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l.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在观察时,观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初中生物实验中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代替的功能。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所决定,也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实验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是指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
  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在演示实验中,为使学生观察准确,教师应该:1)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实验现象要清楚。2)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3)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的方法有边讲边观察,先讲后观察,先观察后讨论、总结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观察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以及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三、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
  首先,要解决敢说敢想的问题。作为学生,长期以来,学什么和怎样学总是教师说了算,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从而变得僵化。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可以自由发言的环境,允许学生不着边际的加入和“胡思乱想”,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并用平和、宽容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说和想,切忌用挖苦和嘲笑来对待学生和说和想。这样。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动下,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去思考,就有话说,想去说。其次,解决怎么说怎么想的问题。学生敢说敢想。思维活跃.这显然还不够,因为思维是严密的,更要有深度。所以,教师在学生敢说敢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同题。要帮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说说将这些问题拿来研究的意义,从而做出研究问题的准确的判断,懂得思维的逻辑性.要让学生对自己做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做出解释,要使他们明白科学的“假设”和“实验设计”并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最后,解决如何答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多作理性的思考,从细化步骤、优化过程方面多作分析和评价,得出最直接的结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做出准确推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和比较、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四、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五、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
  总之,不断改进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和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科学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对生物实验课的关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5,(09).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从心胆论治针刺结合皮内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把60例符合要求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心胆论治组)和对照组(非穴位浅
【摘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在教学过程
【摘要】在遵循素质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长远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素质教育创新方法    我们把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称为素质,也就是说,后天培养对一个人素
【摘要】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在初三阶段表现得更加突出,采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分差异化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系统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需求及欲望,并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
背景:甲状腺毒症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
目的:  本研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肾虚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隔姜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判
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数学概念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个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这将有助于数学的学习。  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30多年,经历了多种高中数学教材版本,觉得真正
《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育    一 、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使他们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本身软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师能够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力,将数学这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