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渐去,凛冬将至。古语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民间也广泛流传有“秋冬进补,明年打虎”的说法,很多人会选择在冬天进补,其中进补方式又以吃膏方为主。什么是膏方?膏方是否人人适用?膏方的制作和服用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为此记者走进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探膏方究竟,该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教授详细地为记者解读了消费者喜爱的进补良“方”——膏方。
记者一探 何为膏方?
记者:经常在药店看到代熬固元膏、阿胶膏的,它们就是膏方吗?
李定文:市场上现在为顾客熬制的固元膏、阿胶膏应该说是衍化而来的膏方。
实际上膏方是指中药材用水多次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蜜等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山海经》 中曾说:“言味好皆滑为膏”。膏,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
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内服膏剂外,膏剂还有外敷的,一般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身体调养。
膏方的组成一般分为3部分:饮片(原料中药材)、糖类及胶(膏)类,糖尿病患者,可以免去糖类。煎膏剂的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中药成分加水煎煮,经过浓缩后即成稠糊的、半流体状的膏剂。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的不同,可将煎膏分为清膏和蜜膏两种。
原料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其成分比较单纯;蜜膏则是在清膏的基础上加入了蜂蜜。由于蜂蜜不仅能调味,还有滋润和补益的作用,所以,蜜膏又有“膏滋”之称。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又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
记者二探 膏方有何用?
记者:谈到膏方进补,习惯性思维就会想到老人和女人,膏方是否只适合老人和女人服用呢?
李定文:中医认为冬令服用膏方,可使体内精气收藏伏匿,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合理服用膏方,可使中年人增强体质,精力充沛;可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膏方一般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精心组方。因此,膏方可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人服用。膏方最大特点是因人处方,量身定做,对症下药。
膏方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5类:
1.慢性病人:久病多虚,虚则补之是慢性虚弱病的治疗原则。患有慢性疾病,不但在秋冬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方面滋补润养,另一方面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夏季进行施补即“冬病夏治”,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内分泌失调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膏方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亚健康者: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过大,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均可造成人们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4.女性:由于生育、月经等生理因素,女性更易出现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及衰老。现代女性更追求容貌的美丽和年轻,故进补膏方也是保健养颜的方法之一。
5.儿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记者三探 服用膏方有讲究吗?
记者:服用膏方很多人都会自作主张,自己买上各种补药调和在一起,膏方是否可以自己配药呢?有禁忌吗?
李定文:虽然服用膏方给人的感觉就是进补,应该不像疾病用药那样有严格的禁忌,但实则不然,膏方服用同样是有讲究的。
1.配料有区分:冬令进补,不少人认为膏方就是重在“补”,那么膏方就离不开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其实,这些观点是没有正确理解冬令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补”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应在“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在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订理、法、方、药。对于一些肠胃功能不佳的人,我们为了防止服膏初期或期间可能出现滋腻碍胃,纳食减少,腹部胀满,口臭,口苦等脾胃运化功能欠佳的症状,经常会首先让患者服用1~2周左右的“开路方”,即汤剂,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如无特殊不适,再服用膏方。
一般而言,一料膏方由20味以上的中药组成,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会影响膏方的功效,所以处方中药物应尽可能选用地道药材。处方主要分君药和臣药,君药是补益药,具体有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臣药为辅助和治疗药物,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以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症状,达到充分发挥膏方的补益目的。
此外,膏方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设药,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剧对待。因为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淤夹杂,并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极易留寇为患。若青少年服膏方补身体,急于补肾,很可能导致“性早熟”。
2.加工很讲究: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保证质量,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
药材浸泡:根据药材的特性,采用药材量5 ~ 10 倍的加水量,浸泡时间从2~ 12小时不等,甚至浸泡24小时以上,一般夏天为2 ~ 4 小时,冬天一般为10 小时以上。药材充分溶涨,能使煎煮时有效成分完全快速溶出(矿物类、树脂类,挥发性、芳香性药材需特殊外)。浸泡药材的容器应当以不锈钢容器为佳,不建议使用塑料制品。容器大小要合适,考虑到加水后药材膨胀,以药材10 倍量大小为宜。 浸胶:要将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置入适量黄酒中24小时,可适当加热,直至其完全融化,待用。
药材的粉碎:对于处方中的贵重药材,为保证疗效,减少损耗,不能与其它饮片一起粉碎,可用小型粉碎机粉碎备用。生物利用度会更好,临床疗效更好。
煎煮:煎药容器最好选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不能用生铁锅、铜锅。目前,生产量大的膏方选用不锈钢蒸汽夹层锅的较多,也有采用煎药机。把药材放入煎药容器中,第一次煎沸后再煎两小时,滤出药液再加冷水煎煮,第二次煎煮1小时,滤出药液。如有需要可煎煮3次,合并所有药液,静置过夜,过滤,除去沉淀物。煎煮时间的长短要视药物的质量与剂量决定。
浓缩、收膏:将过滤后的汤汁放人敞口锅内(现在都采用蒸汽夹层锅),不要盖锅盖,用大火煮沸,并不断搅拌,避免焦化粘锅,使蒸气散发。加入已烊化备好的胶和适量蜂蜜或冰糖等辅料,直至熬至黏稠糊状,药液起“鱼眼泡”收膏。此时用竹片粘起膏体,呈片状缓慢滑下,行话称“挂旗”,此时就要熄火。收膏是膏方制作中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收得好,膏滋浓稠起丝能“挂旗”,滴入冷水不会迅速分散、溶化,在水中仍保持圆珠状,所谓“滴水成珠”的现象。收得不好,要么凝结成块硬如石,取服艰难。要么稀薄如汤挂不住,保存时易发霉变质。
3.服用有禁忌:有人觉得膏方就是滋补药,多服点也没关系,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多适得其反。有些人在服用膏方时不注意禁忌,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会影响疗效。其实,膏方属于中药复方制剂,也要遵循传统中药“忌口”的原则。“忌口”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及某些中药,以预防某些食物、药物与膏方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服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忌抽烟、喝酒,不宜饮茶、咖啡、可乐等;膏方中含人参时应忌食萝卜、莱菔子、红绿茶等;含有何首乌应忌猪、羊血及铁剂;阴虚便秘、潮热者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蒜、葱、狗肉、牛肉等;阳虚便溏、畏寒者忌食用寒性食品,如柿子、螃蟹等。除以上较普遍的“忌口”外,因每料膏方的具体药物组成不同,因此尚有不同要求的“忌口”,具体应遵医嘱执行。
4.服法有讲究:服用膏方应讲究方法。膏方每日服用2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膏方属于滋补类中药制剂,宜空腹服。若饭后服,一般是在饭后30 ~ 40 分钟时服药。若睡前服,一般在睡前20 ~50 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膏方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少数膏质黏稠难化,可装于小碗内,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遇有发热、腹泻、月经来潮等暂停服用;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等慢性疾病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急性症状时不宜服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服用。
5.保存有方法:膏方不含防腐剂,江南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易造成浪费。刚熬好的膏方应趁热装入事先清洗、烘干、消毒灭菌后的容器中。容器的品种以大小适中的搪瓷锅、陶瓷罐、耐高温食用密封盒、玻璃瓶等大口容器为宜,不宜用铝锅、铁锅作容器。刚装入膏滋的盛器不可以马上加盖,待其充分放置凉透后再加盖密封。如果冷却不透,会在盖子上凝结水蒸气,下落到膏方表面则在日后就会发生霉变。不要将一料膏滋药全放在一个容器里,近期要服用的部分应该另外分装,暂时不吃的部分要密封,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南方天气比较暖和,膏方容易变质,最好存放在冰箱里冷藏。用匙取膏方药时,先要将匙洗净、干燥、消毒,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如果膏方存放的时间较久,膏方的表层出现小霉点,这时,可以将有小霉点的部分除去,剩下来的部分重新入锅熬制,熬透后的膏液再装入干净的容器,或隔水蒸透,冷却后再加盖入冰箱里冷藏保存。现在很多商家已经注意到保存问题,对传统的膏方采用了真空小包装。
链 接
膏方的历史
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某些“煎”已与现代膏方基本雷同,服用方法也基本相同;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形成,内外兼用,用途也更加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考注》收载的琼玉膏,现在还在应用,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和预防的作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益气滋阴养血、填精补髓强身;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近代,膏方组成更趋复杂,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 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如《张聿青医案》中,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施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现在膏方已日趋完善,更加科学规范,发扬光大,很多地方为此还确立了“膏方节”。
记者一探 何为膏方?
记者:经常在药店看到代熬固元膏、阿胶膏的,它们就是膏方吗?
李定文:市场上现在为顾客熬制的固元膏、阿胶膏应该说是衍化而来的膏方。
实际上膏方是指中药材用水多次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蜜等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山海经》 中曾说:“言味好皆滑为膏”。膏,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
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内服膏剂外,膏剂还有外敷的,一般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身体调养。
膏方的组成一般分为3部分:饮片(原料中药材)、糖类及胶(膏)类,糖尿病患者,可以免去糖类。煎膏剂的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中药成分加水煎煮,经过浓缩后即成稠糊的、半流体状的膏剂。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的不同,可将煎膏分为清膏和蜜膏两种。
原料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其成分比较单纯;蜜膏则是在清膏的基础上加入了蜂蜜。由于蜂蜜不仅能调味,还有滋润和补益的作用,所以,蜜膏又有“膏滋”之称。根据膏方中是否含有动物胶或胎盘、鹿鞭等动物药,又可将其分为素膏和荤膏。
记者二探 膏方有何用?
记者:谈到膏方进补,习惯性思维就会想到老人和女人,膏方是否只适合老人和女人服用呢?
李定文:中医认为冬令服用膏方,可使体内精气收藏伏匿,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指导下,合理服用膏方,可使中年人增强体质,精力充沛;可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膏方一般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等综合情况精心组方。因此,膏方可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不同年龄人服用。膏方最大特点是因人处方,量身定做,对症下药。
膏方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5类:
1.慢性病人:久病多虚,虚则补之是慢性虚弱病的治疗原则。患有慢性疾病,不但在秋冬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方面滋补润养,另一方面进行治疗,还可以在夏季进行施补即“冬病夏治”,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等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内分泌失调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膏方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亚健康者: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过大,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均可造成人们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适时进行整体调理。
4.女性:由于生育、月经等生理因素,女性更易出现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及衰老。现代女性更追求容貌的美丽和年轻,故进补膏方也是保健养颜的方法之一。
5.儿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记者三探 服用膏方有讲究吗?
记者:服用膏方很多人都会自作主张,自己买上各种补药调和在一起,膏方是否可以自己配药呢?有禁忌吗?
李定文:虽然服用膏方给人的感觉就是进补,应该不像疾病用药那样有严格的禁忌,但实则不然,膏方服用同样是有讲究的。
1.配料有区分:冬令进补,不少人认为膏方就是重在“补”,那么膏方就离不开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其实,这些观点是没有正确理解冬令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补”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应在“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在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订理、法、方、药。对于一些肠胃功能不佳的人,我们为了防止服膏初期或期间可能出现滋腻碍胃,纳食减少,腹部胀满,口臭,口苦等脾胃运化功能欠佳的症状,经常会首先让患者服用1~2周左右的“开路方”,即汤剂,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如无特殊不适,再服用膏方。
一般而言,一料膏方由20味以上的中药组成,药材质量的优劣直接会影响膏方的功效,所以处方中药物应尽可能选用地道药材。处方主要分君药和臣药,君药是补益药,具体有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臣药为辅助和治疗药物,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以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症状,达到充分发挥膏方的补益目的。
此外,膏方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设药,老年人与青少年应区剧对待。因为老年人常患有脑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痰淤夹杂,并有气虚症状,倘舍本逐末,极易留寇为患。若青少年服膏方补身体,急于补肾,很可能导致“性早熟”。
2.加工很讲究:膏方的加工是特别讲究的。药材要保证质量,细料要分开煎,入胶时要认真掌握火候,入糖时要注意是否粘锅或烧焦。
药材浸泡:根据药材的特性,采用药材量5 ~ 10 倍的加水量,浸泡时间从2~ 12小时不等,甚至浸泡24小时以上,一般夏天为2 ~ 4 小时,冬天一般为10 小时以上。药材充分溶涨,能使煎煮时有效成分完全快速溶出(矿物类、树脂类,挥发性、芳香性药材需特殊外)。浸泡药材的容器应当以不锈钢容器为佳,不建议使用塑料制品。容器大小要合适,考虑到加水后药材膨胀,以药材10 倍量大小为宜。 浸胶:要将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置入适量黄酒中24小时,可适当加热,直至其完全融化,待用。
药材的粉碎:对于处方中的贵重药材,为保证疗效,减少损耗,不能与其它饮片一起粉碎,可用小型粉碎机粉碎备用。生物利用度会更好,临床疗效更好。
煎煮:煎药容器最好选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不能用生铁锅、铜锅。目前,生产量大的膏方选用不锈钢蒸汽夹层锅的较多,也有采用煎药机。把药材放入煎药容器中,第一次煎沸后再煎两小时,滤出药液再加冷水煎煮,第二次煎煮1小时,滤出药液。如有需要可煎煮3次,合并所有药液,静置过夜,过滤,除去沉淀物。煎煮时间的长短要视药物的质量与剂量决定。
浓缩、收膏:将过滤后的汤汁放人敞口锅内(现在都采用蒸汽夹层锅),不要盖锅盖,用大火煮沸,并不断搅拌,避免焦化粘锅,使蒸气散发。加入已烊化备好的胶和适量蜂蜜或冰糖等辅料,直至熬至黏稠糊状,药液起“鱼眼泡”收膏。此时用竹片粘起膏体,呈片状缓慢滑下,行话称“挂旗”,此时就要熄火。收膏是膏方制作中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收得好,膏滋浓稠起丝能“挂旗”,滴入冷水不会迅速分散、溶化,在水中仍保持圆珠状,所谓“滴水成珠”的现象。收得不好,要么凝结成块硬如石,取服艰难。要么稀薄如汤挂不住,保存时易发霉变质。
3.服用有禁忌:有人觉得膏方就是滋补药,多服点也没关系,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多适得其反。有些人在服用膏方时不注意禁忌,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会影响疗效。其实,膏方属于中药复方制剂,也要遵循传统中药“忌口”的原则。“忌口”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及某些中药,以预防某些食物、药物与膏方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服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忌抽烟、喝酒,不宜饮茶、咖啡、可乐等;膏方中含人参时应忌食萝卜、莱菔子、红绿茶等;含有何首乌应忌猪、羊血及铁剂;阴虚便秘、潮热者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蒜、葱、狗肉、牛肉等;阳虚便溏、畏寒者忌食用寒性食品,如柿子、螃蟹等。除以上较普遍的“忌口”外,因每料膏方的具体药物组成不同,因此尚有不同要求的“忌口”,具体应遵医嘱执行。
4.服法有讲究:服用膏方应讲究方法。膏方每日服用2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膏方属于滋补类中药制剂,宜空腹服。若饭后服,一般是在饭后30 ~ 40 分钟时服药。若睡前服,一般在睡前20 ~50 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膏方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少数膏质黏稠难化,可装于小碗内,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遇有发热、腹泻、月经来潮等暂停服用;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等慢性疾病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急性症状时不宜服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服用。
5.保存有方法:膏方不含防腐剂,江南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易造成浪费。刚熬好的膏方应趁热装入事先清洗、烘干、消毒灭菌后的容器中。容器的品种以大小适中的搪瓷锅、陶瓷罐、耐高温食用密封盒、玻璃瓶等大口容器为宜,不宜用铝锅、铁锅作容器。刚装入膏滋的盛器不可以马上加盖,待其充分放置凉透后再加盖密封。如果冷却不透,会在盖子上凝结水蒸气,下落到膏方表面则在日后就会发生霉变。不要将一料膏滋药全放在一个容器里,近期要服用的部分应该另外分装,暂时不吃的部分要密封,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南方天气比较暖和,膏方容易变质,最好存放在冰箱里冷藏。用匙取膏方药时,先要将匙洗净、干燥、消毒,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如果膏方存放的时间较久,膏方的表层出现小霉点,这时,可以将有小霉点的部分除去,剩下来的部分重新入锅熬制,熬透后的膏液再装入干净的容器,或隔水蒸透,冷却后再加盖入冰箱里冷藏保存。现在很多商家已经注意到保存问题,对传统的膏方采用了真空小包装。
链 接
膏方的历史
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某些“煎”已与现代膏方基本雷同,服用方法也基本相同;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形成,内外兼用,用途也更加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考注》收载的琼玉膏,现在还在应用,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和预防的作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参术膏益元气;《景岳全书》中有两仪膏补气血;《沈氏尊生》一书中龟鹿二仙膏益气滋阴养血、填精补髓强身;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近代,膏方组成更趋复杂,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 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如《张聿青医案》中,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施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现在膏方已日趋完善,更加科学规范,发扬光大,很多地方为此还确立了“膏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