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一种“美”的生命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幼儿园应该成为儿童欢乐的场所,而不是“小学化”的加油站。“快乐小镇”开始只是一个游戏区域,上升到办园模式的它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出精彩的生命之花火。
  “快乐小镇”是儿童世界里最真实的小社会,每一个片段都折射着孩子们生活的大社会中的真善美丑,作为大管家(家长、老师),该怎么给孩子正确的指引呢?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负面的现象和言论,该给孩子怎样的指引呢?这很值得所有的教育者深思。南师附幼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坚守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让积极而乐观的思维模式进驻孩子的最强大脑,为一生幸福奠基。
  “精”的环境,“巧”的气息。进入南师附幼,每个人都会被分布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的“有准备”的大环境与小场景所吸引。环境的创设充分体现了南师附幼人的教育创意和育人智慧,因地制宜,充分整合,把幼儿园的大环境与小镇的小环境自然地相容,如保安室(警察局)、保健室(儿童保健医院)、财务室(小镇宝宝银行)、植物园(植物研究所)、跑道(汽车学堂)、音乐室(电影院)等。同时设计了蕴含不同教育契机的教育场所,如结合安全规范,在每一层楼的走廊道分设了步行街,小店门牌也分别挂上“步行街××号”,让幼儿园每一个活动室都有自己的“名字”,以让幼儿对真实场景的认知,同时便于小邮递员的送信工作。每一层走廊墙壁上都设有供孩子们自由可“读”可“阅”、生动形象的“小镇导图”,让所有大小镇民学会辩图识路,提升“公民”综合素养。
  “趣”的活动,“真”的体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快乐小镇” 以每月两次的全园性混班(混龄)、每周一次的平行班混班、每天的班级综合活动形式,开展社会职业角色游戏体验。活动顺应幼儿的天性,还原幼儿与生活、环境、材料互动的真实情况,以多元智能的各类体验活动来满足幼儿主体、潜能的发展。“植物研究所”让有专长的家长义工带着孩子观察、了解了幼儿园里的各类植物;“儿童保健院”里医生家长指导“小医生”组织上岗前的“人员体检”工作,并让小公民知道“护牙”等的重要性;在“茶餐厅”里与爷爷奶奶义工们一起体验亲手制作点心、进餐礼仪以及服务他人的工作。活动拓展坚持关注幼儿生活、兴趣和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让幼儿通过亲身自主参与游戏体验,充分感受活动“趣”与“真”的同时习得新经验,同时让教师的“导”融在“真”“实”中。“微社会”真实的特色体验活动,让孩子、教师、家长在互动体验中共同获得成长。
  “悦”的小屋,“甜”的味道。“快乐小镇”里的每一位成员,镇长(园长)、馆长(班级教师)、店员(家长、孩子)都希望发挥集体智慧,让每间“小屋”、每一项活动能触及、影响人的心灵、给孩子带来真正幸福感,同时又对自己未来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实践。“快乐小镇” 从2011年起运营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大升级和无数次的小调整。现在小镇里共有27个的主题小馆,分别分布在各班级和户外适宜的环境。如小镇社区服务中心、男孩子专卖店、格仔店、花店、邮政局、茶餐厅、西饼屋等。小馆主题的选择立足实际与现代生活,兼容中西文化,努力让其接近幼儿园课程本具有的生活性、经验性和适宜性的特点。“小镇通行证”是“快乐小镇”的公民卡,它既是记录卡又是任务单。在“快乐小镇”里,孩子手持“小镇通行证”,到各微型机构、小店体验。孩子每到一个小店进行工作体验,就代表完成一项任务,将获得一枚勋章,积累勋章晋级“星级小公民”。而“小镇快乐家长义工文化”既是教育又是体验,义工章程、义工层级培训、义工体验、“每月义工之星”“星级家长义工”评选、小镇论坛等,增添了家园合力的教育价值。教师、家长在参与特色活动中品尝到“甜味”,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鲜”的价值,“活”的灵性。生活是教育主张的源泉、中心与依据,蕴涵着对教育的重建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快乐小镇”社会体验活动,体现出生活的鲜味、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品质,让每位孩子、每位家长、每位教师品味着生活的真实味道。愉悦时刻充盈着“快乐小镇”里的每一个主题小馆、每一个角落。你经常可以看到真实而愉悦的种种场景:认真“工作”的店长与店员、“无所事事”的孩子、主动消费享受型的孩子、因找不到工作“苦恼”或喜欢“发呆”的孩子、难以自控而擅离岗位的“失职员工”……这一切如此自然而真实,每一位大小朋友都在尝试用他们独特的视角理解生活、感受童年、感悟生命,这就是教育中美丽的“素材”。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的成长既离不开自身内部因素的驱动,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教师的成长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努力程度是其成长的根本动因。然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又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其有效方法主要有:  方法一:“一帮一”结对  “一帮一”是学校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毕业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取得了系列成果:2013年,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广州市在教育信息化路上的光辉里程碑,意味着广州教育信息化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2014年,汕尾市重点推进基教网升级改造和光纤入校工程,新建多媒体电教平台800多个;2015年,东莞市推出全国首个全市应用的免费“教育微信”,构建起全市310多万教师、学生、家长多角色移动
龍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就一所学校而言,校园文化正是能够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串成合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它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烙印,也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积淀凝结而成的聚合力。  一、聚厚德——凝练校园文化  倘若说办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那么文化建设则是这所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推
11月18日上午,由岭南师范学院、台湾师范教育学会、台湾教育大学系统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教师教育高端论坛在岭南师范学院开幕。来自海峡两岸41所高校70多位校长和专家教授齐聚广东湛江,围绕“教师教育新境界――规划与发展”这一主题,共探新时代的“新师范”建设。岭南师范学院校长刘明贵、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吴清基在论坛上致辞并作主旨报告,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黄崴主持开幕式。  共筑一梦:新时代“新师范
11月12日,喜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中山大学92周年校庆日、中山大学校友日三日合一。中山大学校友总会与体育部联合主办“健康中国·活力中大”——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2周年校庆校友体育嘉年华暨第19届校园马拉松活动,共有2500余名在校师生和校友齐聚康乐园,欢乐共跑。  据悉,本次赛事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永芳堂前,采用校园绕圈的路线设计,参赛选手出发后沿康乐路、园东路、
教育部近日印发《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培育和建设暂行办法》提出,教育部拟订布点计划,支持高校培育和建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将根据总体规划和布点计划,逐步设立、完善,全面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区域。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是指高校整合资源对某一国家或者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开展全方位综合研究的实体性平台。办法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要以咨政服务为首要宗旨,以政策研究
“九月飞歌,是时光的高山流水。九月飞歌,是丰收的硕果累累。在期许与圆梦碰撞的瞬间,播撒下九月的阳光;在夏天与秋天对话的季节,弥散开九月的芬芳。”第二十八届教师节,不变的是鲜花和掌声,不变的是责任和希冀。9月10日,广东省庆祝2012年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省委、省政府领导朱明国、李玉妹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
2月5日,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进行部署。副省长陈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云贤指出,广东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广东教育也要及时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整体质量,办优、办强、办特各级各类教育,促进广东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基于教育协同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文/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贺志勇  教师师德引领教风、学风是社会普遍共识,师德的改善对大学教风、学风有着强大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人民教师师德风貌最言简意赅的概括和期许。可以说,大学学风好不好,关键看教风;教风好不好,关键在教师;教师好不好,关键在师德。师风德风与教风学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师德师风是关键、是前提,决定了教师的教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