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法制渗透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二、开展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方法
1、要增强四个意识
(1)要有统筹计划、全面渗透的意识。开展渗透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从而引导他们从小学法、知法和守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种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靠一次渗透教育或在哪一门课渗透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渗透,需要在凡是可以进行渗透的课上都进行渗透才能达到。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這项工作开展下去。(2)要有主动渗透的意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真正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4)各级普法主管部门要有主动介入的意识。法制渗透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备起课来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各级普法主管部门主动介入,为学校提供服务。一方面要在每学期前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下学期的教材内容编写渗透教育的提示,为任课老师提供渗透教育指导,另一方面要在学期前组织老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进行渗透教育的相关法律知识。
2、要把握渗透教育的技巧
(1)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前面我们提过,法制渗透教育是在不影响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它注重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渗透教育的技巧,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要避免机械通读条文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生通读法律条文,学生对抽象死板的条文不理解,达不到渗透教育的目的。二要掌握渗透教育的时间度。渗透教育是在保证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的,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只要能向学生输送了点滴法律常识,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有了一点积累,或者只是对哪个法律问题有了一点思考、一点感悟,就达到渗透的目的了。(2)要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特点,以及主课堂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学方式,避免生搬硬套、事倍功半。对年龄层次低、接受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要采取启发引导式。如教师可以举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遵纪守法或违法犯罪的例子;可以通过表演一些生活短剧,让学生说说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什么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对年龄层次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可相应采取法理思维的方式。如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等等。
3、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从去年起,我校开始进行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试点工作,一段时期以来,这项工作已逐渐显示出其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潜力。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规律性,逐步推进,最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又一有效方式。
开展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初衷源于普法主管部门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时遇到的一系列矛盾:一方面我们一直强调青少年法制教育很重要、不能懈怠,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都在“减负”,无法开辟专门法制教育课程;一方面法律条文晦涩死板,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更易接受形象生动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更好地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在这个背景下,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应运而生。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专门讲授法律常识的法制教育课程,它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如语文课、地理课、历史课等,加入法制知识的内容;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有别于“填鸭式”的法律条文的灌输,它是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主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开展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
1、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首当其冲的目的。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法律武器是这个社会惩恶扬善、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最理智、最有效的选择,因而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决定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在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不间断地在学校课堂这个主阵地上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保证主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润色和补充,运用得好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活跃教学气氛。在渗透教育中运用例如案例分析等方法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应受到求知欲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法制渗透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二、开展主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主要方法
1、要增强四个意识
(1)要有统筹计划、全面渗透的意识。开展渗透教育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从而引导他们从小学法、知法和守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种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靠一次渗透教育或在哪一门课渗透就能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渗透,需要在凡是可以进行渗透的课上都进行渗透才能达到。这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這项工作开展下去。(2)要有主动渗透的意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开展法制渗透教育就是要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研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真正达到法制渗透教育的目的。(4)各级普法主管部门要有主动介入的意识。法制渗透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备起课来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各级普法主管部门主动介入,为学校提供服务。一方面要在每学期前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下学期的教材内容编写渗透教育的提示,为任课老师提供渗透教育指导,另一方面要在学期前组织老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进行渗透教育的相关法律知识。
2、要把握渗透教育的技巧
(1)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前面我们提过,法制渗透教育是在不影响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它注重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法律条文。因此,教师要掌握好渗透教育的技巧,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要避免机械通读条文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学生通读法律条文,学生对抽象死板的条文不理解,达不到渗透教育的目的。二要掌握渗透教育的时间度。渗透教育是在保证主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的,不能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多则几分钟,少则几十秒,只要能向学生输送了点滴法律常识,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因此有了一点积累,或者只是对哪个法律问题有了一点思考、一点感悟,就达到渗透的目的了。(2)要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特点,以及主课堂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学方式,避免生搬硬套、事倍功半。对年龄层次低、接受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要采取启发引导式。如教师可以举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说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遵纪守法或违法犯罪的例子;可以通过表演一些生活短剧,让学生说说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什么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对年龄层次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可相应采取法理思维的方式。如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等等。
3、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从去年起,我校开始进行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的试点工作,一段时期以来,这项工作已逐渐显示出其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潜力。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一项新的尝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规律性,逐步推进,最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又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