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去我时苦自知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52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子之美,可以美至什么程度?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是“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是“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女子美极大约不能言表。若是可以,那么就应该是此般模样了。曹植于《洛神赋》中写洛神之美时用的这一些表达亦是语言的极致。那这洛神是谁?单是洛水之神,还是有寓意其他。这件事惹得后世争议千年,直至衍生出习惯,将洛神附会,臆想百出。
  附会之后的洛神是有指代的,暗暗指代的女子是曹丕之妻甄洛。甄洛是美人,资质不寻常。她处处显殊异,似是有注定,亡后又有文人怜其死之不允,更为她着上诸多色调,于是成就了她的传奇色彩,以及她与曹植的那一段虚妄被杜撰出的爱。
  彼时,正是三国分天下,金戈铁马时。美人是惨然背景当中唯一的亮色,照进男子心里,不偏不倚,成为最温柔亦极具力量的牵系。当时的美人圈里,“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甄洛和二乔独领风骚。
  甄洛本是袁绍之子袁熙之妻,初嫁袁熙时,他正是雄姿英发。东汉末年大规模内战时,其父袁绍独占冀、青、并三州,实力雄厚。却不料一场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从此一蹶不振。204年,袁绍所居大本营邺城亦被曹操攻下。
  曹操攻下邺城前,早已闻听袁熙之妻资质倾国,是绝色的美人,心有垂涎。于是,暗中嘱咐兵士把守袁府,要保护甄洛。但不料那日长子曹丕闯入了府中。曹操尚未得见甄洛,但他的儿子曹丕已遇见。
  初见这一刻,曹丕就掉进她的深渊里。她是一朵蔷薇花,暗影覆没也难盖风华。他以衫袖拭她面,然后清清定定将她看得入目入心。好一张精致静定的脸,他分明看到一种从未遇见的美对自己作出牵引。他一不小心,沿着她的指引走了下去。
  曹丕入府之后,曹操才赶至袁府。曹操不是糊涂人,他一眼看将过去,就能从曹丕眼底挖掘出秘密。袁绍妻刘氏一句“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更令曹操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那只虎令他不得不将这心仪多时的女子赐给儿子曹丕。
  曹操虽亦爱慕甄洛时日良久,但若是因为一名女子损了父子深情,害了未来雄图霸业,他断然是不会去做的。他将一切世事都看进眼里,一切道理也了悟于心。再见甄洛艳绝的容貌时,亦只是神色淡定地轻言一句“真吾儿妇也”。曹操将一切事宜都做得了周全。
  至此,甄洛也不过只是水上浮萍,生死辗转听天由命。她与曹丕之间,尚不能论爱。她嫁与他,也就只是命难违,唯有从顺。
  话说那一头曹丕的三弟曹植。曹植正青春年少,见大哥带回新嫂,内心自是有好几分喜悦。曹植自幼颖慧,出言为论,下笔成章。天生异禀的人总是性情自由洒然,不为外物束缚。他亦是如此,于是不掩内心欢喜,见得了嫂嫂真容。
  这一瞥,竟是四目相对。她太美,美到曹植那一瞥便觉触了禁忌。爱,是天堑,渊深无底。它的发生,不论人,不论时,不论势,不论万物。只要一瞥,一笑,一言,甚或静默擦肩。
  后世人都是猜想者,无人得知曹植内心暗涌走向。虽年少气盛,却亦已有辨识能力。这美人,是嫂嫂,不是待字闺中的少女。他哪里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太过散漫,处处会泄出秘密。曹丕又天性多疑善猜忌,曹植百出的漏洞更是难躲他的考量。曹植太单薄,总能被他一眼洞穿,连带他心底那一点羞涩又劲烈的爱。
  但甄洛并无任何作为。这一切都是与她无关的,她凭美貌安身,她以真心立命。她既是嫁了他,自然是从一而终不相负。她甚至知道如何将他爱。既嫁之,则爱之,这才是好女子所为,她以为。于是她处处小心翼翼,为他处理内事。
  起初,曹丕痴迷甄洛时,生生将之前的妻子任氏赶回娘家。甄洛一再阻止,初显妇德。后又多次劝说让曹丕纳妾,颇有樊姬之贤。且她处处待人宽和厚德,对曹植与曹丕之母卞夫人更是竭尽孝道。她处处都是好,要他怎么不爱极?他就是爱极了这个女子,以至于她稍一顿挫,他便觉要失去。
  终于,他爱到无法去信任,爱到疯魔。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父位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职务。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称帝,建立魏朝。曹丕称帝后,多时未立皇后,后宫女子便用尽心计来争夺。此时,除了甄洛,只有贵嫔郭女王有实力问鼎。于是,她几次三番在曹丕面前诟言甄洛。她知曹丕太爱甄洛,处处不能放心,亦对其弟曹植心怀猜疑,便大放厥词,陷害甄洛。
  加上,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颇具政治头脑,她才是真正的贤内助。于是,曹丕去洛阳时,郭女王成功在侧。甄洛却独居邺城,未能随行。某一时,他与她之间已变换了气场。他日益疏离,她却静定不知。她的心思太纯善,只是在爱,却不晓世道已更迭。
  一年多的时间当中,她与曹丕未见一面。直至此时,她方才看到一些征兆,明白一些道理。他终于对她爱至疯癫亦不爱。曹丕永远都不能知道,她那一首《塘上行》是写给他的,不是给他年少的兄弟曹植,她从未心易。他放弃了她,连同一点的信任索性也丢掉。
  她决然不会料到,曹丕没有对她倾注在《塘上行》里的情意有半分感动,回应她的是赐死的圣谕。她亡时,只有四十岁。他爱她时,轰轰烈烈;他不爱时,亦是决裂得彻彻底底。
  至于他,曹植,从来都不应被牵扯进来。纵然他对嫂嫂有爱,那也势必是隐忍藏匿于微处的。大约是后人怜爱甄洛,总觉若是不能有男子为她续上爱,她的一生看上去太寥落。于是,他们让曹植爱甄洛,“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只是,这被杜撰出来的爱,再深,也不过只是待她死后,作下了一篇《洛神赋》来缅怀。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讲究多元,饮食衣着如此,学术文化亦然。  但有些学者似乎不太明白多元的好处,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一味追求“高深”,排斥“通俗”,把精心炮制的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的学术著作比作《三国志》,而将大众喜闻乐道的文字比作《三国演义》,认为作演义不过是处于文人底层的“小说家流”的谋生手段,作这类文字的人不但不能侧身“儒林”,甚至不能进入“文苑”。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中国的文字作品也因此出现“文野”之
期刊
湿毒:仲夏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这样的季节最重要的是排湿毒。湿气通于脾。厚重的湿气把脾捆绑起来,叫做“困脾”,会出现头昏、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胀气、舌苔腻。芳香能够醒脾。将薄荷、生姜凉拌,稍微放点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过来,才能利湿。  具体来说,恶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气水,吃参苓白术丸。舌苔腻、早上肚子偏大者,说明身体里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虚、脾不健运的表现,
期刊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力
期刊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说到“三公消费”,慈禧太后可是行家里手,此人生活极其豪奢。我曾见过她用一顿午膳的菜单,有好几十种荤菜,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而且她特别喜欢吃昂贵的
期刊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特使马嘎尔尼从中国带走了一封信,信中称中国无需任何英国产品。中国真被批准进入全球贸易体系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6年之后。  170年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掉了天朝的尊严,让清朝知道世界之大、竞争之烈。中国先是发现自己缺“船坚炮利”,而全套西式装备的北洋水师依然在甲午战争中覆灭。于是发现还缺先进的社会制度,便照虎画猫引进了议会制、总统制。袁世凯复辟后,人们又发现还缺民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有多种,而且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小宦官的地位差别如同官员一样,有尊卑之分,有些宦官不但可以娶妻,而且有资格养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离现代最近且最有影响力的宦官娶妻之事,当数晚清慈禧太后的红人“安德海”。  安德海小名“小安子”,清末宦官,聪明伶俐,为人狡诈。史载:“(其)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这就是说,安德海绝非胸无点墨的小阿飞。  安德
期刊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河南卫辉市是汲姓故事的起点,它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太子汲的悲情还是其后裔的幸运,这里都是汲姓在历史长河中写出的第一笔。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普天之下
期刊
民间有人评点“三国”,说诸葛亮“只开花,不结果”。这意思很明白,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到头来,蜀汉仍以刘禅举起白旗而告终。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但据此而论,“只开花,不结果”的也就不仅是一个诸葛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讨伐,何等威风!洛阳城头的大王旗还是由魏易晋;孙权坐领江东,虎踞龙盘,东吴还是归了西晋,虽然较之蜀汉多存在了一些时日,也只是在司马氏安排的日程表上有先有后而已。至
期刊
这些年突然出现“历史热”,2012年更奇怪,从年初到岁尾,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说的不是那些让人热血膨胀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或“大清帝国”,而是有点让人泻火败气的“衰史”。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咸丰年间的一本古史,距今一百五十年,而且是洋古,怎么会引起中国人如此热议?看来还是革命与改革的老问题,让人欢喜让人愁。  自从李泽厚提出“告别革
期刊
公元前209年,徐福船队出海,载着数千童男童女和百名能工巧匠东渡扶桑,为秦始皇寻访长生不老药,却“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再未归来。河北盐山县千童镇古时称为“饶安邑”,意为“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后,遂于此千童侨寓之地置“千童城”,汉高祖五年于此置千童县。  壹  数千童子的父母盼儿盼到眼穿,生死两渺茫。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农历三月廿八,他们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