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1年1月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2020级、2019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全面客观地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并以数据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打造“三大实践课堂”的改革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18-02
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实现学生再教育和能力优化的教学过程。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借助“超星学习通”“优学院”等网上平台,利用视频、PPT、抖音、腾讯课堂等信息化工具,采用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中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掌握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现实需求,2021年1月本课题组在本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调查在本校抽取1137名2020级学生、209名2019级学生,共1346个样本。回收有效问卷1337份,有效率为99.3%。回收的1337份问卷涵盖了学生在5门思政课中的实践学习活动情况,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本问卷调查的覆盖面较广、可参考度较高。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分析
(一)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学校是否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中,有85.42%的学生选择了“运用了信息化手段,用得比较多”,有12.27%的学生选择了“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偶尔使用”。这表明本校思政课教师基本已经实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二)学生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可度比较高
在“你觉得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你帮助大吗?你喜欢吗?”的问题中,有77.86%的学生选择了“对我帮助很大,我很喜欢”,仅有1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就是完成学习任务而已”,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这表明本校学生对当前思政课开展的实践教学的认可度比较高,对实践学习比较喜欢。
(三)学生对“线上+线下”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印象较深
在“你在思政课上,参加过哪些实践学习活动”的问题中,有1328名学生在15个活动选项中做出了选择,只有9名学生未选择;同时,在15个活动选项中,“新闻播报与评析”“学习成果汇报、PPT展示”“演讲”“征文”“观影”等选择比例较高。这表明学校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且学生对其印象较深,能及时回忆起学习情景并做出选择。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不够多元
本问卷中有一组对比问题,即“你在思政课上,参加过哪些实践学习活动”和“如果让你选择,你最想参加以下哪些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需求是比较多元的。在“学习成果汇报、PPT展示”“新闻播报与评析”两个选项中,分别有72.03%、65.37%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但只有37.02%、48.69%的学生表示最想参加此项活动。这两组对比数据表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形式的更新需求比较强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实践活动选项中,还有3项活动的前后数据对比比较明显。在“VR虚拟情景学习”“视频拍摄”“观影活动”三个选项中,分别只有3.59%、9.12%、16.31%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26.03%、17.95%、27.37%,增幅很高,这表明学生对于可视化、体验型较强的实践教学形式比较感興趣,这也符合当前学生的兴趣点。
同时,学生对传统的线下实践教学形式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或采访)”选项中,有21.02%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0.31%;在“校外参观活动”选项中,只有6.28%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0.01%;在“志愿服务活动”选项中,只有9.87%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35.83%。这表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形式的需求是比较多元的,不论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线下实践活动,还是借助信息化工具的线上实践活动,都比较感兴趣。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实际
在“如果要打造一堂大家都喜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你还有什么好点子吗?可以从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谈一谈”的主观题中,通过核心词分析,“互动”出现了26次,“多样化”出现了21次,“生活”“有趣”各出现了12次,“活跃”出现了9次。有不少学生提出,希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能更加多样化,更丰富有趣,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希望师生互动更强,师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增强课堂活跃度。这表明学生希望教学内容能更“接地气”。这一点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得到证实。在“如果说要改进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你觉得哪些方面最需要优化?”的问题中,有73.07%的学生认为“内容要更新,例如要紧跟青年人关注的兴趣点”,有65.89%的学生认为“形式要多样化,如要采用丰富的活动”,46.3%的学生选择了“手段要信息化,如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等。这表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改进需求是最迫切的,希望教学内容能更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才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长不够
在“你觉得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频率应该是怎样的?”的问题中,有49.74%的学生认为“每1章开展1次实践教学活动”,有28.95%的学生认为“每一学期开展1~2次实践教学活动”,仅有21.32%的學生认为“每一次课开展1次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采取项目式教学活动,即每学期由学生在多个实践项目中自行选择1~2个实践活动开展学习,教学时长为10~18学时。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期望适度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长,可以与每章内容进行融合,加强专题策划。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较单一
在“你觉得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绩应该由谁来打分?”的问题中,有62.75%的学生认为“由教师、学生一起打分”,有27.15%的学生认为“由教师打分”,有5.83%的学生认为“由学生自己打分”,还有3.74%的学生认为“由学习小组打分”。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并未将学生、学生小组纳入评价主体。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很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参与实践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参与式学习的期待值比较高,同时表明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打造“三大实践课堂”的改革建议
基本要求提出:“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结合问卷调查中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单独设置1学分“思政实践课”,充分用好信息化工具,打造“三大实践课堂”,形成实践育人体系。
(一)项目型实践课堂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依据思政课理论知识,设置任务要求,开展主题鲜明的项目型实践课堂。例如新闻播报与评析、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或采访)、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VR虚拟情景学习等实践学习项目。项目型实践课堂是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本”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实现大学生主观世界的再教育,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二)探究型实践课堂
在完成“项目型实践课堂”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1+N”自主探究型实践课堂,即学生自主明确一个学习主题,自主选择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例如虚拟实践学习、网上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探究型实践课堂是“走近”学生的重要课堂,可充分利用学生对信息化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学习,满足学生对“接地气”的教学内容的期待。
(三)成果型实践课堂
为充分满足学生对师生互动、师生深入参与学习的需求,教师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开展实践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方式可借助视频、PPT等线上工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展示实践成果,而且可对其他同学进行打分,教师成为交流互动的参与者、倾听者。成果型实践课堂是真正帮助大学生“主体能力得到优化”、提升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成就感、满足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钟学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7(6):219-222.
编辑 薛直艳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18-02
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实现学生再教育和能力优化的教学过程。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借助“超星学习通”“优学院”等网上平台,利用视频、PPT、抖音、腾讯课堂等信息化工具,采用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中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掌握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现实需求,2021年1月本课题组在本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问卷调查在本校抽取1137名2020级学生、209名2019级学生,共1346个样本。回收有效问卷1337份,有效率为99.3%。回收的1337份问卷涵盖了学生在5门思政课中的实践学习活动情况,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本问卷调查的覆盖面较广、可参考度较高。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分析
(一)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学校是否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中,有85.42%的学生选择了“运用了信息化手段,用得比较多”,有12.27%的学生选择了“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偶尔使用”。这表明本校思政课教师基本已经实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二)学生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可度比较高
在“你觉得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你帮助大吗?你喜欢吗?”的问题中,有77.86%的学生选择了“对我帮助很大,我很喜欢”,仅有1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就是完成学习任务而已”,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这表明本校学生对当前思政课开展的实践教学的认可度比较高,对实践学习比较喜欢。
(三)学生对“线上+线下”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印象较深
在“你在思政课上,参加过哪些实践学习活动”的问题中,有1328名学生在15个活动选项中做出了选择,只有9名学生未选择;同时,在15个活动选项中,“新闻播报与评析”“学习成果汇报、PPT展示”“演讲”“征文”“观影”等选择比例较高。这表明学校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且学生对其印象较深,能及时回忆起学习情景并做出选择。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不够多元
本问卷中有一组对比问题,即“你在思政课上,参加过哪些实践学习活动”和“如果让你选择,你最想参加以下哪些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需求是比较多元的。在“学习成果汇报、PPT展示”“新闻播报与评析”两个选项中,分别有72.03%、65.37%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但只有37.02%、48.69%的学生表示最想参加此项活动。这两组对比数据表明,学生对实践教学形式的更新需求比较强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的实践活动选项中,还有3项活动的前后数据对比比较明显。在“VR虚拟情景学习”“视频拍摄”“观影活动”三个选项中,分别只有3.59%、9.12%、16.31%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26.03%、17.95%、27.37%,增幅很高,这表明学生对于可视化、体验型较强的实践教学形式比较感興趣,这也符合当前学生的兴趣点。
同时,学生对传统的线下实践教学形式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或采访)”选项中,有21.02%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0.31%;在“校外参观活动”选项中,只有6.28%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40.01%;在“志愿服务活动”选项中,只有9.87%的学生之前参加过此项学习活动,而最想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比例达35.83%。这表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形式的需求是比较多元的,不论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线下实践活动,还是借助信息化工具的线上实践活动,都比较感兴趣。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实际
在“如果要打造一堂大家都喜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你还有什么好点子吗?可以从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谈一谈”的主观题中,通过核心词分析,“互动”出现了26次,“多样化”出现了21次,“生活”“有趣”各出现了12次,“活跃”出现了9次。有不少学生提出,希望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能更加多样化,更丰富有趣,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希望师生互动更强,师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增强课堂活跃度。这表明学生希望教学内容能更“接地气”。这一点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得到证实。在“如果说要改进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你觉得哪些方面最需要优化?”的问题中,有73.07%的学生认为“内容要更新,例如要紧跟青年人关注的兴趣点”,有65.89%的学生认为“形式要多样化,如要采用丰富的活动”,46.3%的学生选择了“手段要信息化,如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等。这表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改进需求是最迫切的,希望教学内容能更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才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长不够
在“你觉得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频率应该是怎样的?”的问题中,有49.74%的学生认为“每1章开展1次实践教学活动”,有28.95%的学生认为“每一学期开展1~2次实践教学活动”,仅有21.32%的學生认为“每一次课开展1次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采取项目式教学活动,即每学期由学生在多个实践项目中自行选择1~2个实践活动开展学习,教学时长为10~18学时。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期望适度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长,可以与每章内容进行融合,加强专题策划。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较单一
在“你觉得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绩应该由谁来打分?”的问题中,有62.75%的学生认为“由教师、学生一起打分”,有27.15%的学生认为“由教师打分”,有5.83%的学生认为“由学生自己打分”,还有3.74%的学生认为“由学习小组打分”。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并未将学生、学生小组纳入评价主体。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很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参与实践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参与式学习的期待值比较高,同时表明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打造“三大实践课堂”的改革建议
基本要求提出:“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结合问卷调查中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单独设置1学分“思政实践课”,充分用好信息化工具,打造“三大实践课堂”,形成实践育人体系。
(一)项目型实践课堂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依据思政课理论知识,设置任务要求,开展主题鲜明的项目型实践课堂。例如新闻播报与评析、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或采访)、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VR虚拟情景学习等实践学习项目。项目型实践课堂是帮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本”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实现大学生主观世界的再教育,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二)探究型实践课堂
在完成“项目型实践课堂”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1+N”自主探究型实践课堂,即学生自主明确一个学习主题,自主选择一项或多项实践活动,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例如虚拟实践学习、网上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探究型实践课堂是“走近”学生的重要课堂,可充分利用学生对信息化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学习,满足学生对“接地气”的教学内容的期待。
(三)成果型实践课堂
为充分满足学生对师生互动、师生深入参与学习的需求,教师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开展实践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方式可借助视频、PPT等线上工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展示实践成果,而且可对其他同学进行打分,教师成为交流互动的参与者、倾听者。成果型实践课堂是真正帮助大学生“主体能力得到优化”、提升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成就感、满足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钟学艳.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7(6):219-22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