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里德曼通过分析美国的历史数据,得出了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被人们称为“弗里德曼法则”。本文通过对我国1986-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情况基本拟合了该法则,而对货币供给和弗里德曼法则进行比较发现,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弗里德曼法则曲线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关键词:弗里德曼法则;货币数量;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87-01
2009年,我国为了抵御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张信贷,增加赤字预算的措施,导致我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CPI的数值屡创新高。这个中的因果关系到底如何?货币发行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唯一推手?将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运用到我国,检验一下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弗里德曼法则
弗里德曼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加(减少)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他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关于后一个法则,早在1959年弗里德曼就在《货币需求的一些理论与实证答案》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推导。他的推到公式如下:
(1)
在(1)中M表示货币的需求量,N表示人口,PP表示价格水平,YP表示永恒收入,γ和δ是常数。对公式(1)左右两边取对数得:
(2)
对公式(2)左右两边求导数得到:
(3)
上面这个式子的右边就是货币的收入需求弹性,即当收入增加(减少)百分之一时,货币需求量增长(降低)了百分之几。左边的δ表示货币的收入需求弹性。弗里德曼根据1870-1954年这八十多年美国的数据测算出了在这个期间收入增加1%,实际货币需求增加1.8%。即δ等于1.8。这就是著名的弗里德曼法则:收入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弗里德曼的推导中,这里的收入和货币需求数量都是人均的概念,如果把N去掉,那么这个式子就表示宏观的意思了,即GDP增长量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下面来探讨一下,我国GDP的变化情况和货币需求数量是否也满足1:1.8这个条件。
二、弗里德曼法则与我国的实践
在统计上,没有实际货币需求这个指标,更不能得到确切的数值,为了计算货币的实际需求数量,首先必须探讨影响货币需求因素,建立货币需求决定模型。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国央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有四个:经济增长(y′)、物价稳定(p′)、充分就业(u′)和国际收支平衡(n′)。因此可以把货币需求的决定归结为这四个因变量,那么货币需求的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其中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
图11986年-2009年我国实际货币需求与弗里德曼规则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5年-2010年各期
从图1可知1986—1990年,我国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一直高于弗里德曼法则:经济每增长(或下降)1%,实际货币需求增长(或下降)1.8%的结论。事实上,1986-1990年这一时期,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达到了9.34%,说明和弗里德曼法则是拟合的。1993-1996年,我国的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又高于弗里德曼经济实证法则。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1996年,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6.4%、14.7%、24.1%、17.1%。所以说,这个阶段也是和弗里德曼法则拟合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了长期的通货紧缩;2007-2008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一时的通货紧缩。上述经验表明:我国的实际货币需求增长情况验证了弗里德曼结论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收入实际货币需求弹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如果货币需求超过这个数值,就会推动物价的上涨或下跌,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弗里德曼法则曲线表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增长率,它是度量实际货币需求量的曲线,因此M2增长率曲线和弗里德曼法则曲线之间的差额表示经济生活中货币盈余或缺口。从我国的情况来看,1997年之前,M2增长率曲线高于弗里德曼法则曲线,而且他们之间的差额很大;1997年之后,M2增长率曲线围绕在弗里德曼法则曲线的周围,两者之间的差额不大,这个时期也没有出现急剧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的通货紧缩。说明了货币供给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增长率时,就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结束语:对我国198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表明,我国货币需求增长率与弗里德曼法则是拟合的;而当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远远超过弗里德曼法则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其接近时,则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性,但是可以用弗里德曼法则去预测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奇.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J].社会科学杂志.1985,6.
关键词:弗里德曼法则;货币数量;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87-01
2009年,我国为了抵御金融危机,采取了扩张信贷,增加赤字预算的措施,导致我国通货膨胀愈演愈烈,CPI的数值屡创新高。这个中的因果关系到底如何?货币发行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唯一推手?将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运用到我国,检验一下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弗里德曼法则
弗里德曼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加(减少)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他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关于后一个法则,早在1959年弗里德曼就在《货币需求的一些理论与实证答案》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推导。他的推到公式如下:
(1)
在(1)中M表示货币的需求量,N表示人口,PP表示价格水平,YP表示永恒收入,γ和δ是常数。对公式(1)左右两边取对数得:
(2)
对公式(2)左右两边求导数得到:
(3)
上面这个式子的右边就是货币的收入需求弹性,即当收入增加(减少)百分之一时,货币需求量增长(降低)了百分之几。左边的δ表示货币的收入需求弹性。弗里德曼根据1870-1954年这八十多年美国的数据测算出了在这个期间收入增加1%,实际货币需求增加1.8%。即δ等于1.8。这就是著名的弗里德曼法则:收入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弗里德曼的推导中,这里的收入和货币需求数量都是人均的概念,如果把N去掉,那么这个式子就表示宏观的意思了,即GDP增长量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下面来探讨一下,我国GDP的变化情况和货币需求数量是否也满足1:1.8这个条件。
二、弗里德曼法则与我国的实践
在统计上,没有实际货币需求这个指标,更不能得到确切的数值,为了计算货币的实际需求数量,首先必须探讨影响货币需求因素,建立货币需求决定模型。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国央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有四个:经济增长(y′)、物价稳定(p′)、充分就业(u′)和国际收支平衡(n′)。因此可以把货币需求的决定归结为这四个因变量,那么货币需求的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其中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
图11986年-2009年我国实际货币需求与弗里德曼规则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5年-2010年各期
从图1可知1986—1990年,我国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一直高于弗里德曼法则:经济每增长(或下降)1%,实际货币需求增长(或下降)1.8%的结论。事实上,1986-1990年这一时期,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达到了9.34%,说明和弗里德曼法则是拟合的。1993-1996年,我国的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又高于弗里德曼经济实证法则。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1996年,通货膨胀率分别高达6.4%、14.7%、24.1%、17.1%。所以说,这个阶段也是和弗里德曼法则拟合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了长期的通货紧缩;2007-2008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一时的通货紧缩。上述经验表明:我国的实际货币需求增长情况验证了弗里德曼结论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长期来看,收入实际货币需求弹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如果货币需求超过这个数值,就会推动物价的上涨或下跌,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弗里德曼法则曲线表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增长率,它是度量实际货币需求量的曲线,因此M2增长率曲线和弗里德曼法则曲线之间的差额表示经济生活中货币盈余或缺口。从我国的情况来看,1997年之前,M2增长率曲线高于弗里德曼法则曲线,而且他们之间的差额很大;1997年之后,M2增长率曲线围绕在弗里德曼法则曲线的周围,两者之间的差额不大,这个时期也没有出现急剧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的通货紧缩。说明了货币供给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增长率时,就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结束语:对我国198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表明,我国货币需求增长率与弗里德曼法则是拟合的;而当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远远超过弗里德曼法则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与其接近时,则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具有滞后性,但是可以用弗里德曼法则去预测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葛奇.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J].社会科学杂志.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