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已为语文课堂指明了方向——还孩子一个“自由”的语文课堂。“自由”的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以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会学”为目标,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新型的“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效果真正好起来。如何构建自由的语文课堂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给足预习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总认为学生的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得教师亲临在场,所以在备课中从不考虑预习环节。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课内容,抓住新课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学生对新知识能或多或少有了解,在课堂上能充分展现自己,从而获得同伴的赞赏,增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并且提出一些要求和常规性的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和自信走进新课的学习。
二、开放学习空间
当下,走近教室,经常会听到这样两种声音交替着:师:“一二三。”生:“坐好来。”师:“小小手。”生:“放桌上。”师:“小眼睛。”生:“看黑板。”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行为姿势。殊不知,教室应该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场所,而不是限制学生活动的框框。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座位和活动的地方。比如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分坐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学生可以4人或6人围坐在一起;学生在互读课文时,可以下位找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互读;在自由读课文时,为了便于进入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站起来读,或者在教室里手捧书本走动读诵,甚至边读边演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去聆听别人关于这种体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室外的空间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空间,教学中有必要带学生到社会、到自然、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学习、去体验。教师可以带学生光顾菜市场,在买卖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展览,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看,用小手去摸摸,用鼻子去闻闻,用耳朵去倾听,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引入生活资源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即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对联“年年顺景财源滚 岁岁平安福禄忙”是语文;阅览室警示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语文;餐厅提示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语文;草坪温馨提示语“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是语文;流行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语文;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语文;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语文;一则好的广告、一条祝福的短信都是语文……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教师要把生活中的语文引入课堂,让学生汲取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并让语文服务生活,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
四、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2人合作,也可以4人或6人合作,还可以更多人合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不同的合作方式。
当任务单一,难度不大时,可以采用2人合作,即同桌对学。同桌对学主要用于交流讨论和相互之间的督促检查。交流,即交流学习上的个人收获;讨论,讨论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督促,相互督促达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检查,互相检查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
当遇到一些难度较大,学生“力所难及”,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学完了《雪孩子》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二年的冬天,雪孩子又回来了,你觉得小白兔见到雪孩子会说些什么呢?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此外,如果遇到分角色朗读、情景剧表演、辩论赛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角色的需要,让学生灵活组成多人小组。
课堂应是一泓活水,学生应是快乐的游鱼。教师要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让课堂这泓活水更清、更亮,让快乐的小鱼游得更欢、更远。◆(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白塘五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给足预习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总认为学生的每一个环节的学习都得教师亲临在场,所以在备课中从不考虑预习环节。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课内容,抓住新课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上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学生对新知识能或多或少有了解,在课堂上能充分展现自己,从而获得同伴的赞赏,增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还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并且提出一些要求和常规性的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和自信走进新课的学习。
二、开放学习空间
当下,走近教室,经常会听到这样两种声音交替着:师:“一二三。”生:“坐好来。”师:“小小手。”生:“放桌上。”师:“小眼睛。”生:“看黑板。”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行为姿势。殊不知,教室应该是学生自由学习的场所,而不是限制学生活动的框框。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座位和活动的地方。比如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分坐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学生可以4人或6人围坐在一起;学生在互读课文时,可以下位找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互读;在自由读课文时,为了便于进入情境,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站起来读,或者在教室里手捧书本走动读诵,甚至边读边演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去聆听别人关于这种体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室外的空间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空间,教学中有必要带学生到社会、到自然、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学习、去体验。教师可以带学生光顾菜市场,在买卖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展览,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看看,用小手去摸摸,用鼻子去闻闻,用耳朵去倾听,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三、引入生活资源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即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对联“年年顺景财源滚 岁岁平安福禄忙”是语文;阅览室警示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语文;餐厅提示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语文;草坪温馨提示语“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是语文;流行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语文;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语文;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语文;一则好的广告、一条祝福的短信都是语文……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教师要把生活中的语文引入课堂,让学生汲取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并让语文服务生活,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
四、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2人合作,也可以4人或6人合作,还可以更多人合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不同的合作方式。
当任务单一,难度不大时,可以采用2人合作,即同桌对学。同桌对学主要用于交流讨论和相互之间的督促检查。交流,即交流学习上的个人收获;讨论,讨论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督促,相互督促达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检查,互相检查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
当遇到一些难度较大,学生“力所难及”,必须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学完了《雪孩子》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二年的冬天,雪孩子又回来了,你觉得小白兔见到雪孩子会说些什么呢?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此外,如果遇到分角色朗读、情景剧表演、辩论赛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角色的需要,让学生灵活组成多人小组。
课堂应是一泓活水,学生应是快乐的游鱼。教师要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让课堂这泓活水更清、更亮,让快乐的小鱼游得更欢、更远。◆(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白塘五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