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运动”运动负荷的“两会两宜”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居家运动”运动负荷会判断
  它主要体现在运动负荷的掌握上。“居家运动”运动负荷大小的评价比较简便的办法就是测试心率指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桡动脉或颈动脉测试运动后即刻心率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测试10s的心率然后乘以6),并把判断心率大小的标准告诉学生:心率反应在120次/分以下的,运动负荷为小;在120~150次/分的,运动负荷为中等;在150~180次/分或在180次/分以上的,运动负荷为大。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如运动手环或者运动APP进行心率测试。
  二、“居家运动”运动负荷会调控
  它主要体现在运动负荷的管理上。运动负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量体现在有效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重复次数、距离、重量等。运动强度体现在练习时用力紧张的程度、练习密度、节奏和速度等。因此,当运动负荷小了,可从增大运动密度、提高运动频率、增加运动时间、改变运动内容去适当增加负荷;当运动负荷为中等,则主要是保持练习与适当休息相结合;当运动负荷为大时,必须从减小运动密度、降低运动频率、减少运动时间、改变运动内容去适当减小运动负荷或停下来调整休息。例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30s小步跑 30s开合跳 30s仰卧起坐 30s平板支撑,完成第一组练习后,测试了运动后的即刻心率是114次/分,属于运动负荷小,需要增加运动负荷,就可以在第二组的时候加快运动频率,以此来提高运动负荷。
  三、“居家运动”运动负荷宜循序渐进
  它主要体现在运动负荷的合理性上。“居家运动”与体育课有明显的差异,它可以看成是体育课的延伸或拓展,需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开始进行身体锻煉时,应通过多次测定,确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作为起点,并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可以2~4周作为一个阶段)加大或调整身体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而且,增大运动负荷不宜太慢或太快,负荷增加太慢会限制体能水平的提高,增加太快则可能造成疲劳和损伤,要逐渐适应、逐渐增加,循序渐进。例如我们进行20~30min有氧运动两周以后,学生无任何不良反应,就可以进行30~40min的有氧运动。
  四、“居家运动”运动负荷宜区别对待
  它主要体现在运动负荷的个体化特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意志力水平的学生,包括身体有无疾病的学生,可以承受的运动负荷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以多数学生为准,同时考虑少数学生的要求,提出个性化运动菜单,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体重偏大的学生,他们的运动内容就应该有所不一样。另外,运动内容的类型和要求不同,运动负荷也会有所区别,也需要教师合理考虑。例如针对30s深蹲练习,我们可以设计三个不同的动作满足不同学生的负荷要求: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可以是负重深蹲;对于身体素质稍好的,可以增加两脚的间距;对于身体素质稍差的,可以不要求下蹲的位置。
  “居家运动”的运动负荷作为评价学生居家运动效果的手段之一,简便易行,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学会测试运动后的即刻心率,通过运动后的即刻心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并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负荷的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通过“居家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王彩云 孟凡东(上海市崇明区东门中学,202150;浙江省平湖中学,314200)
其他文献
研讨背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省市已经部署错峰开学的相关通知,部分学校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个超长寒假,使得原本应该在学校进行的体育课变成了“居家运动”。疫情下中小学生陆续复课,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日前,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針对疫情防控要求,统筹调整年度教育教学
坐位体前屈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测试项目之一,主要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部位的关节、韧带及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的发展水平。坐位体前屈成绩是反映学生身体柔韧性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利用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课题。  将常见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状态(图1-1)与坐位体前屈成绩优秀学生的动作(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体质,还可以让幼儿精神焕发、情绪愉快。秉承“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的课程观,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把幼儿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同样也可以把幼儿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一、以幼儿为主体,彰显户外环境的人文特色  结合苏州科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致力于打造“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的
:亲爱的粉丝们,大家快过来看啦!好看的节目正在播出中——咦,怎么全是些蔬菜水果呀,难道是乐乐姐姐请大家聚餐?NO!呵呵,乐乐姐姐为大家又新开辟了一个好玩的栏目——“超级变变变”。  (北京 刘昊妍):啊?“超级变变变”?是不是让我们把这些诱人的水果都“变”进我们的肚子里呀?   :嗬,你这只小馋猫,就想着吃!“超级变变变”,就是用你的超级“魔法”给这些水果变变身。  (山西 Angelia):可我
2020年國际及两岸学生体育交流计划
在体育学习或活动中处处有比赛,有比赛就会涉及输与赢。学生面对输赢心理会产生多样的变化,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以帮助其正确地看待输与赢呢?笔者从以下3种心理学现象进行阐述。  一、参赛动机  学生参加比赛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是赢取比赛、有的是锻炼自己、有的则是被迫参加等。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参加比赛的动机,适时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中的“输”与“赢”。  1.针对赢取比赛动机比较强但能力又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兵”,同时也是教育事业的未来。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努力“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2019年5月24日—25日,由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潍坊峡山双语小学承办的“潍坊市青年教师发展联盟及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体育)”在潍坊峡山双语小学举行,共有近200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确立了“自
啦啦操运动符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基本要求,吻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合适的备选内容之一。河南省教育厅采取啦啦操专项培训、示范套路创编、啦啦操竞赛和“最美大课间”评选等多项措施,在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推广啦啦操运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国中小学一项基本的体育锻炼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活动之一,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多种方式的尝试,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利用室内课桌椅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和方法。该方法充分运用室内桌椅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巧妙地解决了室内空间小而学生多的矛盾。以下是笔者所研究的部分内容和方法,现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室内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利用课桌椅发展柔韧素质  1.压肩  方法:双脚并拢站立在课桌前,弯腰,手臂向前伸直放在课
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而基层学校针对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的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导致教师出现运动技能下降、教研能力缺失、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纵深不够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体育需求。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在深入剖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现实情况下,采取“四并重”的措施,有效提升了集体备课效果,进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做好技能与体能并重,夯实教师专项运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