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健全保障体系关爱独生子女家庭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42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在人口数量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风险”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健全保障体系有效地关爱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各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健全保障体系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健全保障体系 关爱 独生子女家庭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2-01
  在这个社会竞争、经济压力日益膨胀的社会大环境下,独生子女负担着赡养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老人,这无论在时间、能力,还是金钱上无疑使一个巨大的挑战。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人,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考验着一个家庭,更考验着社会的保障体系。
  1 独生子女及家庭的特点
  经国内专家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在智能方面都是优秀的,而他们在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性格脾性、社会活动等方面却与非独生子女们有着显著的差异。虽然独生子女们的智力发展较非独生子女比较快,所拥有的知识面也较为宽广,体能素质的达标率也较为高,但是他们的行为习惯的缺点却比非独生子女多很多。另外,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所在的生活家庭环境、父母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等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2 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偏差。教育,在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是一桩头等大事。很多家长把实现当年理想、改变社会阶层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在这种“学习大于一切”的思想支配下,家长们给孩子安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可以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致力于学习之上,而这也种过分地失衡地溺爱,让孩子养成桀骜不驯的脾性。而有的家长,忙于事业,认为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孩子获得优等的就学环境是最重要的,而疏于加强对孩子日常的沟通交流,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脾性恶劣。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念,让暴力在家庭子女教育中横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品德缺失,远离劳动,性情顽劣等等问题也蜂拥而至。
  2.2 空巢问题和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往往由三四个,甚至四五个子女来共同分担老人的日常开支、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所需。而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普遍,“空巢”老人的寂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独生子女们远离他乡读书、就业,甚至长期定居的不计其数,而年迈父母越来越缺失亲子的交往,生活的慰藉。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日益减少的收入,与直线上升的物价、沉重的医药费形成强烈的反差。
  2.3 意外和不幸让悲剧不断上演。当一个母亲过了35周岁的临界适龄生育年龄,随着逐渐失去再生育的能力以后,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指数也随之直线上升。意外、不幸,让一个个“残缺家庭”和“悲苦家庭”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出现。重病、夭折,以及随着带来的家庭架构残缺和瓦解,让独生子女家庭群体摇摇欲坠。无论是子女还是家长,这将带来一次重新地心灵洗牌。
  3 完善政策健全保障体系
  3.1 转变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可以通过开设公益家长学校,设立讲座培训,定期组织独生子女家长开展座谈交流、户外运动,注重教育经验的沟通,同时也增强亲子互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培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学业,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品德、情操等方面。另外,建立“学校-家长”的互动桥,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通过家长听课、家长授课,多方面合理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合理建议,畅享未来,让学校、家长、孩子共同献计献策,为学校、家庭、孩子的共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娱乐。加强社区、乡镇的福利院建设,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锻炼来营造一个新的圈子丰富生活;建立社会养老福利赞助平台,组织老人进行户外旅游,充分利用“驴友圈”的资源,让老人在年老时候享受轻松愉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系统,减轻年轻独生子女的生活负担。另外,加强“养老市场化”的尝试,让老人在竞争中获得最大优惠。
  3.3 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制度建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我们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增强政策保障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政策保障,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政府机关要定期进行人口健康排查,建立独生子女家庭的健康档案,提高对重大疾病的预防能力。同时,设立“关爱基金”对面临意外事故导致伤亡、伤残的困难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补助,精神关怀。另外,加强排查,对于独生子女或者独生子女家长死亡的家庭建档建策,除了长期慰问帮扶外,组织安排结对活动,尽可能地为创造新的幸福家庭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期
  [2]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3] 蒙萍.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时代,必须站在深化机构改革、促进深度融合、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机构合并以后计生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建立适合计生人员深度融入卫生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从思维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平台创新、激励创新五个方面,积极探索计生人员融入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走势。  关键词:合并 计生人员 融入 思想政治工作 新机制  【中
期刊
摘要: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核心理念,确立依法宣传教育、按需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也是服务、宣传教育虚实结合等新理念,才能做到在宣传教育理念创新的前提下,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进而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理念 创新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自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不再是单纯的控制人口,而是要在控制人口的基础上,提高人口质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时期下的农村计划生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做好宣传教育,才能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从而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期刊
摘要:学生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及行为问题,减少或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探索学生心理需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为学生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现就学生期心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生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
期刊
摘要:药师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工作程序化、学习提升终身制和沟通交流日常化,不但完成医院、药房交办的工作,而且促进患者接受治疗的高效进行,实现医患双赢。  关键词:药师 习惯 工作 学习 交流 双赢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2-02  如今,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药学专业的分化,药品调剂逐渐从药品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型,
期刊
摘要: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为一体的治疗场所,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和规章制度的科室。[1]在ICU住院期间死亡的威胁、疾病的痛苦、陌生的环境、沟通的障碍等问题,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其精神、心理的创伤,远远超过疾病带来的痛苦。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 心理 护理 对策  【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冷疗技术在骨科患者术前护理中作用进行探讨。  方法:对136例骨科患者采取冰袋冷疗处理,并由护士对其局部进行每1-2小时的观测,每班交接,避免冻伤情况的出现。每隔6至8个小时更换一次冰袋,从而使冷敷有效性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冷敷时间在伤后24到72小时之间。  结果:使皮肤水泡的产生得以减少,使止血和止痛的作用得以达到。  结论: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冰袋冷疗技术,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人群中育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患病情况。  方法:对5000例育龄妇女进行宫颈TCT筛查,应用TBS分类并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TCT检出上皮病变65例(1.30%),与阴道镜活检符合率43.07%,其中HPV感染率24例(36.92%),宫颈炎或其他35例,未见异常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者25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高发年龄段为30岁~40岁、41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态型学习理论对于门诊带教当中的综合能力运用。  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到门诊进行实习的50例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25人。其中,对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的带教方法,对观察组学生实行生态型学习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应用生态型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主动针对门诊的相关工作程序和流程,及时地发现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提高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方法: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仅实施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在实施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随访六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随访六个月后,其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