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师资源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指导运动队同时,应为普通学生、社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指导、组织并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带领他们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起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体育 教师资源 体育指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77-02
  
  80年代末,我国社区体育兴起,群众体育回归社区,这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群众体育回归社会的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内部结构的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社会职责是:指导社会体育活动者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组织人们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协助开展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
  
  1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近年来,群众体育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要内容,以“我运动,我健康”为宗旨,紧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的目标,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锻炼意识、健身条件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完善,健身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已从小康水平向富裕型过渡,双休日、节假期日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对良好人文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追求,对社区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在发展社区体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他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活动者的身心健康、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 体育教师充当体育指导员的主要优势
  
  高等院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场地、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建设好高校这个文明社区,进而辐射其所在社区,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真正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更好创建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场所。因为大学体育教师运动经历较长,技术水平较高;文化科学知识较丰富;接触的东西是比较前沿的,更新能力更强;其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所以,体育教师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行列,必然增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1 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指导能力
  2.1.1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经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业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广西为例)1,调查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48.5%,41~60岁的占39.1%,60岁以上的占12.4%。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中青年为主。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在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当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36.5%,中学学历的占52.0%,中学以下学历的占11.5%。表明了当前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结构不甚合理,低学历层次的比重太大,总体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等级偏低。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下的占74.4%,从事体育工作5-10年的占21.3%,10年以上的占4.3%。工作资历浅、工作年限较短,缺乏组织与管理。总之,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偏高,工作年限短,经历不足,缺乏组织与管理能力。学历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性地提供体育保健和运动处方等方面的能力较差,真正能够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的非常少。
  2.1.2 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它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的发展,既需要对社会体育客观规律概括而成的科学理论,也离不开社会体育目标和任务实现的各种有效方法。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体育比赛的原理、赛制、计划与编排、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以及比赛各环节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等、必须掌握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为体育活动者进行科学的指导,让活动者得以进行科学的锻炼。
  2.1.3 高校体育教师的独特优势
  体育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教学机构,体育教师在这个教学机构中学习体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各个体育项目等,努力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基本上是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而且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从理论上形成新的教法体系。因此,高等学校聚集了大量体育专业人才,其人才不论专业种类及理论知识、人文素质等方面都会起到组织、引导功能以解决社区无人组织,人们余暇时间无事可作的问题。如果体育教师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中,这无疑弥补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低下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指导能力。
  2.2发挥体育教师的教育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属当务之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具备了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且利用高校资源搞培训完全符合“社会体育社会办”的新思路。
  2.2.1 加强大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极其重要的。在校期间,体育教师除了指导训练,更要深入到学生社团、协会,培养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组织他们深入到其它专业,负责指导其它专业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便使他们在个人能力和指导技巧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在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开拓就业道路。
  2.2.2 加强大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综合能力,就是体育的理论知识、技能、智力、组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运用能力。体育老师在教学改革过程除了注重对大学生自身锻炼方法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外,更加强了体育理论知识和组织指导及管理能力的培养,而且,现今大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知识,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下基本能满足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如能对大学生加以培养,势必能够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但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具备指导社会体育的能力。
  2.3 运用体育教师的组织优势传播文化、引导健身意识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课外进入学生社团,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意识。随着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社区,他们既成为体育的实践者也是体育的宣传员。通过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其对社区体育的重视,并通过他们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社区体育活动中,使学校里的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得到有效传播。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刺激人的意识形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人的行为。学校内的“人文精神”在社区的广泛传播,将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职业体育指导员之外,应该有更多的体育教师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仅要走出课堂,进入学生社团,还要走出校区,进入群众社区当中。高校体育人才济济,是社区体育开展活动、培训、辅导最为理想的依托。高校体育部门与当地社区管理部门相互联系,派出优秀教师担任体育指导员,帮助他们策划、组织各种俱乐部或活动中心,开展适合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并帮助培养社区体育骨干,使大多数人从盲目锻炼走向科学锻炼。
  
  3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和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推进作用,巩固和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鼓励给社会体育指导员适当的报酬,提高其待遇。
  (2)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渠道。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体育高等院校的师资优势,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培养在校体育专业学生,使其加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来,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3)发动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把科学的锻炼方法、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技能理论传播给社区居民,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健康、文明、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和交流、培训活动,积极引导更多的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4)利用高等院校人才、场地、教育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培训辅导。高等体育教师应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训练的同时,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在完成对学校体育课程俱乐部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办各种培训中心、体育辅导站,引导社区体育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实行有偿服务、合理共享,使高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
  
  4 结论
  
  由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既有利于造就一支大规模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适应全民健身事业的需要;又有利于高等院校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之迅速转化为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优势,使现有的人力、物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师资源,造就一支大规模和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芳,温织琳,黄东等.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技.2005(4).
  [2]廖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
  黄剑(1972-),女,广西靖西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邮编:530007,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石油企业员工职业压力评价模型及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方法采用《中国石油集团东方物探研究院员工帮助计划(EAP)调查项目》中的“职业压力量表”随机抽样该企业员工876人,采取美国SPSS13.0统计程式探索职业压力潜在因素,并拟合职业压力预测模型。结果 石油企业员工多项职业压力潜含2个因素:保障性职业压力和激励性职业压力,双因压力存在多个群组间显著差异;50%以上员工承受着闲暇加班、岗位竞
期刊
摘要:本文以“职业倦怠”为主题展开对于酒店员工管理的研究。文章在简介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现状、危害及其表现后,从工作负荷、工作压力及社会支持等角度分析了酒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办法,其中包括:提高员工待遇、完善组织激励、增强社会支持以及员工个人进行自我调适等。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帮助酒店业界的管理人员认识到职业倦怠对于酒店产生的危害及影响,以及管理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C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88-01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合作的社会,一个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无疑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一支优秀的团队也是完成任务和成就事业的基础。古之“桃园三结义”,今有井伸大和盛田昭夫,无不都是优秀团队合作的典范。  要构建优秀团队,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样的团队才是优秀团队。我们随便找几个人凑合在一起都是一个团队,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学分制下诠释一种新的团学管理模式——干事下班制。做到干事真正下放到班级,对干事和各班的班干提出新的要求,利用干事带动班级,调动各班学生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营造高质量的校园人文环境。  关键词:学分制 团学 班级 学生干部  中图分类号:O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90-02    1 关于团委、学生会 
期刊
摘要:从2006年国家推行新一轮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入手,探讨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导向和主要内容,从目前的实践中总结了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 工资制度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01-02    高校工资制度作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选择、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16-01    一百多年前,国人梁启超写下激情飞扬的《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校长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文章指出现代校长要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凝聚愿景的能力、哲人般的思想深度、强烈的文化意识以及超群的文化建设能力、强烈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团队意识和个性化关怀,并注重细节和懂得规范。  关键词:领导才能 现代校长 素质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38-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成
期刊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人才资源作为战略资源,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样一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支撑和动力的高等学校,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此文试图从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四个方面切入自主创新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主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以信息社会为驱动的基于全人生的人力资源四阶段开发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关键词:信息社会 信息素养 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四阶段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54-02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
期刊
摘要:对高考结束的学生来说,面临着两方面的选择:一是升学,二是就业。升学就面临着对专业的选择及学业安排的问题,大学毕业后总是要面临就业、职业选择的问题;当然中学生直接就业首先就面临的就是就业、职业问题。中国教育一个很有特点的方面就是表现为:在高中之前,所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成绩;大学以后,则关心的都是就业。专业、学业与就业又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我们还要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本文对此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