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毋庸质疑,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个人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当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厌学、忧虑、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思维和行为偏执等等,其形势不容乐观。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采用科学的方法,把握良好的契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由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塑造了他们健全的人格,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目的的践行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当前的中职生相对普通中学生更缺乏完整人格,他们需要更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对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中职生常为心理问题所困扰的现状,教师应努力解决学生成长中心理健康这一重要问题。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情感、感悟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融合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语文是打基础,是为专业课服务,有其独特性,那么这就促使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①
1 从课堂环境中寻找心理渗透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里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就需要教师把微笑、尊重、趣味和民主带到课堂上来,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1.1 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中渗透情感教育
平等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职业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相对更加平等、融洽。这恰恰是对学生来说,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要营造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此外,教学过程应该是民主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题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共鸣,教学相长才不是空谈。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让他们从老师的目光、微笑、鼓励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关爱和期望。教师在课堂还必须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如,关爱自己的父母,这是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乃至世界呢?
除了情感的触动,还应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关爱他人,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上。
1.2 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
职业学校的课堂更加开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应采用开放的教学过程,把单纯传播知识、强化结论、学生被动接受过程转化为开发学生智能,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动能,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条件和表现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有的人都要好好珍惜。新华网曾有一则这样的消息:大年初一,海口市一名年仅15岁的中学生因为沉溺网络,无节制地打游戏,家人批评后的当天晚上自缢身亡。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成人自杀事件经常发生。但是中学生自杀事件和数据更加震撼我们所有的人。③
要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不能随意糟蹋生命,而且还要让他们懂得生命要有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类似这样深沉的生命教育,学生们都能勇敢面对今后遭遇的命运和人生。换一个角度设想,别人的生命同样珍贵。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每一个生命。
1.3 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渗透积极的人生观
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轻松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不是不喜欢某一门学科,而是不喜欢任课老师。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要杜绝讽刺、挖苦、嘲弄、体罚学生。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以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使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就可以使学习活动充满乐趣。
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言提问、质疑,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更应当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动力。老师还要通过为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进行抵抗挫折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帮助学生走向积极的人生,使其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有时会遇到坎坷,经受挫折是难免的。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自古英雄多磨难”“失败乃成功之母”,使学生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乐观主义精神。④
2 从教材挖掘心理渗透点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从教材入手,教材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以前中职语文课本大多借鉴普通中学教材,有其科学性,但也稍显不足。中职生与普通中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环境以及人生规划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有其专门要求。⑤近几年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更是力求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以及实用性的统一。因此,通过挖掘语文课文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哲理性,可以培养中职生健全的人格,达到陶冶美好情操的目的。
2.1 利用教材陶冶学生性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趣性,陶冶人的情操并启迪人生,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积极适应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诚实敢于说真话的人格教育。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则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本身价值,自觉抵制金钱等各种诱惑的处世能力。而学习庄子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淡薄名利等完美人格,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则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要充满自信、乐观向上,排除消极心理的自强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作者的人格魅力。作者总是在塑造人物时注入自己的理想,尽量体现最完美的人格。其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其高尚人格,为陶冶学生性情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等,⑥通过利用这些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健全其人格的目的。
2.2 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职生的情绪表现比较直接,他们高兴、悲伤、激动、冷静等感情都会不加掩藏地写在脸上。由于他们对社会有了些了初步的认识,因而对符合自己观点和想法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強烈的迎合情绪,否则就无动于衷。中职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思辨能力,更要利用语文作品的人文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有效调控。教师要运用现有条件创设一种使学生易受感染的情景和氛围。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配乐欣赏、多媒体放映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进入作品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情感氛围,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将有关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用投影放映给学生们欣赏,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感受其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性,并能适时地启迪学生把这样一种人性与现在都市中的人的物欲、金钱至上等庸俗和腐朽的观念相对比,使其充分动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器官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协调心理机能。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生命对社会的冷漠,也不关心他人。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先领大家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深沉的父爱,从而教会他们如何承受生命中的苦难,懂得如何感恩。 ⑦
2.3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语文教育是基础学科,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人格逐渐形成、未来职业规划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有许多中职生由于不能准确的给自己定位,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因而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些同学回叙对自己的外貌等要求过高而时常感到自卑;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自身条件较优秀而骄傲就看不起别人等等。教师应根据这个阶段中职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性格不稳定以语文教材为媒介,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沟通、人格对话等形式进行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并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与时代赋予的责任,学会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价值。⑧
此外,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关怀和责任;学会享受学习和诗意生活;学会趋利避害,走出不利的环境和人际交往的误区等等。总之,语文教材是个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内涵和深刻哲理,让教材与生活相统一。
3 从写作训练中发现心理渗透点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知道学生日常写作,从中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真话、抒真情,这样既可以达到倾诉宣泄情绪的作用又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便于帮助学生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能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走出不良情绪是语文写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写作是学生思想感情的一种表露。透过作文这条途径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通过写作指导、修改、评价、范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写作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联想以及想象等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我的苦乐观”这个题目,知道学生如何开拓思维 :认识到什么是所谓的苦而什么又是乐;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与乐;什么样的苦乐观才是正确的。通过对学生思路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人生,理解人生的苦难。
此外,作文评语的撰写应有针对性,不能空泛,不能模棱两可;评语还要有较强的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评语还应掌握好分寸,褒贬适度,不可夸张;评语还应该以鼓励为主,不打击学生;评语要简明扼要,忌拖泥带水。⑨在作文评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 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在生活中的学生之间发生误会和摩擦也是能够预见的。⑩语文教师能够针对具体的事件通过采取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彻底地滲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报纸、刊物等,内容可以是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有学习的,也有生活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有名人名言,也有好人好事。学生自己动手也是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黑板报、辩论会、文学刊物、语文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5 结论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存在厌学心理,需要提早进入社会。中职阶段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担负起常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担子,高度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各方面保持和激发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将职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整合力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它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和辅助,语文教师应利用特殊身份和便利,积极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建立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而尽心尽力。期望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中职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注释
①王秋英.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1996(5).
②刘殊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2001(1).
③朱韶晖,张秀琴.简论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海教育,2000(3).
④黄亮中,李会霞.面向全体,重在发展[J].教育导刊,2001(19).
⑤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⑥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出版社,1983.
⑦李盛聪.论心理辅导在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⑧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M].科学出版社,1995:11.
⑨沈寿鸿.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5).
⑩苏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
万瑞荣.心理教育在语文中的渗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2).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目的的践行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当前的中职生相对普通中学生更缺乏完整人格,他们需要更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对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中职生常为心理问题所困扰的现状,教师应努力解决学生成长中心理健康这一重要问题。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情感、感悟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融合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语文是打基础,是为专业课服务,有其独特性,那么这就促使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①
1 从课堂环境中寻找心理渗透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里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就需要教师把微笑、尊重、趣味和民主带到课堂上来,才能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1.1 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中渗透情感教育
平等的课堂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职业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相对更加平等、融洽。这恰恰是对学生来说,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要营造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此外,教学过程应该是民主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题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共鸣,教学相长才不是空谈。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让他们从老师的目光、微笑、鼓励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关爱和期望。教师在课堂还必须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如,关爱自己的父母,这是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乃至世界呢?
除了情感的触动,还应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关爱他人,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上。
1.2 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
职业学校的课堂更加开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应采用开放的教学过程,把单纯传播知识、强化结论、学生被动接受过程转化为开发学生智能,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动能,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条件和表现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有的人都要好好珍惜。新华网曾有一则这样的消息:大年初一,海口市一名年仅15岁的中学生因为沉溺网络,无节制地打游戏,家人批评后的当天晚上自缢身亡。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成人自杀事件经常发生。但是中学生自杀事件和数据更加震撼我们所有的人。③
要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不能随意糟蹋生命,而且还要让他们懂得生命要有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类似这样深沉的生命教育,学生们都能勇敢面对今后遭遇的命运和人生。换一个角度设想,别人的生命同样珍贵。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每一个生命。
1.3 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渗透积极的人生观
教师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轻松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生往往不是不喜欢某一门学科,而是不喜欢任课老师。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要杜绝讽刺、挖苦、嘲弄、体罚学生。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以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使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就可以使学习活动充满乐趣。
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言提问、质疑,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更应当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动力。老师还要通过为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进行抵抗挫折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帮助学生走向积极的人生,使其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有时会遇到坎坷,经受挫折是难免的。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自古英雄多磨难”“失败乃成功之母”,使学生对人生逆境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乐观主义精神。④
2 从教材挖掘心理渗透点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从教材入手,教材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以前中职语文课本大多借鉴普通中学教材,有其科学性,但也稍显不足。中职生与普通中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环境以及人生规划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有其专门要求。⑤近几年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更是力求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以及实用性的统一。因此,通过挖掘语文课文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哲理性,可以培养中职生健全的人格,达到陶冶美好情操的目的。
2.1 利用教材陶冶学生性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趣性,陶冶人的情操并启迪人生,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积极适应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进行诚实敢于说真话的人格教育。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则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事物本身价值,自觉抵制金钱等各种诱惑的处世能力。而学习庄子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淡薄名利等完美人格,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等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则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要充满自信、乐观向上,排除消极心理的自强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涵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作者的人格魅力。作者总是在塑造人物时注入自己的理想,尽量体现最完美的人格。其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其高尚人格,为陶冶学生性情和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等,⑥通过利用这些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达到健全其人格的目的。
2.2 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职生的情绪表现比较直接,他们高兴、悲伤、激动、冷静等感情都会不加掩藏地写在脸上。由于他们对社会有了些了初步的认识,因而对符合自己观点和想法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強烈的迎合情绪,否则就无动于衷。中职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思辨能力,更要利用语文作品的人文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有效调控。教师要运用现有条件创设一种使学生易受感染的情景和氛围。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配乐欣赏、多媒体放映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进入作品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情感氛围,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将有关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用投影放映给学生们欣赏,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感受其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性,并能适时地启迪学生把这样一种人性与现在都市中的人的物欲、金钱至上等庸俗和腐朽的观念相对比,使其充分动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器官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和协调心理机能。许多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生命对社会的冷漠,也不关心他人。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先领大家回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深沉的父爱,从而教会他们如何承受生命中的苦难,懂得如何感恩。 ⑦
2.3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语文教育是基础学科,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人格逐渐形成、未来职业规划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有许多中职生由于不能准确的给自己定位,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因而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些同学回叙对自己的外貌等要求过高而时常感到自卑;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自身条件较优秀而骄傲就看不起别人等等。教师应根据这个阶段中职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性格不稳定以语文教材为媒介,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沟通、人格对话等形式进行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并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与时代赋予的责任,学会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价值。⑧
此外,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关怀和责任;学会享受学习和诗意生活;学会趋利避害,走出不利的环境和人际交往的误区等等。总之,语文教材是个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教育内涵和深刻哲理,让教材与生活相统一。
3 从写作训练中发现心理渗透点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知道学生日常写作,从中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真话、抒真情,这样既可以达到倾诉宣泄情绪的作用又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动态,便于帮助学生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能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帮助学生摆脱困境走出不良情绪是语文写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写作是学生思想感情的一种表露。透过作文这条途径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通过写作指导、修改、评价、范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写作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联想以及想象等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我的苦乐观”这个题目,知道学生如何开拓思维 :认识到什么是所谓的苦而什么又是乐;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与乐;什么样的苦乐观才是正确的。通过对学生思路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人生,理解人生的苦难。
此外,作文评语的撰写应有针对性,不能空泛,不能模棱两可;评语还要有较强的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评语还应掌握好分寸,褒贬适度,不可夸张;评语还应该以鼓励为主,不打击学生;评语要简明扼要,忌拖泥带水。⑨在作文评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 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在生活中的学生之间发生误会和摩擦也是能够预见的。⑩语文教师能够针对具体的事件通过采取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彻底地滲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报纸、刊物等,内容可以是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有学习的,也有生活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有名人名言,也有好人好事。学生自己动手也是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黑板报、辩论会、文学刊物、语文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5 结论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存在厌学心理,需要提早进入社会。中职阶段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担负起常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担子,高度重视和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各方面保持和激发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将职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整合力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它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和辅助,语文教师应利用特殊身份和便利,积极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建立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而尽心尽力。期望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中职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注释
①王秋英.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1996(5).
②刘殊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2001(1).
③朱韶晖,张秀琴.简论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海教育,2000(3).
④黄亮中,李会霞.面向全体,重在发展[J].教育导刊,2001(19).
⑤陈家麟.学校心理卫生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⑥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出版社,1983.
⑦李盛聪.论心理辅导在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⑧乌申斯基.认识教育的对象[M].科学出版社,1995:11.
⑨沈寿鸿.寓心理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5).
⑩苏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
万瑞荣.心理教育在语文中的渗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