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快速而拥挤,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于是,自然主义成了人们心中放松与回归的代名词。本文主要从该酒店的设计理念谈起,解读自然主义风格设计的意义,该酒店自由沉稳又不乏清新的感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了。
关键词:自然;灯光;人文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17-02
引言:“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科技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就越远。于是,尘世中生活的人们贴近自然的欲望就越强烈。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是,伴随着科技迅速进步的步伐,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贴近自然!原因很是简单,人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创造的社会必须与自然和谐而存在,否则社会就必然为自然所否定。
一、自然主义风格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面对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的环境越来越少,所以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它自由清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居室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这种回归自然的心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居住概念——“自然主义”。自然主义风格出现于19世纪末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上世纪初的美国,以赖特建筑为代表的草原风格别墅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他们选择自然材质并强调室内外相结合的设计,对自然主义风格进行了重新诠释。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正因为自然风格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更要求我们去理性对待,加深对它的研究。面对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的环境越来越少,所以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快速而拥挤,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于是,自然主义成了人们心中放松与回归的代名词。它自由清新的感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居室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了。无论使用什么材料和技术,回归都是永远的主旋律。原始粗犷的古朴质感配合现代风格的冰冷凛冽,自然主义以质朴又变化无穷的姿态注入到当代生活之中。
二、方案的前期调研及入手点
自然主义风格特点在于,在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色彩多为纯正天然的色彩,如矿物质的颜色。材料的质地较粗,并有明显、纯正的肌理纹路,很少有木夹板和贴木皮。空间开敞通透,并强调自然光的引进。
“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经过收集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料,我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主义风格设计都体现在居家和大型的集体化公寓上面,在内容上不仅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形式上也有些单一、直白,往往这种设计不容易有创造性,缺乏深意,很难获得专家的认可。而一些在大型的设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多数是脱离俗尘具有相当设计创意的,荣获第十七亚太室内设计大奖中的一个作品勾起了我的思绪。酒店,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所,这个提到它就能想到繁华喧嚣都市的场所,当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时就像一轮圆月一样让人内心倍感舒适、平静,因此我决定以小型酒店设计为题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自然主义风格的意义。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并结合自然主义风格的设计特点,如何使酒店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不破坏它同时又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正式成为了本方案的入手点。换句话说,将酒店本身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成为了此次设计的重点,但这里所说的“融合”不仅是指与周边自然环境符号的借鉴与拷贝,它还包含对原有自然环境或文化价值的升华,包含对自然环境缺陷的弥补和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原有的自然环境重放异彩。
三、方案的深入阶段
(一)方案的分析
自然环境符号包括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山川、河流、大地,这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需要爱护的“家园”。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了时代设计的主题,到这里此次方案的思路就此确定,就是建立一个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酒店。依山傍水,远离尘嚣,鸟语花香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自然的气息是疲倦最好的补给,撇开世俗的烦恼,回归原生态,把休闲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以享受为最高原则,生活的更好,奔波并不是唯一方式,懂得珍惜懂得放松,懂得创造自己的需要!于是我决定本方案就建立在河流之上,背临山川,面朝平原。下面就本方案的细节做一下深入分析:
1、从方案的地理位置看,该酒店选址在远离城市郊区的一条河流之上,背面则依山而建,既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求和融入自然的初衷,体现了方案的创意;又保证了交通的便利,确保了方案的可实施性。酒店自然朝向阳光,受阳面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光照,冬季受风面采用保暖材料,以防止室内温度的流失。
2、从方案的造型看,方案外观采用了流线型设计,酒店的入口处采用三层机刨水磨石石阶,做到了平面到立面的层次变化,而最上层的一阶则通向东北侧的厨房大门从而承接整个建筑的正面。西侧楼梯外部采用玻璃框架式结构,在二层的外部设计上,一是考虑到入口的纵深感;二是为了保证整体造型的层次感,因此采用了新保利大厦的外部设计,以方形长条不规则的排列做为二层的窗格。
3、从方案的材质上看,酒店门廊设计采用双玻璃推拉门与天然石材拼接而成,而酒店的“水竹轩”也以石刻镂空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内部地面采用石灰石铺贴,显得自由沉稳,左侧则采用落地的大型玻璃,保证了外观的通透感和自然感;西侧的楼梯处透明玻璃的设计使顾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室外的美景;加上水流自外由内的设计,以及中式元素的点缀,在不失内涵的前提下把整个酒店同自然连接为了一体。
4、从人们的感官和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人流路线与视觉的关系:方向性和层次的变化,配合关键性建筑,使人们产生趣味变化带来更深层次的内心感受。倾斜式的入口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格局的惯性认识,给人们带来特别感受的同时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
5、从室内分析,利用一个距离较长的景观走廊使人们步入主要餐饮空间前,对整个空间所体现的文化与内涵有一个逐渐加深的心里体会。宽松的使用空间的设计达到了合理分配人流的效果。在人们步入每一个功能性空间的交接处时,都利用人文或自然的景观突出关键点,含蓄地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将人们的入座就餐空间,安排于能最大限度接受和融合自然光环境的位置,以最大的视角,将自然风景引入室内,从而达到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的自然效果。
(二)灯光的运用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照明的反应,是根深蒂固的,水面阳光的闪耀,傍晚的宁静暮色,以及深夜林中的阴森,这些都是气氛和照明发生相近联系的结果。阳光是炎热,透射一切的。黑暗可能是神秘的虚幻的,照明之所以能引导人发生联想,原因就在于创造这种条件,构成这种联想的气氛,照明也具有改变基调、外表、注意力事件的步调和涵义方向的灵活性。
酒店室内灯光设计采用点式布光,光照的强度并没有选择过强的射灯照射,而是采用相对柔和的散光式照明,使整体色调保持厚重,沉稳感的同时又使局部不失特色。景观竹的照明采用射灯,使其既满足了装饰功能的要求,又不过分的吸引顾客的眼球喧宾夺主;仿古砖墙的照明则采用线光源的照明,配合暖色灯光使整个空间显得舒适,高雅。
我们可以通过照明逐步改变色调效果来创造含蓄的立体局限感,能使人改变注意力的方向,也能改变色调平衡和基调,或者改变画面的表现力、静态和注意焦点。这种照明的变化是照明的一种极其富有感染力的功能。
照明变化要有效,就必须明显触目,通过布光,可以重新安排画面重点和明暗配置,从而改变画面的整个构图平衡。楼梯处的照明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照明形式,而是采用地灯照明,自下而上的光线与楼梯的层次感完美的统一到了一起。散座区周围的水槽同样运用了这一点,不同的是它突出了水的韵律。桌椅的静、流水的动,这样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场景使整个构图乃至空间达到了视觉与心理的平衡。
四、人文性
“人也是按照美的来建造型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
酒店门廊处的斜石运用镂空技术雕刻了“水竹轩”三个打字,字体则是中国的古代印章字。景观长廊右侧采用天然石材,配以具有清代特色的花架以及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佛头。接待台背景采用窗格的穿插,而雅座区则采用木制双玻璃半隔断的形式。用餐区的墙面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的设计,与楼梯间旁的景观竹形成了动静的呼应。加之总体中式窗格运用这些都完美地诠释了人文性的设计理念。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那么,我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民族的部分。我们将来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如何利用人文去创造新事物,设计中所要体现的不但是现代的科技、新颖的创意,更要有文化内涵,这就像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只有拥有了它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
五、自然—中国
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科技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就越远。于是,尘世中生活的人们贴近自然的欲望就越强烈。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是,伴随着科技迅速进步的步伐,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贴近自然! 原因很是简单,人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创造的社会必须与自然和谐而存在,否则社会就必然为自然所否定。由此,就不难理解,社会越是进步,人们越是渴望贴近自然的本质原因。中国将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而前提正是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就像阳光一样必将把这条道路照耀的光辉无限。
结束语:显而易见的是,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原本不曾预料的困惑:物质文明成果所带来的一切并非如当初我们的渴望,“异化”成为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后的一个普遍现象。贴近自然"决非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现实社会的人们在承受了现代文明洗礼之后必然的选择。诸如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家安置在城市的边缘,以便在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拥挤的人群中享受工作之余的生活等现象就是这一选择的具体表现。在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贴近自然的愿望,也是人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出版社,198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
[3]陈望衡.美与当代生活方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高履泰.建筑光环境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1.
关键词:自然;灯光;人文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17-02
引言:“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科技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就越远。于是,尘世中生活的人们贴近自然的欲望就越强烈。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是,伴随着科技迅速进步的步伐,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贴近自然!原因很是简单,人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创造的社会必须与自然和谐而存在,否则社会就必然为自然所否定。
一、自然主义风格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面对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的环境越来越少,所以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它自由清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居室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这种回归自然的心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居住概念——“自然主义”。自然主义风格出现于19世纪末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上世纪初的美国,以赖特建筑为代表的草原风格别墅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他们选择自然材质并强调室内外相结合的设计,对自然主义风格进行了重新诠释。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正因为自然风格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更要求我们去理性对待,加深对它的研究。面对着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与大自然容为一体的环境越来越少,所以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快速而拥挤,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日趋迫切,于是,自然主义成了人们心中放松与回归的代名词。它自由清新的感觉,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居室设计就好像把家轻轻放在大自然中,所有的疲惫和倦怠都烟消云散了。无论使用什么材料和技术,回归都是永远的主旋律。原始粗犷的古朴质感配合现代风格的冰冷凛冽,自然主义以质朴又变化无穷的姿态注入到当代生活之中。
二、方案的前期调研及入手点
自然主义风格特点在于,在现代简约基础上应用更多的自然材料,如原木、石材、板岩、玻璃等,色彩多为纯正天然的色彩,如矿物质的颜色。材料的质地较粗,并有明显、纯正的肌理纹路,很少有木夹板和贴木皮。空间开敞通透,并强调自然光的引进。
“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经过收集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料,我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主义风格设计都体现在居家和大型的集体化公寓上面,在内容上不仅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形式上也有些单一、直白,往往这种设计不容易有创造性,缺乏深意,很难获得专家的认可。而一些在大型的设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多数是脱离俗尘具有相当设计创意的,荣获第十七亚太室内设计大奖中的一个作品勾起了我的思绪。酒店,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所,这个提到它就能想到繁华喧嚣都市的场所,当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时就像一轮圆月一样让人内心倍感舒适、平静,因此我决定以小型酒店设计为题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自然主义风格的意义。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并结合自然主义风格的设计特点,如何使酒店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不破坏它同时又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的特点正式成为了本方案的入手点。换句话说,将酒店本身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成为了此次设计的重点,但这里所说的“融合”不仅是指与周边自然环境符号的借鉴与拷贝,它还包含对原有自然环境或文化价值的升华,包含对自然环境缺陷的弥补和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原有的自然环境重放异彩。
三、方案的深入阶段
(一)方案的分析
自然环境符号包括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山川、河流、大地,这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需要爱护的“家园”。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了时代设计的主题,到这里此次方案的思路就此确定,就是建立一个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酒店。依山傍水,远离尘嚣,鸟语花香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自然的气息是疲倦最好的补给,撇开世俗的烦恼,回归原生态,把休闲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以享受为最高原则,生活的更好,奔波并不是唯一方式,懂得珍惜懂得放松,懂得创造自己的需要!于是我决定本方案就建立在河流之上,背临山川,面朝平原。下面就本方案的细节做一下深入分析:
1、从方案的地理位置看,该酒店选址在远离城市郊区的一条河流之上,背面则依山而建,既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求和融入自然的初衷,体现了方案的创意;又保证了交通的便利,确保了方案的可实施性。酒店自然朝向阳光,受阳面能最大程度的接受光照,冬季受风面采用保暖材料,以防止室内温度的流失。
2、从方案的造型看,方案外观采用了流线型设计,酒店的入口处采用三层机刨水磨石石阶,做到了平面到立面的层次变化,而最上层的一阶则通向东北侧的厨房大门从而承接整个建筑的正面。西侧楼梯外部采用玻璃框架式结构,在二层的外部设计上,一是考虑到入口的纵深感;二是为了保证整体造型的层次感,因此采用了新保利大厦的外部设计,以方形长条不规则的排列做为二层的窗格。
3、从方案的材质上看,酒店门廊设计采用双玻璃推拉门与天然石材拼接而成,而酒店的“水竹轩”也以石刻镂空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内部地面采用石灰石铺贴,显得自由沉稳,左侧则采用落地的大型玻璃,保证了外观的通透感和自然感;西侧的楼梯处透明玻璃的设计使顾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室外的美景;加上水流自外由内的设计,以及中式元素的点缀,在不失内涵的前提下把整个酒店同自然连接为了一体。
4、从人们的感官和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人流路线与视觉的关系:方向性和层次的变化,配合关键性建筑,使人们产生趣味变化带来更深层次的内心感受。倾斜式的入口打破人们对传统文化格局的惯性认识,给人们带来特别感受的同时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
5、从室内分析,利用一个距离较长的景观走廊使人们步入主要餐饮空间前,对整个空间所体现的文化与内涵有一个逐渐加深的心里体会。宽松的使用空间的设计达到了合理分配人流的效果。在人们步入每一个功能性空间的交接处时,都利用人文或自然的景观突出关键点,含蓄地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将人们的入座就餐空间,安排于能最大限度接受和融合自然光环境的位置,以最大的视角,将自然风景引入室内,从而达到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的自然效果。
(二)灯光的运用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照明的反应,是根深蒂固的,水面阳光的闪耀,傍晚的宁静暮色,以及深夜林中的阴森,这些都是气氛和照明发生相近联系的结果。阳光是炎热,透射一切的。黑暗可能是神秘的虚幻的,照明之所以能引导人发生联想,原因就在于创造这种条件,构成这种联想的气氛,照明也具有改变基调、外表、注意力事件的步调和涵义方向的灵活性。
酒店室内灯光设计采用点式布光,光照的强度并没有选择过强的射灯照射,而是采用相对柔和的散光式照明,使整体色调保持厚重,沉稳感的同时又使局部不失特色。景观竹的照明采用射灯,使其既满足了装饰功能的要求,又不过分的吸引顾客的眼球喧宾夺主;仿古砖墙的照明则采用线光源的照明,配合暖色灯光使整个空间显得舒适,高雅。
我们可以通过照明逐步改变色调效果来创造含蓄的立体局限感,能使人改变注意力的方向,也能改变色调平衡和基调,或者改变画面的表现力、静态和注意焦点。这种照明的变化是照明的一种极其富有感染力的功能。
照明变化要有效,就必须明显触目,通过布光,可以重新安排画面重点和明暗配置,从而改变画面的整个构图平衡。楼梯处的照明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照明形式,而是采用地灯照明,自下而上的光线与楼梯的层次感完美的统一到了一起。散座区周围的水槽同样运用了这一点,不同的是它突出了水的韵律。桌椅的静、流水的动,这样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的场景使整个构图乃至空间达到了视觉与心理的平衡。
四、人文性
“人也是按照美的来建造型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
酒店门廊处的斜石运用镂空技术雕刻了“水竹轩”三个打字,字体则是中国的古代印章字。景观长廊右侧采用天然石材,配以具有清代特色的花架以及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佛头。接待台背景采用窗格的穿插,而雅座区则采用木制双玻璃半隔断的形式。用餐区的墙面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的设计,与楼梯间旁的景观竹形成了动静的呼应。加之总体中式窗格运用这些都完美地诠释了人文性的设计理念。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
那么,我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民族的部分。我们将来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如何利用人文去创造新事物,设计中所要体现的不但是现代的科技、新颖的创意,更要有文化内涵,这就像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只有拥有了它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
五、自然—中国
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科技越是发达,社会越是进步,我们的生活距离自然就越远。于是,尘世中生活的人们贴近自然的欲望就越强烈。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是,伴随着科技迅速进步的步伐,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贴近自然! 原因很是简单,人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所创造的社会必须与自然和谐而存在,否则社会就必然为自然所否定。由此,就不难理解,社会越是进步,人们越是渴望贴近自然的本质原因。中国将坚持不懈地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而前提正是处理好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就像阳光一样必将把这条道路照耀的光辉无限。
结束语:显而易见的是,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原本不曾预料的困惑:物质文明成果所带来的一切并非如当初我们的渴望,“异化”成为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后的一个普遍现象。贴近自然"决非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现实社会的人们在承受了现代文明洗礼之后必然的选择。诸如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家安置在城市的边缘,以便在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拥挤的人群中享受工作之余的生活等现象就是这一选择的具体表现。在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贴近自然的愿望,也是人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出版社,198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
[3]陈望衡.美与当代生活方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高履泰.建筑光环境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