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其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强烈的宗教意识:批判现行宗教、夸赞灵魂和将人性神化,这种宗教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他的超验个人主义思想,即注重精神、强调个性、关注实践、呼吁自助和坚持个人权利至上。
  关键词:爱默生 个人主义 宗教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演讲家,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爱默生的思想是美国文化和传统意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以后的美国文学、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1 宗教背景
  在爱默生所处的时代,美国大陆盛行的宗教有清教的达尔文教和唯一理教。早期美国大陆的大部分居民信仰的都是清教。他们信仰上帝,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是:虔敬、严肃、谦卑、勤勉、诚实和节俭等等,这些都对美国人的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到了17-18世纪,美洲大陆受到欧洲科学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清教加尔文教宿命论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十分不满,致使18世纪末,唯一理教——这种新的教派在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兴起了,其教义是:上帝具有父性,人之间是兄弟关系,耶稣是人类的领导,人因品质而得到拯救,人类永远进步,上帝创造了万物,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包括人的内心、人具有神性。唯一理教将一股自由之风带给了当时思想禁锢的社会,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得以改变,新的思想崛起来了。
  2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1)批评现行宗教。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不留余地地批判现行的宗教。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批判基督教道:
  “历史上的基督教陷入了那种破坏一切宗教交流的企图的错误。在我们看来,在世世代代的人看来,它都不是灵魂的教义,而是个人的夸张,绝对的夸张,仪式的夸张。它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仍是以有害的夸张描述基督这个人……一度被各种崇拜和爱的表示包围着的他的名字现在已堕落成为一种官衔,这毁灭了一切慷慨的同情和喜爱。”
  可见爱默生个人主义既不满加尔文教中掌握人的命运的、高高在上的、否定人性的上帝,也不满唯一理教中的机械和被动、过于注重理性而不关注人的精神,他认为当时的宗教是过时的形式主义,割断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交流,使人们体会不到上帝的光辉和力量。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还批判当时的教会过于渲染耶稣拥有的施展奇迹的力量却忽视了耶稣行为本身所应表现的宗教真理,这使得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而不能启示真理,也就是说基督教不再是一种关于心灵的教义,而是关于个人权威的仪式。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成为了少数人用来阐述的对象,大多数人则远离真理;而由于牧师的阐述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真理也变得不可琢磨了。“神灵的教义丢失了,属于大多数人的粗俗的教义篡夺了灵魂教义的位置”。
  (2)夸赞灵魂,精神至上。爱默生在其作品中不加掩饰地夸赞灵魂:“一个灵魂,他们的灵魂,比整个世界都更富有智慧。”爱默生个人主义注重精神,注重人精神的感悟。在他的心中,“这个世界不是多种力量的产物,而是一种意愿、一种心灵的产物。”而“耶稣基督属于真正的先知民族。他清楚地看到了灵魂的神秘。他为灵魂朴素的和谐所吸引,为它的美而陶醉。他生活在其中,并从中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对人精神的侧重,精神在他的眼中,是终极的实在,是超越一切的,传统意义上的上帝不再是超人或者神,而是一种抽象的理想和观念,是事物的内在神性,是宇宙的精神结构,所以,人只要心中有神,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3)人性神化。爱默生曾在其代表作《论自然》中提出自然界是由“有形的自然”和“无形的自然”组成的,也就是自然实际上有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自然,自然有着浓郁的精神色彩,自然景观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一成不变的物质存在,它是否优雅别致,或者丑陋邪恶完全在乎于欣赏它的人的喜怒哀乐,产生愉悦或者悲伤的力量不在乎于自然界本身,而在乎于个人体验或者是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精神的意象,人可以凭直觉感受自然,而成为神或者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人心中有上帝,上帝就与之同在。美国思想史家帕雷顿曾说:“唯一理教宣称人性是优秀的,超验主义者则宣布人性与神性一样。”可见,在爱默生的眼中,人的灵魂和上帝相像,是神性本质的分享者,即使最简单的人,只要他能够全身心地崇拜上帝,就能成为上帝。因此,人们不需要效法他人,甚至根本也不需要通过任何诸如牧师、教会、先知、耶稣、甚至《圣经》等媒介而能独立去面对上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每个人心中便有自己独特的上帝,上帝是一个精神真理,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二 爱默生文学中的宗教意识的渊源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主义意识,这源于爱默生的超验个人主义:爱默生超验个人主义本身就是受唯一理教启发而形成的,但同时进一步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可以通过直觉与上帝联系,上帝属于每一个寻求他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神性,可独立面对上帝,独立与之联系,而不需中介;上帝与人类共存,上帝通过大自然和人的直觉存在,人不应该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应该受到宗教权威的压制和现存环境的阻碍。学者钱满素曾评论道:
  “爱默生的宗教,它没有仪式,没有崇拜,没有教义,没有布道,没有牧师,没有教会,剩下的只是一位孤零零的、无形无体的上帝在象征着终极真理,还有一位与凡人为伍的耶稣在代表着任何发现真理的人。”
  在美国,个人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至19世纪时,就已经经历过了从英国传统、清教时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宪法程序、启蒙时期到实践时期,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个人主义多继承欧洲个人主义,特别是英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是美国的欧洲个人主义版本,毫无特色,到了19世纪杰弗逊个人主义时期,个人主义强调了个人的现实利益和生存权利,之后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对美国的个人主义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提高,突出了个人的精神作用和个人的主观世界,强调了人的个性:
  1 注重精神。爱默生的超验个人主义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超灵”——超验主义的精髓强调的就是人的灵魂的重要性: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无所不容,乃万物之本、万物之属,它将人、自然和上帝连成一体,它能够超越经验世界进入超验世界,因而人身上便有了灵魂的神圣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个体中都普遍存在着人类的共性,每个个体的内心都有上帝的存在。人的精神是至关紧要的,精神和灵魂是人的本质;人通过直觉就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着普遍的灵魂而成为一个纯粹的自我。爱默生说:
  “谁来为我界定个人?我看着这独一无二的宇宙之灵有那么众多的表现,深感敬畏和欢欣。我看到自己融于其中,……我在神中成长。我只是它的一种形式,它是我的灵魂。”
  所以他的宗教意识中灵魂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上帝的交流不需要媒介。
  2 强调个性。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始终贯彻着这一点:人是社会和宇宙的主体,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利益。他强调:
  “我首先要劝你走自己的路;拒绝好的榜样,甚至那些人们想象中的神圣榜样,大胆地爱上帝,而无需经过中介人或羞羞答答的借口。你会找到足够的朋友,他们会支持你与卫斯里兄弟和奥柏林竞争,他们都是圣人和先知。我们要感谢上帝创造了这些好人,但也要说:我也是一个人。模仿再好也不会超过模仿者本人。模仿者注定只能是毫无希望的平庸之辈。创造者做什么都是出自天然,所以他觉得它有魅力。而对模仿者来说,他不但不会出于天然地去做,而且还会失去了自己的美,但却又没有得到别人的美。”
  3 关注实践。继承英国个人主义传统,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并不单单是抽象地谈论思辩哲学,而是关注行动、关注实践:“个人若要把握自己,就必须从自己的工作当中脱身出来,去了解其他所有的劳动者。”“行动的最终价值(与图书的价值一样,但比图书更好)在于:它是一种资源。”另外,他在《美国学者》中对实践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健康的行动的人,无疑会获得智慧最丰厚的回报。我不愿使自己隔绝于这个行动的世界;不愿把一棵树移植到花盆,让它挨饿和枯萎;我也不愿只相信某种特殊才能的收获,而像萨瓦人那样耗尽自己思想的矿藏。”
  4 呼吁自助。爱默生的自助观点是其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其思想的最后升华,爱默生说过:
  “我们归于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最大功绩,是他们蔑视经典,轻慢传统,而以思想立传的做法。人皆有努力捕捉,注视自己心灵深处迸发的一线闪光,不必为诗仙哲圣们的光辉弄得眼花缭乱。”
  在爱默生看来,自助不仅表明了人可以从各种传统及现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宣告了人的自我拯救和自我选择,自助鼓励世人从上帝、从社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大声疾呼: “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来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坚持个人权利至上。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和精神,要求世人自助,他所倡导的个人,是拥有与他人相分离的独立主权的个人,是优先于其他外在的任何公共目的和任何善恶标准的个人。在爱默生的个人主义看来,普遍性只有当它以每个个人的特殊性的形式出现时才有意义。因为在整个世界万物中,只有个人才是最神圣的,任何既有的思想观念,任何亲人,任何团体也不能束缚个人的发展。爱默生在《论自助》中说道:
  “尽我所能去赡养父母、养活家人,做忠于妻子的丈夫——但是我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方式去维系这些关系,不诉诸于习俗,而是做真正的自我。再也不能为了你们而毁了自己,或是毁了你们。你们若能喜欢本色的我,那我们将皆大欢喜;如若做不到,我也能明白你们自有道理。”
  可见,爱默生追求个人权利,不接受任何的约束,即使这种约束来自于最亲的人,更不用说这种约束来自于外部环境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爱默生注重精神,使之在其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夸赞灵魂;爱默生强调个性,使之在其文学创作中将人推上了神的位置,将人性神话;爱默生呼吁自助、坚持个人权利至上、关注实践,使之无法忍受现行宗教的束缚而对其进行无情批判。可见,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浓郁的宗教特色,完全源于他的超验主义个人主义哲学,是其超验主义思想文学上的宗教体现。
  
   参考文献:
   [1] Vernon L.Parrington,Main Currents in American Thought,Harvard Books vol.2,New York1927.
   [2] Ralph Waldo Emerson,selections from Ralph Waldo Emers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0.
   [3]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黄绍湘主编:《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版。
   [6] [美]爱默生,孙宜学译:《爱默生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英]托马斯·霍布斯:《人的本性》,理查德·S·彼得堡主编:《身躯、人和公民》,纽约柯利尔出版社,1967年版。
   [8] [美]爱默生,黄立波编译:《爱默生随笔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美]爱默生,姚暨容译:《爱默生散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康尚珍,女,1976—,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美国文学,工作单位: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瑾红,女,1968—,江西吉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文学,工作单位: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进入冬季,你的皮肤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本滋润细腻的面部皮肤开始变得有些粗糙,斑点颜色显得更深,甚至有脱皮现象。这时,你需要格外注意保养,因为你的皮肤已处于紧急缺水状态。  皮肤的性质是与生俱来的,和遗传有关。皮肤的状况却是后天形成的,通过适当保养是可以改善和改变的。夸张的广告词中会说:“能将油性肌肤调整为中性肌肤。”事实上皮肤性质的惟一标准是“皮脂腺分泌皮脂(油)的功能”,如果皮脂腺的分泌功能活跃
郑州:锂鱼三吃鲤鱼三吃是郑州的名菜,那鲤鱼是黄河鲤鱼。一半干吃,一半糖醋瓦块,头尾杂加萝卜丝做汤,最有意思的是把糖醋汁拌一窝线面条吃,跟杭州西湖醋鱼拌面有异曲同工之
《呼啸山庄》是一部公认的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的天才之作。它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其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
产后是妇女身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增加营养和合理的作息,并要注意加强锻炼。产后进行身体锻炼有四大好处:一是增强心肺功能及全身肌肉的收缩力,防止因怀孕活
《红字》揭露了教会的压迫、道德的虚伪,更赞颂了自由与爱情、真实与善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海丝特是罪恶的象征,但她的美德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红字A也因此具有了不同的
摘 要: 日本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全面而深刻。这种影响,首先使日本人创造了一个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随中国古代文学风格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汉文学系统。所谓奉汉文学,就是指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人用目文创作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学的两个支脉。本文以《源氏物语》为例,对中日文学加以对比研究。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    一、《源
近读茶史,方知中国茶叶走进英国,是公元1634年以后的事。在此之前,英国人不知茶叶为何物,更不懂还有饮茶一说。可是,一旦茶风吹进这个国家,神奇、诱人的中国茶便很快被上流
延续去年迅猛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大连机场运输生产顺利实现“开门红”。一季度旅客吞吐量达到37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保障航班3.1万架次,同比增长10.4%,共完成货邮吞吐
神奇的非洲红果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个山峦起伏的古国,大约几百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了。埃塞俄比亚人早在公元五六世纪或更早就发现了咖啡果实的妙用
豆豉,系选用黑豆或黄豆经蒸熟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一般制酱用的为咸豆豉,入药多用淡豆豉。豆豉又称豉、幽菽、康伯等,为我国所特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