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6301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激发兴趣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还要开展各项活动,使课外阅读更持久地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这表明,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创设良好的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1 满足学生的喜读欲。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就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般地说,中学生最喜欢读情节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小说等通俗易懂的作品。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可以从一些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而且有吸引力的书籍开始,如《中华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课外读物: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推荐一些如传记、寓言、童话、小说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高年级以“逻辑思维”为主,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和哲学理论书籍。
  1.2 读物介绍激趣。读物的介绍方式、方法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物介绍往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一睹为快、非读不可的欲望。
  (1)借用名家(媒体)的评价。在不少名家著作中,都谈到他们的读书体会或者对某篇文章的评价,各类媒体也开辟有专门的评书荐书栏目,教师如能将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就能借助名人和媒体宣传评介的影响,增强读物的吸引力。
  (2)朗读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中优美的段落或讲述其中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也可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致。如介绍朱自清的作品,就可朗读《荷塘月色》中精彩的景物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推荐《三国演义》,可以讲述“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情节,使学生产生恨不得马上阅读的欲望。
  (3)设疑惑,造悬念。情节曲折的小说、故事、童话等可围绕读物的内容,提出令人疑惑的问题,或叙述离奇的情节片段,或叙述内容至高潮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如可以这样激趣:“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请大家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吧。”
  1.3 利用影视剧激趣。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影视剧在热播,它的小说或剧本也同时十分畅销,这说明影视剧也是激发儿童阅读动机、引起其阅读兴趣的手段之一。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他们就很想去读一读同名小说《西游记》;看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就很想看一看原著。现在优秀影视剧精彩纷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促读手段,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
  教师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这样既能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又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
  2.1 同步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与课文一起同步阅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每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一篇课内的讲读课,在学生掌握了课内知识点后,按单元的教学要求,从题材、结构、主题或单项或多项内容与一篇课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选了刘绍棠先生的《思,在百草园》,使学生了解百草园的现状,更深深地被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学生通过同步阅读,從课文向课外辐射,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2 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教师可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学生把最近读到的、觉得有价值的名篇佳作以演讲的形式向同学们作推荐介绍。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价值、内容概要或基本观点及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若干片段等。每堂课按学号轮流,每次演讲后,教师适当做些点评。
  2.3 开设课外阅读课。每星期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由教师选择或阅读轮值小组向全班同学推荐,阅读一篇不超过2000字的文章。课前,教师把文章打印成文,发给学生。课外阅读课由教师导读-学生自读-相互讨论-进行小结,这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其中,讨论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它不仅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同时还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汇报阅读体会的积极性,注意讨论的质量,提问要有思维价值。例如,在学生自读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之后,教师可从小说的结尾切入,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觉得小说的结尾如何?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尾?
  3.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2]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3.1 浏览性泛读。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的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要教给学生扫读、跳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益。   3.2 品味性精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逐渐培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如在指导学生读那些描写优美景色的写景文章和叙述性的精彩片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准确的词,描写精美的句、段细细品读、展开想象,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心得体会。
  3.3 辅助性“笔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今大师们成功的阅读经验,对于今天的每一个阅读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好方法。有阅读就应有“圈、点、勾、画”,有批注,有摘抄,有写作体会等习惯。将有价值的文句、观点摘录本中,用做笔记的方法辅助阅读,旨在养成“开卷必记”、“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4. 开展课外活动引导阅读
  中学生的意识和品质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4.1 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分小组、班级、学校进行。可采取人人发言、轮流发言、代表发言、抽签发言等方式。交流的内容很多,一般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如细品优美词句、复述精彩段落、畅谈感想体会、排演角色和新书介绍等。交流会上,学生通过轮流主持最终达到全员参与。如童话等文艺性读物,读完后可以指导学生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按人物角色化装表演,表演后再组织学生对其中的人、事、物进行讨论评价,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评价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4.2 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读。如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课外阅读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还可以测练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比较中知长短、长见识。
  4.3 “记”“编”结合。所谓“记”“编”结合,就是把读书笔记和编手抄报結合起来,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文化结构,个人见识,情感需要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其审美感悟也自然存在差异。如果说自由阅读是披沙拣金,那么每月举办一期手抄报则是聚金成塔。手抄报除考虑版面,栏目设计外,在要求选文内容覆盖面广,而且质量高。每期手抄报都进行评选,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广场,让全校师生欣赏、品评。这一张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办报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3]广大教师应该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己任,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堂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使语文教育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着重从文学魅力、导入语、板书设计以及语言的艺术性来探讨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活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提问;语言;艺术设计  新课程改革以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了初中政治教学:一是朗诵。二是比较阅读。三是看图说话。四是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  【关键词】政治教学;阅读  自古文科相通,而语文素养、理解能力更是学好政治的基础。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政治课时,结合语文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  1. 朗诵  朗诵似乎是语文学习的专利。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新的政治教学中有许多人文性、情感性
期刊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课堂教学开始时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上课开始
期刊
【摘 要】《李尔王》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莎士比亚是伟大的英国戏剧作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李尔王》是四大悲剧之一,他的悲剧特别能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弦,具有无穷的艺术的艺术力量。通过对剧中四组二元对立,在场与缺场,愚蠢与聪明,宿命与抗争,现实与幻想的剖析,可以说解构主义,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力,一切变得皆有可能,正义和美德受到挑战。价值观念受到怀疑和否定,表象与真理变
期刊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学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它同时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要求。从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历史教学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语言,它的主体对象是教师,客体对象是学生,主体为客体服务,客体也会反馈主体。因此,对于历史教学语言的新
期刊
现在世人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已步入到“生物世纪”。我国很早提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而现行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可由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指导和检查的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而无法、学而无趣的现象,“百科之母”因此成了学生最讨厌的课程。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从有效的预习开始。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预习;自主参与;激发创新  不知什么时候起,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
期刊
【摘 要】实施愉快教育,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真诚;关心;愉悦;幽默;吸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求知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就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壮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关键词】壮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
期刊
【摘 要】一、研究目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活动的时间长,为了规范学校管理,有利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达到山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1、根据国家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结合山区学校自身特点,学校集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做到大课间活动与课外活动真正动起来。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自己选择活动项目,最终让学生自主活动成为一种习惯。  三、结果与
期刊