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法治国的视角浅析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驾驭和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依法治国是建立在法治理念基础上的一种治国思想体系、治国原则体系和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也是我国在长期治国实践中的正确选择。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出发,国家审计应当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能,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保护人民和国家利益,切实履行《宪法》规定的法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国家审计 法治
  作者简介:颉新波,国家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员办事处。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142-02
  一、国家审计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推动力
  国家治理中的法治,是通过严格遵守法律条文来实现国家各方面的治理,意味着法律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就其效力而言,在法治社会里,只有法才最有尊严,一切机构和个人都要受法律的约束,没有任何人或集团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行政机关也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实行国家治理。法治的意义就在于,既能充分地利用国家权力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又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保证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法治防止权力滥用和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权力全部纳入监督制约机制之中,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任何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实行法治就是要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国家权力的异化,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保证各个监督系统的整体协调和依法进行,实现监督工作的法制化。
  现代国家审计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又是推动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手段。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依法监督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理念,改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治理系统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者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有机体。国家审计属于监督问责系统,服务于决策和执行系统。国家审计通过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财政收支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推动国家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国家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国家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对党政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直接提高了国家执行系统的有效性,进一步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对财政资金、国有企业、金融市场、社保基金等内容的审计监督,一方面是执行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同时在法治层面上推动了依法行政,规范了国家治理中的各类重要法律关系,同时有利于强化政府和民众的民主法治观念。因此,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是维护法律权威和财经秩序、实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重要机构,在依法律治理国家的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而国家审计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更是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国家审计自身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审计权力的来源和保障,《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了国家审计的框架,明确界定了国家审计的权力和职责,是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工作的基石,《国家审计准则》是国家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国家审计行为规范化、专业化的保证。随着国家审计法制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完善,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能力显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升,通过审计监督推动国家治理的作用发挥的更加突出。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国家审计中的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从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已经在国家审计中得到了有效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科学审计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相同的内核,科学审计理念是对国家审计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国家审计的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国家审计的所有环节。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国家审计依照法律法规独立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是依法治国的践行者和推动力,对于规范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审计机关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一手抓制度体制建设的工作思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推动了法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性。从执法为民的角度看,国家审计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代表人民监督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其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利益,是人民和国家财产的守护者,国家审计高度关注民生,包括救灾资金审计、低保资金审计、社保基金审计、支农资金审计等在内的民生审计项目,直接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看,国家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权威评判者和专门监督者,是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理念的职能部门,国家审计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于被审计对象,坚持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的科学评价方法,最大程度上追求公正目标的实现。从服务大局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突出体现了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职能,监督本身就是服务人民和社会,通过审计监督也能推动政府部门更好的服务人民,国家审计人员用服务人民的感情去从事审计监督,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去反映国家方针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实现了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推动和完善。从党的领导角度看,国家审计必须依靠而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党的监督理论支撑下,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国家审计才能掌握审计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的顺利开展工作,实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三、对强化国家审计法定职权和治理功能的建议
  (一)依法加强审计处理处罚权的运用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运用处理处罚权是加强审计监督职能的关键,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审计机关的威信。一方面,在我国的审计体制和法律体系下,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权限不能无限扩大,因为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与职责不相匹配的处理处罚权力扩大化反而会给审计机关带来大量的风险,例如对司法机关产生负面影响的超期羁押、刑讯逼供就是权力过大并且不受约束的结果。在目前全国审计机关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审计机关的再监督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味扩大审计权限所带来的风险收益对比是不利于审计机关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审计权限扩张来强化审计职能。另一方面,现在的审计处理处罚中还存在着宽严不一、口径不明、处罚力度偏弱等现象,法律赋予的审计权限还有很大运用和完善的空间,因此应当将加强审计处理处罚权的着眼点放在充分运用现有权限、规范处理处罚行为上。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增强依法审计的意识和能力,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严格遵照法定职权、程序和标准,运用好审计处理处罚权,实事求是,不偏不倚,防止处理处罚中的“跑冒滴漏”和随意性过大等问题,切实维护国家财经法律秩序和审计机关的权威,从而提高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影响力。
  (二)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是提高国家审计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审计监督成果的最终体现。现行审计结果公告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公告时间与审计时间之间的时滞较长,公告内容的细化程度不够,还不能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审计数据信息,因此不利于审计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由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披露的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对于审计信息的需求和取舍不同,因此对审计结果价值的评价也不同,从而导致对国家审计的评价也不同。当前需要通过不断提高审计公告内容的信息量来提高审计公告的客观性,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要,从而降低审计结果公告所带来的风险。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无损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所有的审计结果应当全部公开进行公告,这既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需要,也是通过增加审计透明度提高审计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于公众申请公开的个别审计事项的结果,也应当及时予以公告,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功能。
  (三)不断推动审计整改和问责
  强化审计整改和问责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审计整改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更高层次的职能,属于监督职能的内在衍生功能,没有整改和问责的审计必然会降低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构建国家问责制度成为改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框架,提高问责制度的公开性、透明度、权威性,推动问责机制建设,对责任的界定、问责范围、问责对象、问责方式等内容进行制度安排,推动建设责任政府。各级人大应当在立法层面建立审计整改和问责的长效机制,从立法监督的角度,对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不断加大后续跟踪力度,责成相关地方和部门落实整改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大案要案线索的追踪,提高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分析辨别能力,监督重要的政府活动。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从推动国家审计准则实施着手,提高对审计整改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工作安排和制度保障,提高监督的主动性和长效性,提升审计整改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改善审计问责效果,提高政府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审计研究.2005(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红罐之争”案例的一审判决及其相关评论,从法理学的视角分别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加以概念辨析,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基于人性与关系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真正含义,从主观、客观以及语言要素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概念进行辨析。文中对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红罐之争”案表达了相关
摘 要 股东投资分红是其基本的权利,但在资本多数决的现实背景下,中小股东欲实现该项基本权利难免会面临种种困难,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该如何进行司法保护,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对此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本文认为该意见稿还有待完善。  关键词 中小股东 利润分配 请求权 司法保护  作者简介:曾庆涛,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2.29
摘 要 本文认为强化裁判文书说理性应当双管齐下。在内容上,以司法三段论推理为基本框架,以请求权为基础,发挥裁判技术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在涵摄时注重案件的个性。在结构上,将判决主文置于判决理由之前,并将本案事实和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部分加以区分。  关键词 裁判文书 说理 内容 结构  基金项目:本成果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增强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的方法探究——以裁判文书结构与内
摘 要 本文以县域治理创新实践及其发展为主题,结合射阳县的实际情况,对推动县域治理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全文重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发展县域经济产业、积极发展县域金融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论述,并在每一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县域治理 经济产业 金融业 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简介:王素萍,盐城市射阳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
摘 要 微表情是不受思维控制,持续时间短暂或肌肉收缩不充分的表情,其对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微表情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微表情在公安工作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库技术与微表情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 微表情 数据库 侦查讯问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省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410329024y;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推动我国企业走出的重要助力,同时也使得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也增加了,本文讨论的税收风险主要包括国际双重征税、转移定价被调查、资本弱化、各国税制的差异以及税务争议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风险,本文将提出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来说明,国家主要是发挥宏观上的作用,企业主要在微观上的一些具体的
摘 要 当前刑事诉讼倡导“以审判为中心”,然后法院审判却又经历着庭审形式化的质疑,“形式化”庭审与庭审之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对效率价值更是极大的贬损,由此不得不引发实务界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特别是合议庭评议改革的强烈呼声。  关键词 合议 实质化 刑事庭审  作者简介:马颖文,台州市仙居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
摘 要 在用人单位应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而不缴纳的情况下发生的工伤认定争议往往存在行政、民事交叉的情况。现行的工伤认定争议诉讼采取的是“先行后民”的模式,针对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争议依次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来解决。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耗时而且浪费匮乏的司法资源。所以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我国工伤认定争议诉讼程序进行重构,将工伤认定争议纳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关键词 工伤认定 工伤待遇赔偿 行政附带民事
摘 要 本文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南京墨香山庄社区8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认知、社会融入进行干预,并帮助其构建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小组工作干预,组员更加自信、不再视自己为家庭负担,愿意与人交往、参与活动。结果证明小组工作为老人提供了较好的情绪支持,改善了案主的自我认知,促进了案主的社会融入,一定程度上帮助案主建立了基础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小组工作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认知、社會融入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摘 要 做好大学生帮困育人工作是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创新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生 资助育人  作者简介:兰书琴、何静,讲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