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压力山大”的现代,抑郁成了大家的心理“公敌”。可狡猾的抑郁却悄悄戴上了面具,正以一种隐蔽、不易察觉的姿态,偷袭我们的心灵。
隐形抑郁易偷袭青春期男性
28岁的孙先生在同事的眼中,每天精力旺盛、充满干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亲戚眼中的他,是家庭的主心骨,父母的好儿子。可妻子却发现,他最近情绪有些不对劲:虽然在公司容光焕发,回到家却经常无缘无故地唉声叹气,有时还会一个人偷偷地哭。
事实上,这是一种表现特殊的“隐形抑郁症”,这样的抑郁有着症状不典型、难以发现和察觉的特点,很多人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等,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隐形抑郁”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表现:微笑型抑郁,患者虽然内心十分痛苦,但人前却表现得心情平静,甚至面带微笑,让人感到非常费解;激越型抑郁,他们常虚张声势、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如超速驾车等,因为小事怪罪其他人,一个人独处时又容易哭泣;疑病型抑郁,患者常表示自己头痛胃痛、心慌睡不好等,经过各种检查身体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值得警惕的是,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因而也很容易受到“隐形抑郁”的困扰。因此,如果身边的亲友发现他们连续2周喜怒无常、总是谈论一些消极的话题等,一定要注意观察和劝慰,通过分散工作压力、旅游、锻炼等方式,及时自我调节。必要时,最好到专业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进行诊断,尽早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老觉得自己有病”就是真病
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的是以前得过病,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
今年35岁的李先生,有一次在驾车过程中突然感到心口发紧,赶紧停下来休息。后来,这种心口发紧的感觉冷不丁就会冒出来。反复几次,李先生觉得自己的心脏肯定出了大问题,几个月来,他先后6次到医院做心脏检查,结果均显示他的心脏一切正常。看着厚厚的检查单,李先生还是不放心,甚至怀疑医院的检查不准确。
无独有偶,30岁的小林也坚信自己“有病”。去年年底,她的一个好朋友被查出得了恶性肿瘤,随后不久她也因高烧住院。病愈后,她的身体比较虚弱,隔一段时间就会感冒发烧一次。她很担心,认为自己的免疫力肯定是下降了,老发烧很可能是得了白血病,在胡乱猜疑中她整天惶惶不安。
专家分析:疑病其实是心病
小林是因朋友患了恶性肿瘤后,从而产生生命脆弱、紧张恐惧等负面的情感体验,出现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发展为将最常见的感冒症状不合常理地怀疑为白血病表现。而李先生则因平时工作压力大,对于开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心跳加速等正常的生理反应过于敏感,从而开始时时关心心脏的问题,稍有不适,就很紧张,从而更加重了心脏不适的感觉。从临床心理角度分析,他们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疾病恐惧症。
“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的是以前得过病,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最近两三年中,门诊中有10%的疾病恐惧症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呈上升趋势。
隐形抑郁易偷袭青春期男性
28岁的孙先生在同事的眼中,每天精力旺盛、充满干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亲戚眼中的他,是家庭的主心骨,父母的好儿子。可妻子却发现,他最近情绪有些不对劲:虽然在公司容光焕发,回到家却经常无缘无故地唉声叹气,有时还会一个人偷偷地哭。
事实上,这是一种表现特殊的“隐形抑郁症”,这样的抑郁有着症状不典型、难以发现和察觉的特点,很多人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等,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隐形抑郁”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表现:微笑型抑郁,患者虽然内心十分痛苦,但人前却表现得心情平静,甚至面带微笑,让人感到非常费解;激越型抑郁,他们常虚张声势、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如超速驾车等,因为小事怪罪其他人,一个人独处时又容易哭泣;疑病型抑郁,患者常表示自己头痛胃痛、心慌睡不好等,经过各种检查身体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值得警惕的是,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因而也很容易受到“隐形抑郁”的困扰。因此,如果身边的亲友发现他们连续2周喜怒无常、总是谈论一些消极的话题等,一定要注意观察和劝慰,通过分散工作压力、旅游、锻炼等方式,及时自我调节。必要时,最好到专业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进行诊断,尽早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老觉得自己有病”就是真病
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的是以前得过病,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
今年35岁的李先生,有一次在驾车过程中突然感到心口发紧,赶紧停下来休息。后来,这种心口发紧的感觉冷不丁就会冒出来。反复几次,李先生觉得自己的心脏肯定出了大问题,几个月来,他先后6次到医院做心脏检查,结果均显示他的心脏一切正常。看着厚厚的检查单,李先生还是不放心,甚至怀疑医院的检查不准确。
无独有偶,30岁的小林也坚信自己“有病”。去年年底,她的一个好朋友被查出得了恶性肿瘤,随后不久她也因高烧住院。病愈后,她的身体比较虚弱,隔一段时间就会感冒发烧一次。她很担心,认为自己的免疫力肯定是下降了,老发烧很可能是得了白血病,在胡乱猜疑中她整天惶惶不安。
专家分析:疑病其实是心病
小林是因朋友患了恶性肿瘤后,从而产生生命脆弱、紧张恐惧等负面的情感体验,出现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发展为将最常见的感冒症状不合常理地怀疑为白血病表现。而李先生则因平时工作压力大,对于开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心跳加速等正常的生理反应过于敏感,从而开始时时关心心脏的问题,稍有不适,就很紧张,从而更加重了心脏不适的感觉。从临床心理角度分析,他们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疾病恐惧症。
“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有的是以前得过病,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最近两三年中,门诊中有10%的疾病恐惧症患者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