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体质,还可以让幼儿精神焕发、情绪愉快。秉承“游戏化、生活化、自然化”的课程观,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把幼儿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同样也可以把幼儿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
结合苏州科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致力于打造“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的园本特色,通过独具自然特色的户外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多元丰富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商议、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选材料、自定规则、自主游戏。
(一)人文渗透
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人、物、事,创造彰显情感、富有文化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创设环境时,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还兼顾安全美观,力求用环境引导幼儿互动。户外环境中的材料投放丰富、充足,同时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多样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方便幼儿自主操作、合作互动。在良好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且专注地参与活动,快乐地学习,收获必要的生活经验。
(二)幼儿参与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园子里找到自己”,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活动设计都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的,在幼儿的提议下,我们在户外创设了种植园地家家圈、玩泥巴脏脏圈、木工坊叮当圈、两军对垒BIUBIU圈等活动区。活动区材料丰富,活动形式趣味盎然,真正能够让幼儿在环境中活跃思维,在环境中创新自我,在环境中获得成长。
(三)教师指导
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会给活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活动过程,适当为幼儿提供指导。有些教师在活动前会预设观察对象,但在自主户外活动中,现场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所以教师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方案,以便快速发现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互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既尊重共性又保护个性,每个指导环节都以“让幼儿获得营养且力求营养有效吸收”为原则,提升环境创设的价值。
(一)发挥资源多元化作用。
幼儿园有一片无法进入的灌木丛,幼儿一直对这片灌木丛感到好奇,教师和幼儿进行多次讨论,大家经过前期的踩点、规划和分析,巧妙地通过架高、开路、覆盖等方式,将这片灌木丛变为了幼儿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活動过程中,幼儿热烈讨论,随后参与了整个活动区的规划和改造,并在活动区创设完成后,想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玩法。如需要一路攀爬、翻越、跨跳、匍匐的“成长之路”;由轮胎、梯子、油桶、木桩、绳索组合而成的“丛林探险”;趣味十足的“中庭寻宝”。对现有环境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丰富了活动区材料,还引申出趣味十足的主题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与否定。也就是说,幼儿园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可以自己参与各种活动,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总结经验。为了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创设环境、设计活动主题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此,幼儿园以现场勘查、师幼谈话、幼儿绘画等形式,请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最想参与的户外活动,结果显示,幼儿最想做的事情有走进中庭捉昆虫、在操场玩小组竞赛、做器械游戏、在种植园地玩农家乐、跳泥坑、玩沙玩水等。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后,幼儿园重新规划了户外中庭、种植与饲养区、彩虹桥与彩虹跑道区,方便幼儿在这些区域开展活动。在沙坑和泥土较多的地方,也做了相应的环境改造,给幼儿提供玩沙玩水的环境。
(三)贴近自然 适当留白
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融入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发现自然,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让幼儿的心灵成长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在创设环境时会尽可能贴近真实自然环境的样态。比如,幼儿园的草坪区,宁可杂乱无章,也不要整齐划一,因为对孩子来说自然野生植物多样的草地比人工种植植被单一的草坪更有吸引力,也更具课程价值。我们还和孩子一起挖掘幼儿园的树木资源,让幼儿统计幼儿园的所有树木,并按照乔木类、花卉类、药材类等将树木分类,统计每种树各多少棵?哪些开花?哪些结果?哪些四季常青?完成初步统计后,教师准备好树木主题的绘本,带领幼儿阅读,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树,不同的树会有不同的叶形、不同的树皮、不同的粗细长短。这一轮活动下来,幼儿知道了幼儿园四季有花香,三季有水果。幼儿不仅在活动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还对环境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我们还大力开发水环境,通过手压水井、循环水、工具引水、水分车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水的流动、水的变化、水的浮力。
再大的幼儿园,场地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于户外的自然环境创设,我们是以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为主,在环境中有较多留白。适当留白的自然环境,可以为幼儿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热情。比如,蜿蜒的小溪在春天是幼儿喂养小鱼、小蝌蚪的地方,在夏天是幼儿玩水、捉鱼虾、研究沉浮的地方,在冬天是幼儿拿着各种材料探索过河的地方。再比如,我们在户外挖了一条小河,不给小河搭桥,但是会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要过河,就得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搭桥,这样学习就自然而然发生了。造小河却不搭建小桥,这就是环境的“留白”。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为幼儿创造有利学习的环境,通过环境创设和教学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往,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有益经验。良好的户外环境,可以最大化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提升幼儿的风险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幼儿自尊、自信的品格。
在开放的环境中玩耍、交流和学习,能够塑造幼儿坚韧、阳光的性格,为幼儿树立自信。在留白式的户外环境中,幼儿常常要面对一些不得不解决的小问题,这会促使幼儿去思考,如何运用材料解决问题?如何与伙伴合作?失败之后下一次是不是要换个方法?在户外玩耍时,幼儿也会受环境影响,自主思考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生活问题,比如下雨了怎么办?蚊虫太多怎么办?幼儿自主思考带来的好处是,很多问题他们开始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等父母、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
比起很少参加户外活动的幼儿,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幼儿更加活泼开朗,更乐于互助交流,他们较少生病,体能也更好。幼儿的天性都是亲近自然的,教师做好户外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探索精神,自由愉快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无论是有意义的事,还是有意思的事,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让情感先行,尊重的魅力、鼓励的力量、陪伴的阳光;让支架先行,互动中的对话、顺应中的促进、驱动中的自觉、留白中的想象,让幼儿的自主与教师的支持携手,一起规划、构建、创造“最好的自己”精彩世界,让致力于“营造家、诠释爱、共成长”的文化内涵融入每一个教育细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幼儿园)
一、以幼儿为主体,彰显户外环境的人文特色
结合苏州科技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致力于打造“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的园本特色,通过独具自然特色的户外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多元丰富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商议、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选材料、自定规则、自主游戏。
(一)人文渗透
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人、物、事,创造彰显情感、富有文化的户外活动环境。在创设环境时,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还兼顾安全美观,力求用环境引导幼儿互动。户外环境中的材料投放丰富、充足,同时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多样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方便幼儿自主操作、合作互动。在良好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且专注地参与活动,快乐地学习,收获必要的生活经验。
(二)幼儿参与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园子里找到自己”,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活动设计都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的,在幼儿的提议下,我们在户外创设了种植园地家家圈、玩泥巴脏脏圈、木工坊叮当圈、两军对垒BIUBIU圈等活动区。活动区材料丰富,活动形式趣味盎然,真正能够让幼儿在环境中活跃思维,在环境中创新自我,在环境中获得成长。
(三)教师指导
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会给活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活动过程,适当为幼儿提供指导。有些教师在活动前会预设观察对象,但在自主户外活动中,现场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所以教师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方案,以便快速发现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互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指导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既尊重共性又保护个性,每个指导环节都以“让幼儿获得营养且力求营养有效吸收”为原则,提升环境创设的价值。
二、挖掘素材,让户外活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一)发挥资源多元化作用。
幼儿园有一片无法进入的灌木丛,幼儿一直对这片灌木丛感到好奇,教师和幼儿进行多次讨论,大家经过前期的踩点、规划和分析,巧妙地通过架高、开路、覆盖等方式,将这片灌木丛变为了幼儿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活動过程中,幼儿热烈讨论,随后参与了整个活动区的规划和改造,并在活动区创设完成后,想出了许多有意思的玩法。如需要一路攀爬、翻越、跨跳、匍匐的“成长之路”;由轮胎、梯子、油桶、木桩、绳索组合而成的“丛林探险”;趣味十足的“中庭寻宝”。对现有环境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丰富了活动区材料,还引申出趣味十足的主题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与否定。也就是说,幼儿园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可以自己参与各种活动,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总结经验。为了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创设环境、设计活动主题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此,幼儿园以现场勘查、师幼谈话、幼儿绘画等形式,请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最想参与的户外活动,结果显示,幼儿最想做的事情有走进中庭捉昆虫、在操场玩小组竞赛、做器械游戏、在种植园地玩农家乐、跳泥坑、玩沙玩水等。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后,幼儿园重新规划了户外中庭、种植与饲养区、彩虹桥与彩虹跑道区,方便幼儿在这些区域开展活动。在沙坑和泥土较多的地方,也做了相应的环境改造,给幼儿提供玩沙玩水的环境。
(三)贴近自然 适当留白
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融入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发现自然,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让幼儿的心灵成长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在创设环境时会尽可能贴近真实自然环境的样态。比如,幼儿园的草坪区,宁可杂乱无章,也不要整齐划一,因为对孩子来说自然野生植物多样的草地比人工种植植被单一的草坪更有吸引力,也更具课程价值。我们还和孩子一起挖掘幼儿园的树木资源,让幼儿统计幼儿园的所有树木,并按照乔木类、花卉类、药材类等将树木分类,统计每种树各多少棵?哪些开花?哪些结果?哪些四季常青?完成初步统计后,教师准备好树木主题的绘本,带领幼儿阅读,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树,不同的树会有不同的叶形、不同的树皮、不同的粗细长短。这一轮活动下来,幼儿知道了幼儿园四季有花香,三季有水果。幼儿不仅在活动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还对环境产生了更多的亲近感。我们还大力开发水环境,通过手压水井、循环水、工具引水、水分车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水的流动、水的变化、水的浮力。
再大的幼儿园,场地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于户外的自然环境创设,我们是以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为主,在环境中有较多留白。适当留白的自然环境,可以为幼儿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热情。比如,蜿蜒的小溪在春天是幼儿喂养小鱼、小蝌蚪的地方,在夏天是幼儿玩水、捉鱼虾、研究沉浮的地方,在冬天是幼儿拿着各种材料探索过河的地方。再比如,我们在户外挖了一条小河,不给小河搭桥,但是会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要过河,就得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搭桥,这样学习就自然而然发生了。造小河却不搭建小桥,这就是环境的“留白”。
三、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为幼儿创造有利学习的环境,通过环境创设和教学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往,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有益经验。良好的户外环境,可以最大化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提升幼儿的风险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塑造幼儿自尊、自信的品格。
在开放的环境中玩耍、交流和学习,能够塑造幼儿坚韧、阳光的性格,为幼儿树立自信。在留白式的户外环境中,幼儿常常要面对一些不得不解决的小问题,这会促使幼儿去思考,如何运用材料解决问题?如何与伙伴合作?失败之后下一次是不是要换个方法?在户外玩耍时,幼儿也会受环境影响,自主思考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生活问题,比如下雨了怎么办?蚊虫太多怎么办?幼儿自主思考带来的好处是,很多问题他们开始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等父母、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
比起很少参加户外活动的幼儿,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幼儿更加活泼开朗,更乐于互助交流,他们较少生病,体能也更好。幼儿的天性都是亲近自然的,教师做好户外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探索精神,自由愉快地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无论是有意义的事,还是有意思的事,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让情感先行,尊重的魅力、鼓励的力量、陪伴的阳光;让支架先行,互动中的对话、顺应中的促进、驱动中的自觉、留白中的想象,让幼儿的自主与教师的支持携手,一起规划、构建、创造“最好的自己”精彩世界,让致力于“营造家、诠释爱、共成长”的文化内涵融入每一个教育细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