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花果”论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有人评点“三国”,说诸葛亮“只开花,不结果”。这意思很明白,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到头来,蜀汉仍以刘禅举起白旗而告终。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但据此而论,“只开花,不结果”的也就不仅是一个诸葛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讨伐,何等威风!洛阳城头的大王旗还是由魏易晋;孙权坐领江东,虎踞龙盘,东吴还是归了西晋,虽然较之蜀汉多存在了一些时日,也只是在司马氏安排的日程表上有先有后而已。至于三国时期为曹魏为蜀汉为东吴出谋献策的谋士和驰骋疆场的战将,“花”都开得很热闹,却又谁见他们结出什么“果”来?
  有结果的是司马氏,包括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三国归晋”,司马氏得了天下。
  司马懿善用权谋,自然也是有本事的人,克日擒孟达,装病赚曹爽,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但要说他是诸葛亮的“克星”,或与诸葛亮打了个“平手”,未免言过其实。与诸葛亮对阵,他几乎从来就没有打过胜仗,于是只好等蜀军粮尽自退,盼武侯命归黄泉。唐太宗李世民为司马懿作纪,说此公“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生怯实而未前”,说的是本该以逸待劳、痛击蜀军的司马懿,反而“闭门固垒,莫敢争锋”,其本质在于一个“怯”字。因而,盼也好,等也罢,都不是他的高明,而是他没有办法的办法;“死疑虚而犹遁”,说的则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了。这是他被诸葛亮吓得犹如惊弓之鸟的一个实证。司马懿这样解释“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有人评点说:“此语也够豪壮,既给了诸葛亮面子,也衬出司马懿的英雄,生可料,死岂可料?而生无涯,死则一次,不正说明他应该获得最后胜利吗?”这就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丢脸的是司马懿。司马懿的这句话,只是阿Q式的自我嘲解,有什么“豪壮”可言?说他是“英雄”,大概就是因为司马氏最后坐了天下,即得到了所谓的“最后胜利”罢。
  严格地说,得到“最后胜利”的是司马炎,他才正式坐了皇位,司马懿和司马昭只是为他当皇帝扫清了道路。但司马炎是坐享其成的,他在三国时期没有开过什么“花”,并无什么英雄业绩可言,他的业绩在当了皇帝之后。西晋的政治是够腐败的,王恺、石崇、羊琇比阔斗富,“竞以奢侈相高”,就是他当皇帝时的事。司马炎曾问司隶校尉刘毅:“朕可方汉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这简直就是恬不知耻了。
  历史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各种力量的消长,这是一种合力,一条对角线。三国的历史波澜壮阔,其结局却是喜剧性的:汉朝以桓、灵二帝卖官鬻爵而宣告气数已尽,最后的结果却是让“殆不如”桓、灵二帝的司马炎黄袍加身,依然卖官鬻爵,而且恬不知耻。可见,最后的结果未必就是最佳的选择。
  滚滚长江,一浪接着一浪,哪一浪也不能浪及长江始终。然而,没有这一浪接着一浪激起的浪花,也就失去了滚滚长江。历史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时期有作为有造就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孙权、刘备,都是既开了花又结了果的。他们开的“花”,本身就是留在历史上的“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要地球还在运转,这话当然永远正确。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即使有人会以成败论是非论英雄,也未必能得到普遍的认同。司马氏得了“果”,但这“果”却是别人的“花”结成的。司马氏的西晋王朝苟延残喘五十二年,“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以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两个典故却是流传千年。可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还有着一本账呢!
其他文献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画家,其山水诗画意境幽美,苏轼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后人将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有“诗佛”之誉。  民间流传着一个“王维买药结良缘”的故事:王维赶考羁留京城,因病去药铺买药,见抓药少女美貌聪颖,顿生爱慕之心,有意结识。窃忖之:“美则羡矣,其才若何?待予一试即知。”于是说:“姑娘,小生遗处方于家,但凭记忆,
期刊
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眼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所谓诗,不是指那显眼的形式,平平仄仄,五言七言等等,更不指结社、联句、论诗等等场面。是指全书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诗的,所现之情与境也是诗的。我这儿用“诗”是来代表中华文化艺术的一个总的脉络与精髓。勉强为之名,叫作“境界”。  中国的诗,特别注意这个“境界”或“意境”。而《红楼》艺术的真魅力,正是由这儿产生的——并不像有
期刊
现在有句话,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一个人做官学曾国藩是没问题的,曾国藩一生勤政廉洁,真心待人,不好女色,如果清代评选“全国十佳公仆”之类,他估计可以中选,但学胡雪岩则值得商榷,胡雪岩赚钱是把好手,人品却不那么地道。  作为晚晴的“高富帅”,胡雪岩(字光墉)当然也有他的优点。他做事舍得下功夫,肯动脑子。胡雪岩年幼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年纪稍大,被人荐往一个钱庄做学徒,干扫地、倒尿壶之类
期刊
现代社会讲究多元,饮食衣着如此,学术文化亦然。  但有些学者似乎不太明白多元的好处,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一味追求“高深”,排斥“通俗”,把精心炮制的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的学术著作比作《三国志》,而将大众喜闻乐道的文字比作《三国演义》,认为作演义不过是处于文人底层的“小说家流”的谋生手段,作这类文字的人不但不能侧身“儒林”,甚至不能进入“文苑”。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中国的文字作品也因此出现“文野”之
期刊
湿毒:仲夏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这样的季节最重要的是排湿毒。湿气通于脾。厚重的湿气把脾捆绑起来,叫做“困脾”,会出现头昏、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胀气、舌苔腻。芳香能够醒脾。将薄荷、生姜凉拌,稍微放点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过来,才能利湿。  具体来说,恶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气水,吃参苓白术丸。舌苔腻、早上肚子偏大者,说明身体里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虚、脾不健运的表现,
期刊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力
期刊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说到“三公消费”,慈禧太后可是行家里手,此人生活极其豪奢。我曾见过她用一顿午膳的菜单,有好几十种荤菜,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而且她特别喜欢吃昂贵的
期刊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特使马嘎尔尼从中国带走了一封信,信中称中国无需任何英国产品。中国真被批准进入全球贸易体系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6年之后。  170年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掉了天朝的尊严,让清朝知道世界之大、竞争之烈。中国先是发现自己缺“船坚炮利”,而全套西式装备的北洋水师依然在甲午战争中覆灭。于是发现还缺先进的社会制度,便照虎画猫引进了议会制、总统制。袁世凯复辟后,人们又发现还缺民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宦官有多种,而且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小宦官的地位差别如同官员一样,有尊卑之分,有些宦官不但可以娶妻,而且有资格养子,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离现代最近且最有影响力的宦官娶妻之事,当数晚清慈禧太后的红人“安德海”。  安德海小名“小安子”,清末宦官,聪明伶俐,为人狡诈。史载:“(其)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这就是说,安德海绝非胸无点墨的小阿飞。  安德
期刊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河南卫辉市是汲姓故事的起点,它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太子汲的悲情还是其后裔的幸运,这里都是汲姓在历史长河中写出的第一笔。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普天之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