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中科技何以如此发达?我认为:得力于它的电视台的“家庭创意”节目;美国的高科技何以如此发达?我认为,得力于各地有创新开拓意识人才的不断涌进;西欧的国民素质何以如此之高?我认为,得力于他们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探索经验;中国的高、新、尖科技何以如此发达?我认为,得力于国家的大力辅助并支持。上述这些中高科技成果使国家得以强盛,使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又全赖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运用新理念教学刻不容缓。现将近年来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记下与同仁共勉。
一、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地理教学如何把握新课标,运用新理念呢?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多开拓、多创新。一句话,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想象的方法很多,诸如:鼓励学生提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老师辩论;课堂提问时经常带这些字眼:“你认为呢?”、“你说呢?”、“你的观点呢?”、“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鼓励学生说出与书本上不同的观点,对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及时地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创新意识得到肯定的喜悦,切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更不要代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最有效的方法是:“好,这个问题课去后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争取找到最佳答案。”
其次是培养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兴趣。“兴趣出天才”这是郭沫若同志的原话,也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想按新课标的精神把地理教好(外因),还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内因)。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当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甚至是执着地去追求,探索事物的奥妙。当然,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法,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巧妙地运用直观的具体的激趣方法,如,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想象,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思索,运用艺术的语言讲地理事物让学生去感受,布置制作地理模型让学生去实践,除此之外,还要联系乡土地理(这些主要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现象),特别是结合当地实际布置学生看新闻联播的时事与热点,展开讨论等。以上这些激趣之法所出的题目老师最好不说答案,把想象的时间完全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答案。
二、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木匠和制车的人能够把制作的规矩法度传授给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一定有高明的技巧。这就告诉我们:高明的技巧要靠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它启示我们,要想学生善思,教师必须先把如何去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那么,究竟如何交钥匙给学生呢?不妨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我认为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主要是如何设问,怎样设比较艺术的问,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设问后学生通过讨论、探索研究后必须有解,切忌设千古之谜,以致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如学习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学说后,让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多地震”?设问后便让学生用泥或面包、蛋糕之类制成六大板块,再做板块间的挤压伸缩动作,得到启示,回答问题。再如,学了世界人口问题后,设问:“为什么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人口问题?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呢?”这些问题可采用讨论式,也可让学生异想天开,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有新观点、新想法可在班上及时表彰。
其次是教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着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如“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种种弊端,那么,有些国家负增长是否是好事?”再如“能否把南极丰富的淡水资源运到沙漠地区去?”地球上资源有限,“如何上月球,上火星开采矿藏?”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问:“珠穆朗玛峰会不会永无止境地往上升?”、“威尼斯水上城市有无可能成为陆上城市?”等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便知道了以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便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然后是教学生如何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析,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指导训练,学生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很快地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从而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
三、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切新事物之可贵,就因为这新生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回想以前的教学,多只注重改革教师的教法,强调如何教出改革创新意识,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踏出来的路往前走,可谓吃现成饭。新课标精神要求我们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在自创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这便是用新理念教学的过程。让幼苗在创新中成长,成为巨人,成为力量,这才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标准。
如何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呢?我认为,除了扎实地开展好课堂活动外,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天文、气象、环保、人文地理等)可先由教師定相关的活动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下去活动,再由各小组讨论,汇编形成答案(成果),最后在班中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专题讲座、黑板报、地理知识小报、地理调查报告等,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总之,把握新课标,运用新理念教学是新时期教师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活动综合能力的准则,尤其是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正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一、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地理教学如何把握新课标,运用新理念呢?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探索、多开拓、多创新。一句话,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想象的方法很多,诸如:鼓励学生提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老师辩论;课堂提问时经常带这些字眼:“你认为呢?”、“你说呢?”、“你的观点呢?”、“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鼓励学生说出与书本上不同的观点,对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及时地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创新意识得到肯定的喜悦,切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更不要代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最有效的方法是:“好,这个问题课去后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争取找到最佳答案。”
其次是培养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兴趣。“兴趣出天才”这是郭沫若同志的原话,也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想按新课标的精神把地理教好(外因),还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内因)。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当学生对某一地理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甚至是执着地去追求,探索事物的奥妙。当然,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法,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巧妙地运用直观的具体的激趣方法,如,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想象,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思索,运用艺术的语言讲地理事物让学生去感受,布置制作地理模型让学生去实践,除此之外,还要联系乡土地理(这些主要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现象),特别是结合当地实际布置学生看新闻联播的时事与热点,展开讨论等。以上这些激趣之法所出的题目老师最好不说答案,把想象的时间完全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答案。
二、把思维的钥匙交给学生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木匠和制车的人能够把制作的规矩法度传授给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一定有高明的技巧。这就告诉我们:高明的技巧要靠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它启示我们,要想学生善思,教师必须先把如何去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那么,究竟如何交钥匙给学生呢?不妨略举几例,以供参考。
我认为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主要是如何设问,怎样设比较艺术的问,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设问后学生通过讨论、探索研究后必须有解,切忌设千古之谜,以致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如学习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学说后,让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多地震”?设问后便让学生用泥或面包、蛋糕之类制成六大板块,再做板块间的挤压伸缩动作,得到启示,回答问题。再如,学了世界人口问题后,设问:“为什么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人口问题?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呢?”这些问题可采用讨论式,也可让学生异想天开,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有新观点、新想法可在班上及时表彰。
其次是教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着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如“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种种弊端,那么,有些国家负增长是否是好事?”再如“能否把南极丰富的淡水资源运到沙漠地区去?”地球上资源有限,“如何上月球,上火星开采矿藏?”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问:“珠穆朗玛峰会不会永无止境地往上升?”、“威尼斯水上城市有无可能成为陆上城市?”等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便知道了以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便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然后是教学生如何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析,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指导训练,学生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很快地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从而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
三、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切新事物之可贵,就因为这新生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回想以前的教学,多只注重改革教师的教法,强调如何教出改革创新意识,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踏出来的路往前走,可谓吃现成饭。新课标精神要求我们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在自创的过程中发展能力,这便是用新理念教学的过程。让幼苗在创新中成长,成为巨人,成为力量,这才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标准。
如何把创新的能力还给学生呢?我认为,除了扎实地开展好课堂活动外,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天文、气象、环保、人文地理等)可先由教師定相关的活动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下去活动,再由各小组讨论,汇编形成答案(成果),最后在班中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专题讲座、黑板报、地理知识小报、地理调查报告等,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总之,把握新课标,运用新理念教学是新时期教师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活动综合能力的准则,尤其是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正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