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新课程下班主任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谈一谈笔者作为班主任的看法:
一、尊重赏识“学困生”
也许,在不经意时,班级里的优秀生没有一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一个教师的赏识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他人的赏识、赞美是人的本能需要。“学困生”更需要得到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的赏识。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真正的赏识是无条件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赫的恶迹高明。”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加以赞扬,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满足自尊。我班上的一名男生,虽然成绩落后,可体育却是能手,在校运动会上获得跑步第一名,为班级增添荣誉;班上还有两名女同学成绩虽不理想可每次劳动却最积极,还有一名男生他平时虽然不能“理直气壮”,但在校运动会上,我安排他做自己班运动员的检录员,整整一天,他就在操场的那个角落,没叫别人代一下,一发现谁还没来报到,自己请同学去找,工作十分负责,认真心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可见教师要注意借助学生长处,发挥其迁移效应将学生在某些闪光点上形成积极心理情绪迁移到其必须矫正的主要问题上,以利于克服缺点。
二、研究分析“学困生”
教师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归因,然后寻求对策:1.家庭教育有严重缺陷。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教师搞好家校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有着重要意义。2.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那么教师若不先从改变学生的信念下手,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学生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学习的,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3.自身内因障碍。学困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我主动找他们谈话,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谈话,使学生言出心声,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三、自信激励“学困生”
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也和正常学生一样,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他们也同样需要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和信任,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改错比赛。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使“我能行”、“我会成功”成为他们的内部动力。我班的宋佳,虽学习有困难,但读书很有感情,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她很开心。课后,我约她谈心:“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到了。别人做到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她也微笑地点点头。我趁机提出要求,经过努力,她做到了。在祝贺她的同时,老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跟她交往的同学多了,她笑容也更灿烂了,任课老师也改变对她的看法了。
四、科学评价“学困生”
我们常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这个意思。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因此,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学生们不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机器零件。然而,我们现行的立足于班级授课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进行“学生”的“批量生产”。就是一些分层教育的研究,有点针对性的小群体型教育教学,实质上仍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只不过这一次“生产数量”少了。换言之,我们在用过分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条件,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生而平等的,学校、教师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等级,也不应以简单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前途。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选拔制度和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并给予及时、客观、科学的评价。
(责任编校:合欢)
一、尊重赏识“学困生”
也许,在不经意时,班级里的优秀生没有一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一个教师的赏识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他人的赏识、赞美是人的本能需要。“学困生”更需要得到老师、学生乃至家长的赏识。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真正的赏识是无条件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赫的恶迹高明。”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加以赞扬,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成功,满足自尊。我班上的一名男生,虽然成绩落后,可体育却是能手,在校运动会上获得跑步第一名,为班级增添荣誉;班上还有两名女同学成绩虽不理想可每次劳动却最积极,还有一名男生他平时虽然不能“理直气壮”,但在校运动会上,我安排他做自己班运动员的检录员,整整一天,他就在操场的那个角落,没叫别人代一下,一发现谁还没来报到,自己请同学去找,工作十分负责,认真心细,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可见教师要注意借助学生长处,发挥其迁移效应将学生在某些闪光点上形成积极心理情绪迁移到其必须矫正的主要问题上,以利于克服缺点。
二、研究分析“学困生”
教师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困生成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归因,然后寻求对策:1.家庭教育有严重缺陷。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源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有的家长严重忽视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教师搞好家校联系,对转化学困生有着重要意义。2.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那么教师若不先从改变学生的信念下手,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自己的学生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学习的,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3.自身内因障碍。学困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外,自身内在因素出现障碍也是不可否认的。大量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往往在学习动机上缺乏明确认识、学习态度马马虎虎、学习行为懒懒散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我主动找他们谈话,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谈话,使学生言出心声,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启发。
三、自信激励“学困生”
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也和正常学生一样,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他们也同样需要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和信任,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改错比赛。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使“我能行”、“我会成功”成为他们的内部动力。我班的宋佳,虽学习有困难,但读书很有感情,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她很开心。课后,我约她谈心:“别人做不到的事,你做到了。别人做到的,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她也微笑地点点头。我趁机提出要求,经过努力,她做到了。在祝贺她的同时,老师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跟她交往的同学多了,她笑容也更灿烂了,任课老师也改变对她的看法了。
四、科学评价“学困生”
我们常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就是这个意思。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活生生的人呢?因此,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学生们不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机器零件。然而,我们现行的立足于班级授课为基本单位的学校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在进行“学生”的“批量生产”。就是一些分层教育的研究,有点针对性的小群体型教育教学,实质上仍是在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只不过这一次“生产数量”少了。换言之,我们在用过分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条件,促进孩子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生而平等的,学校、教师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等级,也不应以简单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前途。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选拔制度和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并给予及时、客观、科学的评价。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