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和德育。关于音乐,无论是创作背景、歌词内容,还是音乐家本身,都有很多优美、励志、感人的故事,这些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些因素,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不断进行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雅艺术的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音乐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已经在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院校得到普及,但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音乐教学本身,忽略了音乐蕴含的德育内容。要使音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必须注重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树立音乐教学的大局观
要发挥音乐中的德育教化功能,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改变之前狭隘的音乐观,即音乐仅仅是高雅的艺术享受,仅仅是精神的愉悦。要树立音乐教学的大局观。音乐不仅是愉悦精神的上层建筑,更是无数的创作者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体验发自肺腑的呐喊。可以说,音乐中蕴含很多的感人故事及精神力量,这些都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精神的鼓舞,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有了这样的教学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主动去寻找德育渗透的素材,探索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从而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德育教化功能。
二、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渗透德育
很多音乐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这样的背景或者具有感人的故事,或者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这些背景往往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正能量。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音乐的背景内容,给学生以正义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南泥湾》《生产大合唱》《军民大生产》等歌曲时,可以联系当时在延安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在南泥湾等地进行屯垦自给,通过广大战士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的顽强奋斗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达到了自给自足,形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景象。这样学生能够学习当时战士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又如:在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徐秀娟热爱养鹤事业,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殉职的事迹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利用音乐家的感人事迹鼓舞学生
很多音乐家对音乐和人生充满了希望,但由于生活的挫折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他们常常把这份坚强用音乐表现出来。这些音乐家既是优美音乐的创造者,更是励志故事的讲述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家的感人事迹来鼓舞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但是人到中年时失聪了,这样的打击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巨大的,但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依靠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大量著名的音乐。又如:我国的民间音乐家阿炳,35岁时双目失明,但他仍旧把自己及百姓的疾苦用音乐反映出来,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二泉映月》等名曲。音乐教学中,通过这些音乐家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得到力量的鼓舞,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
四、利用歌词给予学生精神力量
音乐歌曲的歌词都是经过创作者凝练而成的朗朗上口、振奋精神的语言。学生对歌曲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崇拜,学生不但喜欢唱歌,而且很多歌词常常成为他们的座右铭。这些歌词往往具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企改革,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为了鼓励他们再就业(创业),刘欢作词创作了《从头再来》。其中“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成为很多学生鼓舞自己的名言。又如《感恩的心》中“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通过这些熟悉的旋律,学生能够感恩别人,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比如:在教授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首歌曲的MV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对希望的田野有更真切的感受,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的热爱之情。在学习《长江之歌》时,可以播放关于长江的壮观、美丽的画面,给学生以震撼,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学和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不是孤立的。音乐能启迪学生的美好情感,而情感的开启对于学生德育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找出音乐中的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陈咏.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现代阅读,2013(1).
[2]尚伟.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导报,2012(12).
[3]陈翠翠.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4]钟金华.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略[J].读写算,2010(7).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雅艺术的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音乐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程已经在中小学以及大中专院校得到普及,但大多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音乐教学本身,忽略了音乐蕴含的德育内容。要使音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必须注重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树立音乐教学的大局观
要发挥音乐中的德育教化功能,广大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改变之前狭隘的音乐观,即音乐仅仅是高雅的艺术享受,仅仅是精神的愉悦。要树立音乐教学的大局观。音乐不仅是愉悦精神的上层建筑,更是无数的创作者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体验发自肺腑的呐喊。可以说,音乐中蕴含很多的感人故事及精神力量,这些都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精神的鼓舞,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有了这样的教学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主动去寻找德育渗透的素材,探索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从而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德育教化功能。
二、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渗透德育
很多音乐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这样的背景或者具有感人的故事,或者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这些背景往往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正能量。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音乐的背景内容,给学生以正义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南泥湾》《生产大合唱》《军民大生产》等歌曲时,可以联系当时在延安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在南泥湾等地进行屯垦自给,通过广大战士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的顽强奋斗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达到了自给自足,形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景象。这样学生能够学习当时战士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又如:在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徐秀娟热爱养鹤事业,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殉职的事迹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利用音乐家的感人事迹鼓舞学生
很多音乐家对音乐和人生充满了希望,但由于生活的挫折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他们常常把这份坚强用音乐表现出来。这些音乐家既是优美音乐的创造者,更是励志故事的讲述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家的感人事迹来鼓舞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从小酷爱音乐,但是人到中年时失聪了,这样的打击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巨大的,但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依靠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大量著名的音乐。又如:我国的民间音乐家阿炳,35岁时双目失明,但他仍旧把自己及百姓的疾苦用音乐反映出来,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二泉映月》等名曲。音乐教学中,通过这些音乐家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得到力量的鼓舞,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
四、利用歌词给予学生精神力量
音乐歌曲的歌词都是经过创作者凝练而成的朗朗上口、振奋精神的语言。学生对歌曲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崇拜,学生不但喜欢唱歌,而且很多歌词常常成为他们的座右铭。这些歌词往往具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比如: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企改革,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为了鼓励他们再就业(创业),刘欢作词创作了《从头再来》。其中“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成为很多学生鼓舞自己的名言。又如《感恩的心》中“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通过这些熟悉的旋律,学生能够感恩别人,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
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比如:在教授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首歌曲的MV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对希望的田野有更真切的感受,让学生对家乡有更深的热爱之情。在学习《长江之歌》时,可以播放关于长江的壮观、美丽的画面,给学生以震撼,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学和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不是孤立的。音乐能启迪学生的美好情感,而情感的开启对于学生德育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找出音乐中的德育因素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陈咏.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现代阅读,2013(1).
[2]尚伟.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导报,2012(12).
[3]陈翠翠.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4]钟金华.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略[J].读写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