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课程改革对传统英语课堂提出了挑战。怎样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怎样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要解决它,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目前,英语学习虽然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但学生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英语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时老师很尽力却收效甚微。所以,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就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做一些探讨。
1. 教育思想的转变 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所谓“先成人,后成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偏重于认知活动,忽略情感活动;重视开发智商,而忽略开发情商,并进而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耐挫力低下,所以,转变思想迫在眉睫。
英语教学隶属语言教学的范畴,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语言实践,同时在心理素质的铸造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形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形成健康的完美的心理素质。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而且个性素质包含并表现共性素质。因此,在发展学生共性素质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素质,这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项教育功能。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功底。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语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育目标的转变 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人才的周期远滞后于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现今已经没有“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只有“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那种在学校一次性“充电”,毕业后终生“放电”的观念已成为历史。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更要采取科学的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这就是实践。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以在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与同伴交友、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中包括:一、师生观的转变:(1)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服务;(2)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为教师围着学生转;(3)由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人;(4)由教师在台上表演转变为课堂的导演或指挥。二、教学观的转变:(1)由只研究“教”转变为同时研究“学”;(2)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3)由“教法决定学法”转变为“学法决定教法”;(4)由“只研究教的过程”转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5)由“教的过程决定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的过程决定教的过程”。总之,要有“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
3. 课堂模式的转变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遵照上面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和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应该构建了“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头、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作为考察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
4. 指点学法,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 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 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我的建议是, 多指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就是:(1)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如指出学习的薄弱环节, 通过一些专门练习使得到提高; 学会通过体会学习乐趣、自我暗示、自我奖励来消除畏惧心理, 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从心理上给予自己能力的肯定。(2)帮助学生找到最佳学习记忆状态。让学生在早上或者是睡觉前, 把刚刚学到的新单词大声读一读或者默默的在心里想一想, 比较一下效果, 如果第二天能记得昨天所学单词及用法, 那么就找准了各自的最佳状态。(3)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 帮助学生轻松记单词, 比如以旧变新, 构词法等。(4)坚持日常的综合练习。每天选少量不同的题型, 主要是选择题、阅读、听力, 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5)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反省。让学生课后想一下, 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所学到的东西和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怎样将这些知识充分地运用等等。通过这些方法, 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畏惧心理, 产生成就感, 自然地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6)强化学习英语的运用意识。明确告诉学生勤学多练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选用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归纳总结。
5. 评价体系的转变 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支持,否则必将失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出评价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采用的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平时表现。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总之,新的评价体系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形成性评价;既重视对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叙述;评价的执行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或其他同学等。
收稿日期:2013-09-09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目前,英语学习虽然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但学生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英语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时老师很尽力却收效甚微。所以,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就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做一些探讨。
1. 教育思想的转变 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完整的人,而不是单纯着眼于他眼下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所谓“先成人,后成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偏重于认知活动,忽略情感活动;重视开发智商,而忽略开发情商,并进而导致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耐挫力低下,所以,转变思想迫在眉睫。
英语教学隶属语言教学的范畴,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语言实践,同时在心理素质的铸造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形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形成健康的完美的心理素质。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而且个性素质包含并表现共性素质。因此,在发展学生共性素质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个性素质,这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项教育功能。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种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功底。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语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育目标的转变 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人才的周期远滞后于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现今已经没有“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只有“贯穿一生”的终生教育。那种在学校一次性“充电”,毕业后终生“放电”的观念已成为历史。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更要采取科学的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这就是实践。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以在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与同伴交友、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中包括:一、师生观的转变:(1)由学生为教师服务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服务;(2)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为教师围着学生转;(3)由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人;(4)由教师在台上表演转变为课堂的导演或指挥。二、教学观的转变:(1)由只研究“教”转变为同时研究“学”;(2)由“教决定学”转变为“学决定教”;(3)由“教法决定学法”转变为“学法决定教法”;(4)由“只研究教的过程”转变为“同时研究学的过程”;(5)由“教的过程决定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的过程决定教的过程”。总之,要有“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
3. 课堂模式的转变 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遵照上面提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和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应该构建了“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备课时应在为自己设计教案的同时,按照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同步练习题单或学案,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诸如模仿、替换、填空、选择、转换、补全、问答、思考、讨论或辩论等口头、笔头练习题或检测题,作为考察学生平时表现的依据。
4. 指点学法,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 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 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我的建议是, 多指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就是:(1)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如指出学习的薄弱环节, 通过一些专门练习使得到提高; 学会通过体会学习乐趣、自我暗示、自我奖励来消除畏惧心理, 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从心理上给予自己能力的肯定。(2)帮助学生找到最佳学习记忆状态。让学生在早上或者是睡觉前, 把刚刚学到的新单词大声读一读或者默默的在心里想一想, 比较一下效果, 如果第二天能记得昨天所学单词及用法, 那么就找准了各自的最佳状态。(3)介绍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 帮助学生轻松记单词, 比如以旧变新, 构词法等。(4)坚持日常的综合练习。每天选少量不同的题型, 主要是选择题、阅读、听力, 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5)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反省。让学生课后想一下, 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所学到的东西和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怎样将这些知识充分地运用等等。通过这些方法, 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畏惧心理, 产生成就感, 自然地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6)强化学习英语的运用意识。明确告诉学生勤学多练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选用适当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验、去归纳总结。
5. 评价体系的转变 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支持,否则必将失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的出评价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采用的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平时表现。它应该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课堂反馈检测或诊断性测试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包括听力、口试等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总之,新的评价体系既重视终结性评价也重视形成性评价;既重视对运用英语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评价;评价的手段既有分数量化也有文字叙述;评价的执行者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或其他同学等。
收稿日期: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